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讲记第三讲(十三)
13年前 [08-02 14:00 周二]
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
明朝由兴而衰、由盛而亡,也是重蹈元朝的覆辙,蔡东藩总结为“骨肉相残、权阉迭起、奸贼横行、宫闱恃宠,以及流寇殃民”五条,尤以“权阉肆,寇如林”为最甚。
宦官专权是明朝的特点之一,而且愈演愈烈,例如英宗时的王振,宪宗时的汪直,武宗时的刘瑾,熹宗时的魏忠贤。其中,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人称“八虎”,已甚为嚣张,魏忠贤更是成立了万人组织的宦官武装,将厂卫(特务组织)的罪恶登峰造极,使明王朝的政治腐败到极点,其结果必然是民不聊生,流寇四起。在流寇中最成气候的就是李闯(李自成)。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因家贫投为驿卒,驿站解散以后,无处存身,参加了民军。后与刘宗敏、李信、牛金星等人联合起来,又有张献忠的呼应,攻城掠地,势不可挡。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进北京。怀宗朱由检至此还有太监曹化淳守城,不想曹化淳献城投降了。京城一破,朝臣散尽,怀宗皇帝身边只剩下一个太监王成恩。崇祯见大势已去,命后妃等自缢殉国,又剑伤长公主,自己跑到煤山(今景山),咬破手指,留下血书遗诏:
“朕凉德貌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于煤山寿皇亭投缳自尽,时年三十五岁,太监王承恩与帝对缢。
李自成占据京城,在武英殿称帝,国号大顺。接着便严刑拷打前朝降臣,追胁金银宝物,使得已降之人复生反意,才有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勾结清兵,一片石大破李自成。李自成兵败,经陕西退至湖北,死于湖北铜山县九宫山。
其时清兵只占据中国的北方,江南的前明残部,继续拥戴福王朱由嵩在南京继位,改元弘光。 督师史可法领兵抗清,无奈人心已散,回天无力。史可法战死在扬州,福王朱由嵩被俘,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彻底灭亡。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清太祖福临就是入关称帝的顺治皇帝,他的祖父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为女真族人,建立了后金。顺治的父亲是皇太极,他在圣京(今沈阳)称帝后,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顺治皇帝福临是皇太极的九儿子,即位时年仅六岁,不得不由多尔衮摄政。正当清廷孤儿寡母当政的危机之中,适逢吴三桂乞师,清廷趁势乘时而起,由吴三桂为先驱,名正言顺地入关称帝。
满族人自认为与大明并无夺社稷之仇,满人入关是因为李闯灭明,汉人无法收拾残局才请清兵入关的。所以满清入主中原,打着“仰承天命,吊民伐罪”的旗号,又修复被李闯烧毁的明陵,为崇祯皇帝发丧。这就是此处说的“膺景命”,也就是顺应天命的意思。
福临在北京登基称帝之时,除了京北以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尚未被清廷统一。除李自成、张献忠的残余势力外,南方还有南明的临时政权存在,各地反清复明的征战皆未平息。所以顺治在位的十八年时间里,全国都还兵荒马乱,干戈未息,清室皇权还处在安危未定的局面之中。入关前后的八旗子弟,全数不过四万人,加上科尔沁蒙古的蒙旗在内,总兵力不足十万。“靖四方,克大定”的功绩,是以汉人汉军作为代理战争的先驱,利用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才平定了南方,统一了中国。
所以当郑成功在台湾率水师十七万北上,克镇江、围南京声势浩大,清廷已做好不得已出关退守的准备。郑军因天气变化,天时不利,加上策划指挥不力,再之与郑成功对垒的又是汉军,造成郑军败走,反成败局。
到了康熙一朝,除鳌拜、平三藩、定北疆,中国才真正安定下来。在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时间里,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安定,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道光以后,则一代比一代弱。自顺治入关至宣统退位,满清共传了九代十帝,共计两百六十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