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J-K-罗琳 “魔法”是怎样炼成的(杜仲华)

13年前 [08-23 08:54 周二]

                                                                    

       她被称为“哈利·波特之母”,以天才的想象力孕育了风靡全球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她也从一个贫困潦倒、默默无闻的“灰姑娘”,一跃成为尽享尊荣、财产超过 英国女王的作家首富。她是怎样成功的?成功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艰辛?请您跟随记者的脚步,到她生活和写作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去一探究竟……


            J-K-罗琳 “魔法”是怎样炼成的
  当哈利·波特夺回本应属于他的老魔杖,最终战胜伏地魔和它的黑暗军团时,看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成长 起来的哈迷麻瓜们,在获得了极大满足的同时,又难免产生几分怅惘: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一部小说或电影能像《哈利·波特》那样,在长达十年的漫长时光里占据 着他们消闲娱乐的空间,一次次被即将问世的哈利·波特的新故事吊足了胃口,仿佛被那个名叫J-K-罗琳的英伦金发女作家施展了“魔法”一样。而随着《哈 利·波特》终结篇的出炉,一场充满魔幻色彩和狂欢氛围的饕餮盛宴就要曲终人散,怎能不令人难舍难分?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倒是《哈利·波特》从小说到电影、到衍生产品所形成的庞大产业链,使人强烈感受到那种超越语言、人种和国界的艺术力量,强烈感 受到一种成功创意产业能够创造出怎样的奇迹。据统计,作为小说,《哈利·波特》十年来被翻译成包括希伯来语、希腊语等小语种在内的60多种语言文字,在全 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发行量突破四亿册,是世界发行量第三的纸质书籍,几乎比肩在西方被奉为神明的《圣经》。更令人艳羡的是,美国时代华纳的系列电影 《哈利·波特》,不仅以尖端的高科技手段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震撼人心的视听画面,将观众引入一个奇妙无比的魔幻世界,创造了电影史上票房收入的最高纪录, 而且形成了一个横跨电影、音像、电子游戏、玩具、主题公园等多领域,规模达2000亿美元的巨型产业链。
  这个奇迹的创始者,便是J-K-罗琳。
  即使在成名之后风光无限,即使有人怀疑她做了“整容”,我们从图片上看到的她,仍算不上什么“美女”。她已届中年,相貌平平,只是那一头金发和英伦优 雅气质,为她平添了不少魅力。她是如何从一个贫困潦倒、默默无闻的“灰姑娘”,一跃成为尽享尊荣、财产超过英国女王的作家首富,在她成功的背后经历了怎样 的艰辛?给人怎样的人生启示?请您跟随记者的脚步,到她生活和写作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去一探究竟……
                                        爱丁堡,哈里·波特的“出生地”
  按照丹纳《艺术哲学》的理论,文艺作品的诞生,往往与一定的地理气候条件息息相关。众所周知,英伦三岛处于高纬度地区,昼短夜长,雨多雾多,加之特定的人文历史环境,似乎特别适宜侦探、推理和魔幻小说的生长。
  记者抵达苏格兰首府、历史文化名城爱丁堡的那天,正是一个阴霾密布、细雨飘洒的冬日,一下车便远远看到一座中世纪风格的古堡耸立在艰险峻峭的黑色火山 岩上,这就是著名的苏格兰要塞——爱丁古堡。登上古堡,整座城市尽收眼底。但见一座座尖顶或圆顶的教堂、古宅鳞次栉比,一条条幽深的小巷四通八达,极目远 眺,则可看到蓝色的大海及往来的船只。从爱丁古堡下山,穿过老城最繁华的“皇家一公里大道”,便来到了气势恢弘的苏格兰王宫。王宫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和战 火蹂躏,已变得遍体鳞伤,残破的墙体上爬满绿苔,好在其架构还在,风骨犹存,仍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中世纪氛围和情调。尤其当它们在时阴时晴、时明时暗的天幕 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影和色调时,不禁令人惊异于这座城市的神秘古老和美轮美奂。
  当然还有爱丁堡独特的人文背景。爱丁堡被誉为“世界文学之城”,如果你肯花上一天时间,走遍爱丁堡老城,便不难发现哲学家休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文学家斯各特和《友谊地久天长》的歌词作者彭斯的雕像,无疑,他们都是爱丁堡人。而在新城的夏洛特广场,举世闻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的雕像则告诉世人:福尔 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也是爱丁堡人。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将第一顶“世界文学之城”的桂冠,戴到了爱丁堡头上。2006年,在一年一度的爱丁堡国际艺 术节上,主办方特别举办了一场《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首发式,J-K-罗琳应邀出席并亲自朗读了小说的片断。
  在爱丁堡逗留期间,记者试图寻找J-K-罗琳写作《哈利·波特》的咖啡馆,与J-K-罗琳做一番近距离接触;遗憾的是,她成名后已离开爱丁堡,在苏格兰乡间购买了一幢百年古宅,为的就是避开媒体的骚扰,安静地构思她的魔法故事并享受舒适的田园生活。
  有趣的是,由于“追星”心切,当记者一行在爱丁堡的一家百年小酒馆里用餐时,竟将邂逅的几位正在学习汉语的英国人,与《哈利·波特》的作者和书中人物 “对号入座”了——其中一位名叫戴维的小伙子长相颇似电影中的哈利·波特,巧的是,J-K-罗琳的儿子也叫戴维;另一位中年女性,金发,瘦长脸,竟与J- K-罗琳有某些相似之处。以至于我们在合桌共饮谈天说地时,全然忘却了西餐和威士忌的滋味,满脑子都是那个骑着扫帚满天飞的神奇的哈利·波特和孕育了他的 J-K-罗琳。直到离开小酒馆,走上挤满童话般奇特建筑的街道时,不禁再发感慨:在这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中,诞生《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真的是 再自然不过了。这里就是哈利·波特的故乡,哈利·波特只能诞生在这里!
                                      灵光乍现,偶然中蕴藏着必然
  1990年夏天,25岁的J-K-罗琳从曼彻斯特乘火车前往伦敦。火车开得很慢,百无聊赖的罗琳在 坐椅上凝神远望着窗外的田园风光。忽然,一个长着一头凌乱黑发,绿眼睛上戴一副破旧圆眼镜的小男孩出现在车窗玻璃外。她随即为他取了姓名、安排了身世以及 他周围的人物和故事。虽翻遍提包也未找到一支笔,却并未妨碍她天马行空般地丰富想象……于是,当时还不是作家的一个平凡女子的灵光乍现,成就了《哈利·波 特》以及她自己的远大前程。
  这是有关《哈利·波特》小说缘起的一段最常见的表述。但在英国旅行过程中,记者常常会心生疑惑:一个人脑中怎会平白无故出现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小魔法 师形象呢?况且在其后的十几年中,她文思如涌,一部接一部地构筑起一个庞大而瑰丽的魔幻世界,她的灵感和想象从何而来,难道仅仅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个案 吗?
  在对J-K-罗琳的人生经历稍作了解和研究后,记者产生了顿悟。实际上,与古今中外诸多大作家一样,J-K-罗琳有一双爱读书的父母亲,堪称她的文学 启蒙老师。J-K-罗琳记得,小时候她得麻疹时,父亲给她读《柳林风声》,书中那些妙趣横生的关于动物的故事,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我们从《哈利·波 特》系列小说中读到的有关“禁林”和动物的描写,就依稀可见《柳林风声》的影子。J-K-罗琳还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了很多书,如英国儿童作家伊妮德-布莱顿 的《著名的五个》、《诺弟》以及美国儿童作家理查德-斯盖瑞的小说。读书丰富了她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她讲故事的能力。J-K-罗琳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可 爱的小兔子的,那时她才五六岁。她家有一位好邻居、年轻的波特夫妇,两家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嬉戏,比如装扮成巫师,骑着扫帚从车库里冲出,嘴里发出莫名 其妙的怪叫声。童年的游戏后来成了J-K-罗琳的创作素材,幻化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
  12岁时,她举家搬迁至一个叫做图希尔的小镇。这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有原始森林和珍禽异兽、有中世纪的灯塔和古堡,还流传着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传 说。想必,这个地方的许多风貌民俗都可能是《哈利·波特》的生活原型。而对她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则是伊丽莎白·古吉的《古堡里的月亮公主》,这直接反映在 《哈利·波特》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生的食物、罗恩的宠物老鼠、赫敏的宠物猫的描写上。此外,她还阅读了英国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名利场》、《双城 记》以及《指环王》、《纳尼亚纪事》和007系列、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推理小说等。这些直接和间接的经验,都在她的灵感爆发时产生化合作用,催生了一 部风靡全球的魔幻文学《哈利·波特》。
                                        不惧失败,凡人也会创造奇迹
  “灰姑娘”变成高贵公主的故事,无论在童话还是现实中,曾一次次被演绎过,但似乎都不如J-K-罗琳这样曲折和精彩。
  J-K-罗琳12岁那年,母亲染上一种多发性硬化症,使原本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笼罩了一层阴影。1983年,她中学生活的最后一年,38岁的母亲立下 遗嘱,她报考牛津大学的愿望也受挫,双重的打击使她变得消沉,在埃克塞特大学度过了波澜不惊的校园生活。踏入社会后,她居无定所,很长时间找不到满意的工 作。母亲去世后,她离开英国来到葡萄牙的波尔图,到一所英语学校任职。在这里,她与葡萄牙青年乔治坠入爱河,不久走入婚姻殿堂。但她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 经济的拮据、激烈的争吵导致他们感情破裂。1993年11月,J-K-罗琳带着出生刚刚几个月女儿杰西卡,还有她已开始写作的《哈利·波特》的手稿,义无 反顾地离开波尔图,来到苏格兰的爱丁堡投奔她的妹妹。
  爱丁堡的独特文化韵味磁石般吸引着J-K-罗琳。但她没有工作,一文不名,只能靠政府的救济金租下一套一居室的毛坯公寓,开始了独立抚养杰西卡的艰难 日子。在接受爱丁堡大学校刊采访时她透露:在极度抑郁绝望之下,她曾考虑过自杀,多亏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开导,才使她熬过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一年后,她的 妹夫罗杰在离她家不远的街区买下一家名为尼科尔森的咖啡馆,为J-K-罗琳的写作提供了便利。正是在这个咖啡馆里,她哄逗着婴儿车里的杰西卡,等她睡着 了,便要一杯咖啡,然后找个安静的角落开始写作。《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的。
  小说脱稿后,J-K-罗琳遇到了每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书稿投给谁?多次碰壁后,她决定到爱丁堡中央图书馆碰碰运气。在《作家与艺术家 年鉴》中,她凭着“第六感觉”一眼扫上克里斯托弗·雷特尔这个出版代理商的名字,于是将部分书稿寄了出去。不久,她收到回信:“期待看到您完整的作 品。”J-K-罗琳把这封信一口气读了八遍,比接到一封情书都要欢喜雀跃。
  仿佛一夜间,她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单身妈妈,变为享誉全球的畅销书作家,创造了一个现代版“灰姑娘”的童话。
  J-K-罗琳的成功给世人诸多启示,其中最有警世价值的是:如何对待失败。
  2008年6月,J-K-罗琳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便总结了她这方面的人生感悟:没有那段日子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我。
  “为什么我说失败是有好处的?因为失败将那些非本质的东西剥离了,我不再伪装自己,我找到了真正的我。我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我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工 作中去——写小说。如果我此前在其他方面成功过,那么,我也许永远不会下这样的决心。我自由了,因为我最大的恐惧已成为现实,而我依然活着,有一个可爱的 女儿,还有一台旧打字机和一个大大的梦想。我生命中的最低点也是我重建生活的坚实基础。”她告诫年轻人:面临挫折时,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如今,J-K-罗琳与再婚的丈夫尼尔医师、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生活在一起。成为富婆后,她并未“忘本”,从不挥霍。据说有一次,她为买一件贵重衣服,往返了五趟服装店才买成。她热心公益事业,多次为慈善机构捐赠,动辄几十万英镑。
  狮子座的J-K-罗琳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强的行动力。“我们不需要改变世界的魔法,我们自己体内就有这样的力量。我们一直在梦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不怕失败,持之以恒,每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机会。这就是J-K-罗琳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来源:杜仲华博客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