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故事迷”父子
12年前 [02-09 10:35 周四]
默多克10岁的时候,他就被母亲送到了寄宿学校去生活。刚开始,父亲以儿子年纪还太小无法自己照顾自己为由,反对这一做法。但母亲却坚持她的想法不让步,她对丈夫说:“在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儿子如何与他人相处,这对孩子绝对有益,有助于培养儿子无私的精神。”默多克就读的学校叫基隆语法学校,这里位于海风口,冬天非常寒冷。但这个学校的教员个个博学多才、诲人不倦,校长严格且尽职,默多克在学校里不仅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几位良师益友的影响下,他开始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并渐渐成为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还担任了校报的编辑,开始了他的媒介生涯。
默多克的母亲似乎有点“铁石心肠”,但正是这种“铁石心肠”才造就了默多克今天的成功和辉煌。但是,我们今天的父母却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护在自己的双翼下,结果孩子越来越娇嫩,独立性越来越差,试想,他(她)以后又怎能适应各种环境、各种职位呢?他(她)怎能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呢?
另外,为了孩子的成长,请慎重地为孩子选择一所适合他(她)的学校,毕竟,学校能比家庭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将会使孩子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并从中获益。学校是父母培养子女不可忽视的重要基地。
疯狂的“故事迷”父子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世界闻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他创作出的童话故事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仅受到全世界儿童的热烈喜爱,而且对许多成年人同样具有重大魅力。
安徒生出生在欧登赛城的贫民窟。父亲是一名鞋匠,但受过良好的教育。母亲是一名洗衣妇,虽然没受过教育并且迷信,却引导安徒生进入了民间传说的世界。
他的父亲以修鞋为生,干活虽然很累,但他并没有忽略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干完活后,领着安徒生去散步,一边走在小路上,一边给他讲欧登王城堡的故事,讲自己小时候吃的苦头,讲那些穷苦人的故事。小安徒生总是仰着脖子睁大眼睛,专注地听父亲那些或者有趣或者凄惨的故事,并为他们高兴和难过。
父亲深深明白穷苦的家庭不能给儿子提供什么好的玩具,看着小安徒生天真渴求的眼睛,他常常感到很内疚。有一天,他在做活时剩下了一块木头,顿时想到--可以给孩子做些小玩意啊!他找来工具,又刨又砍又削,然后尽力地精雕细琢一番,花了好一番功夫,几个虽然粗糙却有趣的木偶就这样“问世”了!小安徒生看了,激动得手舞足蹈。父亲对他说:“还可以把他们弄得更有趣一些啊!你去跟妈妈要点她用不着的零碎布片来,咱们给这些木偶缝制几件衣服穿,好不好?”
小安徒生听了,拍手叫道:“好啊好啊!我这就去!”他兴冲冲地跑到妈妈那儿去,在妈妈的帮助下,笨手笨脚地给小木偶们各自缝了一套衣服,并且细心地替他们穿好。父亲又对他说:“你看看,他们像不像几个演员?咱们玩'演戏'的游戏怎么样?”他找来一张桌子当做舞台,找来妈妈的头巾当幕布,还找来一本名叫《荷尔堡》的戏剧故事书做剧本,就这样,父子两人兴高采烈地演起戏来。他们头碰头地背台词,争执着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简直把自己当作了专业演员一样。爸爸滑稽的动作把小安徒生逗笑得东倒西歪,根本演不下去了!妈妈这时也情不自禁放下手里的活,来当他们的观众。隔壁的邻居们也被吸引来了,都笑这爷俩真是疯了!
从此以后,安徒生就迷上了故事,迷上了演戏。那些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对他来说,就像挪威古老神秘的森林一样吸引着他。为了演好戏,为了了解更多的故事,他疯狂地喜爱看书。这对他以后的童话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