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7:35 光明网-光明日报 |
(据北京公开发行的杂志《中关村》月刊《清华学子马宇歌:带着梦想上路》一文报道)她,5岁应邀在北京电视台开始播映个人绘画;6岁发表文字作品于报刊;8岁以综合评比成绩第一,入选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首批考试录取的30人小记者团;10岁利用每一个长假独闯天下,并给高校师生演讲;她只身登上过青藏高原、南海军舰……两只风行天下的小脚丫,至13岁时已经踏遍了中国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共31个至200多市、县、乡、村,总行程30多万公里;同时读完了600多种中英文各类课外书,结识社会各界朋友1万多名;她 |
2005年考上大学的宇歌,似乎比高中时还要忙:忙学习、忙参加大学里的各类活动,如校话剧队集训的采风、编剧、排练、演出;新生军训;代表建筑学院新生起草发言,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大会上演讲;每周一次的校电视台常务工作;参加“空健杯”游泳比赛;“十 ·一”旅游黄金周给造访清华园的中外人士作义务导游讲解;作为运动员参加“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校05年新生趣味运动会;投身“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聆听多种校内学术讲座等等。所以对马宇歌的造访,我们只好被挤在了早上8点钟进行。她在电话中很礼貌地答复记者,那时她刚好晨练、晨读完,而再到上午10点至21点钟,一直都要有课上了。马宇歌很会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对学业抓得可紧了,刚出来的期中考试成绩,大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是80分、机械制图是88分,均列居他们授课点儿几百人一个大班的偏上水平。她在清华选择的必修课——化学是全英文的,因为马宇歌外语很好。每周两个半天,她都会到至今基本上还没人去的外教建筑学院答疑点,定时向导师们用英语进行请教。
记者踏着2005年初秋的晨曦,如约赶到典雅圣洁的美丽清华园,在体育场的边上找到马宇歌时,她已经推着自行车,站那一边出神地读着孔子《论语》,一边在等我们了。一袭深灰色的运动装扮,上披天蓝外套的她,腰板挺直,显得身材异常匀称修长。初次相见,她热忱、礼貌、大方地和我们打着招呼。眼前这个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的女孩儿,无论说话还是举手投足,都那么内敛、谦和,富有教养,一点儿看不出存在任何耀眼的光环。
实践计划不小心成了“侠女”
在宇歌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她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于是,在她房间的门上,一直都有一张和爸爸一起制作的表格,上面有她每天作业、课余爱好等完成情况的原始记录。宇歌10岁的时候,她给自己制订了一个14岁到上初二时的大致发展规划,共五项,其中之一是在这期间要把祖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要、有代表性的一些地方,都能自己独立地去学访一遍,实现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的自定目标。
宇歌离开住家北京每去一个地方,大部分情况都是应素未谋面的朋友邀请。她告诉记者,因为之前自己写的一些文章会刊登在报纸或杂志中,所以各处很多读者看了,纷纷邀请她能前去做客;吃、住都在他们那里,大家彼此相处以后的感情也很深。宇歌算了算,截至目前,和她保持相当密切联系的,全国各省有几百人。这些人各民族全有,每人都特别有出息,有的已经读研、读博,甚至留学欧美去了,还有的是部队的年轻官兵……学什么、干什么的都有。宇歌和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立志成为一代社会栋梁。
曾经为了朋友,马宇歌还不止一次地充当过“侠女”。例如2000年暑假宇歌13岁,应山西一名王雪霏的笔友邀请,前去她家做客。“小雪的父母王毅民叔叔和黄立坤阿姨,都是山西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很热情,非常喜欢我,让我紧跟着的陕北之行也要带上他们的女儿,一快儿去见识见识外面的天地。于是我就领着小雪共同坐上了开往延安的长途汽车。途经蜿蜒曲折的吕梁山区,大白天车上突然窜进几条洗劫钱财的汉子。他们一把抢了小雪妹妹的包儿。我当时气炸了肺!马上安慰吓得直流眼泪的王雪霏说:‘这有姐姐在,你别怕,啊!’既然她父母那么信任我,把小雪托付给了我,我就一定要对小妹妹负责。我先迅速做好准备: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明我们来自何方(包括家里的联系电话),隔窗抛下车去,以备万一。然后站起来,和那帮满车好几十大人,个个挨抢,却谁也不敢对这帮劫匪说个‘不’字的家伙们理论了起来:‘记得,我在书上看过,这地方原来出过一个人叫‘李自成’,人家虽说也曾拦路抢劫,还打家劫舍,可都干的是杀富济贫,伸张正义,专门扶危济困的轰轰烈烈大事。哪像你们,只会欺负我们女流之辈!何况小雪,她还比我小半岁呢……’没等严词呵斥完我对面的大男人,他们中的一个老大——个子快要顶着车顶儿了,虎头虎脑低头盯着我,觉得有点儿太不好意思了,攥着从他身上脱下的褂子,冲我摆了摆,结结巴巴嘟囔了一句‘还……她。走!’回过身,朝车门快步走去。他手下的兵,扔下抢的东西,全跟着跑了。”
对于人间的友谊,马宇歌说:“我发现,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并不一定能使友谊加深,共同的经历,才能使友谊持久并永远值得纪念。”
不仅交友遍天下 还要读书行万里
小宇歌从小酷爱读书,最早是从彩色画儿书开始的。“爸爸经常带我逛书店。我要的书,爸爸一定帮我参谋。爸爸帮我挑的书,首先要求一定是名著或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其次图画还要雅,是出自高手认真画出来的,构图丰满、线条优美、色彩绚丽。爸爸绝对不赞成花功夫看那些粗编滥造、滥画的东西。后来我也会挑什么书好了。这样的书,看一本是一本,很有长进。”宇歌小时候总缠着爸爸给她讲。爸爸最喜欢把她搂在怀里,给她念书,讲故事了。
“我看书,爸爸还有意向我推荐字书。每次都是爸爸主动念给我听。爸爸很会绘声绘色吸引人,碰到我不懂的地方,爸爸还引经据典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我被深深吸引住了,自然要去拿过来自己看。遇到不会的字或意思,就查字典或问身边的人。这样,我很早就会看字书了。画儿书再也无法满足我的知识爆炸需要了。当然后来我还会看看画儿书的,但它再也不是我最喜欢吃的主食了。”宇歌读书的涉猎范围相当广,文学、科学、地理、人物传记、哲学、社会、政治、各种史书包括中外通史、政治思想史、哲学史、文学史……等等都有,遇到国外的,她只要能够争取到手,还要尽量去读英文原版书。她不仅是住家附近很多书店的常客,也是住家附近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老熟人。还在中学时,北大、清华的一些人就认识了这个经常跑到高校学习的小女生。平常她还定时阅览报刊,并在晨练或者走在路上的时候,利用小收音机听广播,随时了解掌握天下大事。
宇歌看书喜欢作眉批和写读书笔记。她立志不仅要行万里路,还要同时读万卷书。每次只身外出,包括出国,她都要带上计划读的课外书。有趣的是,当时读什么书,往往会在后来宇歌的一些方面反映出来。12岁那年放寒假,小宇歌带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传》只身前往江西,然后转往云南过春节。在井冈山上,她遇上了大风雪。这一路写的文章成了“名篇”,经平面媒体刊出后,一直在网络上广为大家传诵。她这年“2月1日星期二即农历乙卯年腊月二十六日”留下的那篇5300字的日记,题目就叫《披风历雪下井冈,只身夜返南昌城》——怎么样,是不是还真有那么一点儿“水浒”的味道?
“马宇歌惊人的毅力打动了我”
这话出自小宇歌中学母校赵庆刚校长之口。他是小宇歌一辈子也不会辜负的恩师。在马宇歌六年中学生活中,他一直任该校一把手,只在最后一个学期才被升调走。宇歌小学毕业前,二者谁也不认识谁。但到这所中学里来上学,却是还在宇歌正上小学六年级时,那年下学期刚开学,赵校长主动打电话到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小学,将当时11岁的她“挖”到了清华附中的。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这位上世纪末屈尊求才的“伯乐”。
“马宇歌是一个有着明确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的孩子,清华的环境最适合她的成长发展了。搞教育,做老师的,一旦发现这样的好学生没有不抢的。”原清华附中校长赵庆刚,谈到自己当年怎样亲自招到得意门生马宇歌时,十分骄傲,爱才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我们经过长时间,从多种渠道间接了解到马宇歌的整个情况以后,觉得她那么小的年龄就能坚持一个人到全国各地去做调查和进行学访,这样的孩子太少见了,的确不简单。其实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别不是很大,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别那就大得太多了。宇歌的自觉行为,正体现了她自身的勇气和素养。我觉得我们学校能给具备这种素质的孩子,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1999年早在她小学毕业前一个学期,我就亲自给他们学校打电话找到了她,希望马宇歌最好能到我们清华附中来上中学。”
赵庆刚说,事实上不仅校长本人,宇歌从小学毕业一踏入清华附中的大门以后,在所有人的眼睛里留下的印象都很难忘:“宇歌中学六年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包括门门课程学习成绩,也确实没有辜负所有老师们的期望。她是校优秀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如在组织、主持和外交等等方面,表现很出众,即大方得体,同时又能待人真诚谦逊有礼。她在生活学习上很有目标。这些都是宇歌最大的优点。在全校众多优秀的同学中间,她一直本着一种发自内心,发现和赞美别人优点、主动向别人学习、十分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心态,影响着集体、影响着大家。尽管自己本是社会各界经常关注的焦点,可她一点儿都不张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了不起的。至今,马宇歌持之以恒地还一直在默默地为了自己的远大梦想而付出着。正是有了这些让我们最最赞赏的可贵品质与实践,她才走到了今天。”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