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青春期亲子冲突

12年前 [03-22 00:55 周四]
   

青春期的亲子冲突

克拉玛依明园学校侯红燕

大家好,我是克拉玛依明园学校的侯红燕,今天我的呱呱练兵讲座内容是《青春期的亲子冲突》,在开始这个讲座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两个案例(展示案例)

【案例一】不受父亲喜欢的女孩子

某女生哭诉打她小时父亲就不喜欢她和妹妹,并因此常常和母亲打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让孩子很痛苦,孩子经常很晚才能睡觉,因此常常课堂上睡觉。也不太受老师和同学喜欢。

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需要成人的接纳,而这个女孩子始终得不到父亲的肯定,并因为是个女孩而被父亲轻视,使得孩子内心自卑、孤独,急于寻找一个倾述对象或者改变自身的装束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意识到她存在的价值,因此这个孩子在平时会表现得与其他女孩子有所不同。

【案例二】被放纵的男孩子

某男孩母亲过世后随父亲漂泊,因为各种原因,父亲把孩子独自一人抛在出租屋内,每周回来看孩子一次,在经济上尽量不亏欠孩子,为了给孩子解闷还给他配备了壹台笔记本电脑……孩子放学回家就是沉迷于网络中,体弱,缺乏阳刚之气,缺乏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孩子年龄还小,自控能力差,他不会合理地把握学习和游戏时间;同时,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是自我觉醒的阶段,母亲过早离世,而父亲正好又忙于工作,对孩子关心不够,由此,孩子感到了孤独。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容易把精力放在网络里,把现实中的情绪发泄到网络中,甚至从游戏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家长要从一点一滴处关心和爱孩子,这种关心不光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而是要把孩子当作朋友,与孩子及时沟通,观察到他成长中的闪光点,从一件具体的事情上给予他赏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父母的肯定和支持,尤其是父亲的关爱和鼓励不能缺席。千万不要一味指责批评孩子,这样只会把孩子推向网络。

前两天,看乌鲁木齐一家报纸,谈到根据乌鲁木齐的数据分析,从犯罪性质看,现在青少犯罪比过去严重得多,不在于犯罪数量和比重的增加,而在于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增加,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邹韵红博士分析:家长对孩子的熏陶确实很重要,有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在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这倒不是遗传,而是后天的“培养”。孩子儿童时期在家庭过分接触暴力或者受虐,就会在青春期或者成年期引发极端行为。比较外暴力,软暴力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软暴力是指家长过分溺爱和放任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等一切全部包办,导致孩子的是非观暧昧,克制力差,过分依赖,甚至敌意、猜疑,嫉恨与残忍,所以过分溺爱的孩子也往往会出现暴力倾向。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发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尤其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那么青春期到底有何不同,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都有哪些?(展示图片)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这个年龄段存在着两组矛盾,同时也存在一种危机。

第一组矛盾:来自孩子自身的矛盾。

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青春期是令人烦恼的过渡年龄,若父母指导不当,会严重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带来孩子行为的变化。小的时候孩子懵懵懂懂,没有很强的分辩能力,对于父母的话是照单全收。而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苏醒”了。自我意识增强了,增加了许多心理体验的欲望,,同时性的逐渐成熟,促使青少年产生性意识,使青春期的个性发展出现许多变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开始用自己的大脑去审视自我、他人及周围的世界,用批判怀疑的眼光看世界。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是个大人了,希望家长把他当大人,给予尊重、平等,渴望独立、自由。

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许多纠结矛盾之中,表现为独立性与依赖性,开放型与封闭性、自制性和冲动性、成人感与幼稚感、渴求感与压抑感等错综复杂的矛盾中。

第二组矛盾:孩子和家长的矛盾。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却停留在孩子的少儿期,还在沿用以前诸如说教、唠叨、命令、严管等教育方式,并且从没想过这种方式有什么不妥。正因为家长缺少反思力,所以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正因为教育思维的惯性,所以家长用不变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去应对变化中的孩子,致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引发了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的孩子叛逆。

根据美国著名的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的观点,他将人的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是青春期,这个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时期。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认为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人的终身发展造成障碍。因此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危险期。随着生理上的逐渐成熟,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他人能把他们当成人看,但同时又希望得到父母的的理解和帮助,表现出既想独立又有依赖的矛盾心理,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有过强的权威意识或者放任自流对孩子无暇顾及,孩子就容易引发心理上的抵触、不信任感、不安全感,与父母产生分歧和距离,造成亲子双方沟通不畅。

一个危机:男孩危机。

现在中小学女生成绩普遍好于男生,女强男弱非常明显,连以前男生比较强的实验、计算机等传统项目,都已经不如女生。男孩危机要引起重视了!”36日的全国两会上海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大声呼吁社会关注男孩危机

“12-18岁年龄段,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心理失衡,咨询心理问题的男生是女生的两三倍。中国医大一院心理科医生秦晓霞告诉记者。秦医生目前正带领研究生从事相关研究,她从生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12-18岁是男生内分泌最旺盛的年龄段,一个青春期男生的激素分泌水平在1516岁左右时进入高峰,在18岁时达到成人水平,变化十分剧烈;女生则比较平稳,大概会在25岁左右才达到成人水平,35岁左右达到高峰。因此,12-18岁的男生情绪变化会比女生更剧烈,这段日子非常难熬。

亲子冲突,不见得都是坏事,随着孩子的成长,冲突的不断出现,会迫使我们家长去学习,翻阅相关书籍,去了解孩子,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正所谓与孩子“斗智斗勇”。

中国目前的教育过多地强调竞争而不是合作,同时,不良的社会交往以及影视媒体和电子游戏等都不同程度地鼓励了青春期孩子的攻击行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更多地鼓励母爱的伟大,无私地奉献,事无巨细的关怀,而忽略了向孩子们正常的索爱,使得我们今天开始反省开始高喊:感恩、责任……以上种种,我们不得不承认,家庭教育是预防机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我们的家庭教育不只是关注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力训练、社会道德、法制教育还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毫不避讳地讲解生理知识,

和谐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身心愉悦,使亲子关系融洽,有利于彼此交流沟通和信任。目前随着离婚率上升,青春期孩子面临着一方亲情的缺失,因此,在无法回避夫妻离异时,要尽可能地弥补孩子缺失的另一种爱,多带孩子参加相应的活动或者运动,以完善其性格和人格。

作为家长,在意识到问题之后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善亲子关系:(展示图片)

1、转变观念,学会尊重孩子:如不随便翻看孩子的书信、日记、进孩子卧室之前要敲门获准后再进入,不随意打断、轻视孩子对家庭建设发表的意见等。遇有一些问题,也不妨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孩子的看法意见,毕竟孩子大了,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力。

2、学会少说多做。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这些场景:老子坐在沙发上边吐着烟圈边给站立一旁的儿子上课:小孩子吸什么烟,吸烟有害!或者是另一番场景:周末家里麻将声不绝于耳,老子还时不时喊着:“去去去,赶快写作业去!”我相信这些场景大家并不陌生,绝妙的讽刺。大人居高临下地对孩子的一番说教简直是自己打自己耳光,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少说教,家不是课堂,多身体力行给孩子做表率。

3、学会放手看着孩子慢慢走。一味地不许、不准、一味地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发现自己无能,在同伴中的地位大受影响,反过来孩子会对当初苦口婆心的家长产生逆反、对立,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家长大可放开手,在关键时扶孩子一把。

4、学会倾听与共感。倾听是要求父母能理解孩子的烦恼,给孩子的情绪一个宣泄的渠道,共感是要求家长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孩子的内心,达到对孩子境况的心领神会。有人说:“家庭是孩子进行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的失误容易造成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最需要家庭中成年人的帮助时得不到帮助,造成他们从儿童步入成年的社会化过程不完全。”

青春期每个孩子不正当地表现背后必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在宣泄身心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同时也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帮助和支持,作为孩子,如果他的这种情绪能被接纳,他可以自由顺畅地表达,心理上会产生满足、轻松,从而会继续激励他表露心声,作为家长,具有共感力的倾听要求我们学会抑制自己,听完孩子的表述再辅助以适当的肢体动作让孩子明确地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让孩子满足被认同的心理需求,待双方情绪稳定后再与孩子商量探讨原因、解决办法,这种倾听和共感会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

5、学会赏识孩子。我们家长总爱犯同样的毛病: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其实我们不妨就拿孩子自己比,今天书写工整了,今天笔记记得清楚了,赞赏具体到位,孩子就知道自己的目标、应该怎样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从青春期走过,但时过境迁,我们家长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我们,更要不断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对孩子给予了深厚的期望,但没有切实有效地培养措施,那就是一种奢望,只有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做父母的职业素养,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谢谢大家,第一次在这儿讲座,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