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别因“谦让”伤了孩子

12年前 [12-18 19:28 周日]
 

别因“谦让”伤了孩子

果喜欢跟小伙伴一起玩,这是合群意识,交往意识的健康发展,我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景。

这天,果要到邻居小妹妹晨晨家玩,我尾随其后一同前往。快到妹妹家门口,果快跑起来。我在后面追着,“进门前记得问一问,家里有人吗?”果跑到妹妹家门口,“家里有人吗?”他探着小脑袋向里张望,许是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果回头看看我,“有人的。”“哦,那你进去跟大家打个招呼。”孩子寻找伙伴玩,这是孩子的事,尽量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我们最多只是做些正确的引导工作罢了。

小妹妹一定是听到了果的声音,一蒙头冲了出来,见到我,更是直接向我冲过来,让我受宠若惊。晨晨小妹妹很喜欢我,见她冲向我,我也不含糊,蹲下来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果果玩起晨晨的三轮车,刚骑到门口,晨晨也要骑,果跨下来,寻找新的玩具。果发现了一只网球拍,有点破旧,应该是废弃不用的,所以没有制止,让他玩吧。果举过头顶,大唱着听不懂的歌。这么大的举动再次吸引了晨晨,晨晨跑过来,要拿果手上的球拍。果有点不乐意,但转身看到一只皮球,就松了手。小妹妹“抢”过球拍,学着果的样子,将球拍举过头顶,哼哼唱起来。当果开始玩踢皮球时,晨晨的举动让我不知所措,她径直跑到果的身边,一把抱住球就跑,果一时没反应过来,可随后不满地大叫起来,他看着我,乞求我的帮助

此时的晨晨为什么总是“抢”果的玩具?也许她是这么想的,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利玩每一样玩具。而此时的果,我太理解他的心情了,他很难过,自己不止一次地让妹妹,可妹妹却抢自己手中的玩具。我不能断然指责晨晨的无理,她“抢”果手中的玩具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这些玩具太好玩了,果哥哥玩得多开心呀,我也想玩!我也不能默许果一味的谦让,这样只会伤害了孩子。孩子会觉得“谦让”与“分享”不再是件快乐的事, “无理”与“强夺”才是游戏的规则,想到这,我毫不犹豫地出马了。

“晨晨,你过来。”我蹲下来,“果果,我们三个一起玩个游戏,怎么样?”一听到游戏,两个小家伙立刻欢跳起来。“我想玩刚才果果哥哥玩的游戏,高举着球拍唱歌。让果果哥哥先玩一次,玩过之后让给晨晨妹妹玩,最后也给妈妈玩一次,好吗?”“好!”两小人齐声说道。

果果拿过了球拍,笑容自然回到了脸上。他高举起球拍,“啦啦啦——”大唱起来,我也跟着大唱起来(虽然我并不知道自己唱什么),晨晨也跟着“啦啦——”大唱起来。“哦,轮到晨晨妹妹了。”我提醒果。果很释然地将球拍交给妹妹,妹妹接过球拍,也高举过头顶,唱着听不懂的歌。我和果也跟着大唱。最后轮到我了,我高举起球拍,边唱边向前走,转圈,两个小家伙立刻明白了,跟在我身后唱着,走着,转圈

之后,我们还一起玩球,一起玩木马,不管玩哪样玩具,我会先制定个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的指导下,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更感受到谦让与分享的快乐!

孩子懂得谦让,这是一种美德。起初,当晨晨拿走果手中的玩具时,果让给了晨晨,表现出谦让的美德。一次、两次,当晨晨第三次拿走果手中的玩具时,果难过又不满。此时的谦让变成了“忍让”,忍让是对“无理”和“强夺”之类恶劣举动的默许,这是不可取的。所以,我选择改变局势,尽管我并不愿意插手孩子们的矛盾,但当孩子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时,大人是有必要采取正确引导的。

正确的引导是以不伤害两个孩子为前提,不能站在自己的孩子这边,去伤害别人家的孩子,而是站在两个孩子的角度,想出一个两全的办法,让两个孩子都喜欢的办法——制定游戏规则。一人玩一分钟,或者参与到孩子中间,和孩子一起玩。这既能帮助孩子消除之前不愉快带来的阴影,又能引导孩子开启愉快交流、合作的新旅程。

最后重申一下,孩子的谦让是有原则可遵循的,大人切不可语言诱导孩子一味的谦让,随着时间的推移,谦让会变成“忍让”,这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长此以往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懦弱的负面心理,或者走另一个极端,拒绝“谦让”。

所以,别因“谦让”伤了孩子。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