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习“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心得(库尔勒市二小王宏漫)

12年前 [11-28 16:44 周一]

体会之一:家校有效结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通过学习后,我认为“家校结合”,家长和老师定期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成长情况,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确实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实现育人上的优势互补。

特别是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张春兴把学生分为“顺教育学生、缺教育学生、反教育学生”三类,很有道理。是的,我们作教师的谁都希望自己接手的孩子,是顺教育学生而不是反教育学生,但是,实际的情况往往可能是,由于家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老师其实是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身上的“反教育倾向”由隐而显。这时候,一些教师会认为责任完全在家长的身上,只是他可能忘却了现代学校教育的教诲:“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家庭教育的失败,与教师本身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掌握一些必要的“家庭—学校联合教育”的理念与技巧,也许情况便会朝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实践证明,需要我们迫切解决的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的方向性问题,学校应该在指导家庭教育上发挥引领作用。学校和家庭在正确的育人理念、方式和方法指导下,形成育人上合力,将会实现育人工作效能的最大化,有利于大面积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家庭更好地承担教育的责任,大面积缓解学校老师承担的本不该老师承担的沉重的育人负担,确保老师能够集中精力投身教学改革之中。

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或校董会等组织机构行使监督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在家校合作系统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配合。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家庭成员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而且主要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相互控制和影响,同时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另外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体会之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进入家庭生活。家庭是每个孩子人生的第一站。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加以正确的实施和进行的话,那么就能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难以消失,成为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石。科学家研究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时期。有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有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能力和个性。一旦错过这些时期,儿童就会出现发展障碍,并且这种发展障碍在以后的生活中难以弥补。儿童成长重要期主要有关键期、敏感期、转折期、反抗期等。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早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发展水平有决定作用。如果一个孩子,从第一天上幼儿园开始,就是不哭不闹的,很听话一进教室就呆呆地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任何人跟他说话他都不搭理。那可能就与这个孩子在入园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他可能基本不出家门,所接触的人就只有父母和奶奶。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只能由奶奶带着。而平时奶奶总会拿很多的玩具让他一个人玩,然后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不理他。久而久之,孩子就很自闭了。从人的成长规律和特点看,3岁进幼儿园,7岁上学,而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更加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个阶段又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因此,有没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实施的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和以后是否能顺利的融入到园、校、社会这个集体环境中。

家庭教育对子女一生成长有终身影响作用。有人曾经对90名超常儿童成长的主要因素进行过较全面的调查,其因素中主要受父母教育影响的居大多数。这都说明家长的教育对孩子成才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家长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自己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行为,给予孩子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有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
   
其实,很多教育大师都将家庭教育放在首位,象夸美纽斯就提出,家庭教育是母亲膝前教育。表明:第一,家庭教育从小抓起;第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这一点不容置疑,科学家已经从大脑的发育、人身心的发展规律,教育家已经从智力发展规律、成长规律中得到了广泛的论证。             

有的孩子对环境适应不好,就是因为长期与父母分居生活,没有得到良好教育,因此没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观念不强的结果。还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特别是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家长没有冷静的盘查自己的不足,而是过度的指责老师,对于老师的评价也有失公正。比如,说老师教育素养不高,这样很难让孩子喜欢上老师,从而爱上学校和学习。因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基础,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会遇到很多坎坷。

学校教育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制约。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正向教育,比如,最简单的过马路走横道线、依次上车,然而双休日和家长上街,跟着家长小聪明过马路、抢座位一次,那么所有原先的教育效果就变样了。因此,有教育工作者叹道:5+2=0哪,也就是说,老师五天的学校教育效果,不抵家长两天生活教育的影响。我们做老师的都有切身体会,就是孩子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母。这就是两种家教,换来的是两样人生。

体会之三:学校教育必须要走出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

通过为期半年的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学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做为学校教育来说,也必须坚决克服。首先,要正确运用赏识教育,准确把握赏识和表扬的尺度。赏识和表扬,是强化孩子良好行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手段,是增强孩子自信心、鼓励孩子进步的催化剂,是引导孩子积极向上、激发孩子成长动力的发动机,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方法。赏识和表扬,象阳光一样照亮孩子,象甘露一样滋润孩子,给孩子心灵以滋养,但是如果阳光过于强烈,或过于吝啬;如果雨水不分时机随意浇灌,孩子也会长势不好,影响他的生命质量。赏识和表扬是一门艺术,教师也需要去了解其艺术真谛,这样才能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孩子对表扬有依赖,你不表扬我就不做。表扬类似于物质奖励,成了等价交换。有的过于敏感,自尊心强,没有表扬就觉得自尊心受伤。也有的孩子不在乎你的表扬,翻来复去就那几句,听腻了,麻木了,没任何感觉了,产生了抗体。有的孩子变得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养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人格。更有的孩子内心脆弱,经不得批评,一批评就受不了。在困难面前退缩回避。因此,表扬要注重适度的量。不能滥用表扬,有些本是孩子份内的事是没必要表扬的。不能过度表扬,今天表扬了,明天还是同一件事依旧表扬。不能失真表扬,不符合客观事实,有意夸大其辞。不能笼统表扬,孩子不知道你到底在表扬什么。

其次,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说教行为。说教,在汉语大词典里其中第一条解释是:讲解和教授。这条解释,会让我们在头脑中立即呈现出老师给学生授课、教导学生的情景。但是,说教这一教育手段,如果用不好,就走向了反面。在我们大多人的观念中,说教,已成了贬义词。可不是吗,汉语大词典里的第二条解释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讲道理。就是个证明。可见,如果不会讲道理,或讲不好道理,或不停地、重复地讲道理,就成了无效的说教,令人厌烦的唠叨。个别教师认为,如果不唠叨,孩子就停在那儿不动了;如果不唠叨,孩子就把事情忘记了;如果不唠叨,孩子就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如果不唠叨……很多很多的理由。但是唠叨了就让我们放心了吗?这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现。唠叨了无效等于没有说。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生活体验不多,单纯给孩子讲道理,有时效果不大。如果结合其它方法,效果会更佳。要结合比喻讲道理。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有时,孩子听不进道理,和孩子的认知水平有关。要让孩子真正地认识某些问题需要改正,才会从行动上下手。运用比喻,可以把事情讲得形象、生动,通俗,浅显,从故事中领悟道理,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要生动的道理,不要空洞的说教;要有趣的道理,不要生硬的说教;要形象的道理,不要抽象的说教;要活泼的道理,不要刻板的说教。

第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给人类带来进步的伟大发现,与其说由于科学家们的教养或者他们的知识,毋宁说是由于完全聚精会神的能力。由于他们的智慧能够埋头于他们感到兴趣的工作。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观察、记忆和思考等。 注意包括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和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
   
当孩子专心听故事,看动画片,看连环画时,对故事、动画片、连环画的内容感知得非常清楚,而对周围人们的说话、活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的表现。注意和人们的认识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它总是与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密切伴随,而不是孤立地单独存在。当人们注意的时候,他总是在注意观察什么、注意倾听什么、注意记忆什么、或者注意想象、思考什么。可以说,注意是人们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脱离各种认识过程的单纯的注意是不存在的,脱离注意的各种认识过程也是无意义的。所以注意的发展对人的学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离开了注意,人们的认识活动、学习、工作都不可能很好地进行。
   
从各种名人传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学习和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居里夫人,从小读书非常专心,就是别的孩子跟她开玩笑,故意发出各种使人不堪忍受的声音,也丝毫不能把她的心思从书本上引开。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一边走路,一边思考,是那样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连自己撞在树上了,还问是谁撞了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学习时经常表现为。漏读、错读。写字做算术题时,把相近的汉子、数字、演算符号看错、看漏,抄错、抄漏,甚至会把对的计算结果抄错。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地阅读也不明白。这些表现都是不能准确的看清看全细节所造成的,也就是视觉能力较弱。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听老师读心算题目、读默写的汉字时,听不准写不对。这些表现都是不能准确的听清听全细节所造成的,也就是听觉能力较弱。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必须保持自己的声音平静缓慢,努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对任何积极的行为给予承认,作出反应,哪怕是很小的行为;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当你教他新东西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你的要求;不要给孩子参加过多的训练项目。避免产生厌学情绪,造成注意力涣散。总之学习家庭教育过程是我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的过程。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