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安静

13年前 [11-04 16:23 周五]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安静?

如果你问我,你家的孩子皮吗,有没有安静的时候?在昨天之前,我只能这么回答:小家伙一直忙个不停,除了睡觉就没见他消停过。可就在昨晚,孩子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也推翻了我的这一说法。

一本长达87页的故事书,虽然每页字数不多,但他安安静静地聆听,不时地帮我翻页,就这么一顺溜地,居然听完了。中途,孩子揉着睡眼,我担心他困了,不忍心地问他,要不要睡觉啦?可是他摇摇头,要继续听下去,而我也愿意一直温柔又动情地讲下去。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安静?或许与故事内容有点关系,那先说说这本书吧!

《鼹鼠的故事》系列之《鼹鼠当医生》,这是我和果第一次阅读来自【捷克】作者的作品。起初认识这本书,又是得益于凡妈的推荐。拿到这本书时,有点后悔,怎么这么厚呀?果可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厚的故事书,果能有这么长的耐心吗?疑虑虽多,但还是坦然地开始了“漫长”的亲子阅读。

世界上没有比拥有一个好朋友更好的事了,但也没有比好朋友生病更坏的事了。小鼹鼠为了治好好朋友长耳鼠的病,到处寻找一种叫“德国甘菊”的花。他坐了火车、轮船、飞机,甚至小鱼儿的背;他去了荷兰、澳大利亚、非洲,甚至还有北极;他看到了海葵、郁金香、美人蕉,甚至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可是,他唯独没有找到“德国甘菊”。就这么绕了地球一圈,最后才知道,原来“德国甘菊”就生活在杂草地里,极不起眼却是治好长耳鼠病的最好药物。

读完一遍之后,我的眼前浮现出来自神奇世界的各个角落稀奇又美丽的场景。果要求我再读一遍,我安慰他躺下,然后轻声讲起,不知不觉,果睡着了,故事也讲完了。这可是果第一次听故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可是我第一次这么长故事,看了一遍,想着讲着就讲完了。

敦厚、善良又天真的小鼹鼠形象一定会温存于孩子的记忆之中,走进孩子静静的睡夜,美丽的梦想之中。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安静?或许是爱上了阅读,爱上了故事中每一个精彩的人物形象,这么说来,孩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当孩子对故事书感兴趣时,一见到故事书,会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牢固的记忆力、活跃的思维力,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全身心沉醉其中,自然会表现出异常的安静。

我想起早上阅读的一幕场景——

“妈妈,我要看三本书。”果说。

“哪三本书呀?”我问。

“就是那个‘甘菊’的,还有‘来了,来了’,还有,还有——”

“还有《嗷呜,怪兽阿斗来了》对吗?”我猜测。

“对了。”果认同我的猜测。

“甘菊”是指《鼹鼠当医生》,“来了,来了”是指《大河马》。一本本地看,当看到《嗷呜,怪兽阿斗来了》时,果指着书面上的字,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字呀?”哦,是不是他很想记下书名,下次不用妈妈提醒呢?我逐字点读了书名,不知果记下了没有?

兴趣是对事物产生好奇心理,有了尝试或探索的欲望,探索从未知到感知的世界。孩子对故事书感兴趣,于是主动提出阅读,对某本书的兴趣最浓,定会第一个说出它的名字或想知道它的名字。一本接一本的阅读,读完了三本书,还想再读一遍,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突然不想揣摩“是什么让孩子变得如此安静”,而是努力去发现“孩子什么时候会变得安静下来。”

当孩子很想弄明白手中的玩具该如何使唤时,他会安静下来,左看看,右看看,尝试着新的方法,一次,两次,三次

当孩子翻箱倒柜总想找到一样新的玩物时,(也许会发出声响)但他是默默地独自地安静又忙碌着,直到他认为没劲没意思为止。

当孩子眼前有一本他特别特别喜爱的绘本时,他会安静下来,一页一页地翻,偶尔定神于某个画面,孩子的思维在跳跃,但这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

 

对于孩子来说,安静似乎并不是一个褒义词,难道让孩子一动不动地在那里,除非他是个傻子或木偶。

或许我们该换一个角度,与其去观察“孩子什么时候会变得安静下来”,不如去探究“孩子什么时候专注力最强”。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孩子在阅读时,表现得异常安静,其实是专注力的一种体现。因为孩子专注于故事书中的人物、画面、情节,所以外表是安静的,内心是活跃的。

 

孩子专注于某事物,表现出长时间的安静状态,这体现了孩子对某事物的专注力。这个论点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另一个设想:是不是爱闹腾的孩子缺乏专注力?

孩子在一堆书中寻找他最喜爱的小熊宝宝,以至于书架上的书落翻了一地。这是不是够闹腾?

孩子翻箱倒柜,将袜子、裤子落翻了一地,再拿起大人的裤衩穿在自己的外裤上,满屋子狂跑。这是不是够闹腾?

孩子洗完脸后,拿来肥皂,把毛巾搓了又搓。一块大肥皂愣是快速瘦身,沾满肥皂味的毛巾已经挂在了窗台上。这是不是够闹腾?

孩子的专注力在哪里?在那本最喜爱的绘本身上,在那个奇怪的内裤外穿造型身上,在那盆沾满肥皂泡沫的污水身上……请原谅,孩子的专注力不在大人身上,所以别用大人的眼光去衡量。

什么时候,我也学会了唠叨,一叨就没完没了了,在孩子身上千万不能犯唠叨的毛病。好吧,就此打住了,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呢?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