主页

张国庆:教育的精神元素

13年前 [06-06 20:30 周一]

教育的精神元素
文/张国庆  

    教育是什么?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难道作为教师还不知道教育是什么?但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读一下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就会发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还存在很多盲区。不可否认,在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还有许多教师把对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认字、理解、运用方面。难道这不是教育吗?这是教育,但这仅仅是教育很小的一部分。
    真正的教育、完整的教育应该是在学生的心灵中培植精神的元素:在艰难险阻面前有不服输、勇于探索的勇气,在与社会的交往中有真挚的心灵和宽容的气质,在学习中有永不知足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在道德面前有悦纳自我、诚信于人的君子风度。教育效果反映在一个人思想修养的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少精神方面的元素。
    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所撰写的99篇随笔,其绝大部分都是从精神这个角度对教育进行诠释的。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关照精神(心灵)成长的活动,而精神是无形的,但比有形的东西更不可缺少。在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无形的东西决定着有形的东西。”
    教育的精神元素之所以重要,还体现在学生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塑造自己的灵魂,并且形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为此,肖川先生在其《构建知识之含义》一文中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式学习和科学概念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构建新的知识。”可见,学生的知识学习并不是我们凭借良好的意愿强制学生就能得到的。退一步说,即使是得到知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实践也没有太大帮助。而“主动构建”则是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进行消化、理解,这一消化、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精神历险的过程。
    既然是精神性的,我们的教育所能做到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让他们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必定是从精神领域获得。没有精神领域的主动参与,任何善良美好的愿望都是建在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之上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