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四个棍棒教育的案例

12年前 [05-20 20:34 周日]
人常说,“棍棒底下不但出孝子,还能出才子”!
    事实果真如是说?我看未必吧!
    “棍棒底下出好料”的教育方法,有时与一味溺爱娇宠一样,都是可怕的危险教育。

    父母爱子女,人之常情。谁不盼望子女成才呢?
    某种意义上说,严格教育子女是对的,适度责罚,也是为了孩子长记性,不再犯不该犯的错误。
    人常说:“玉不琢不成器”。在儿女成长的道路上,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多是在硬性灌输下被动等待孩子自行开悟。虽有强调因势利导的警句,但更多的是强调严格施教。包括学校老师在内,有时也是强势体罚,动辄拳打脚踢。
    当然,如此也不乏成功的例证,但也有将孩子逼入绝境甚至酿成悲剧的可能。
    靠打骂、虐待的棍棒教育,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使家庭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有些青少年不堪父母打骂,产生逆反心理——视父母为仇人。
    近年来,诸多家长对孩子施以“棍棒教育”的案例(如:负气出走的,危害社会的,怒杀父母的,跳楼自杀的等)屡屡见诸报端,值得警惕。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教育,犹如一颗甜蜜的糖果。
    打骂、斥责,就像苦瓜、黄连,只有善用,才能是好菜良药。
    棍棒教育是一种冒险,打骂一定要适度、慎用!
    事实上,适度的打骂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孩子成长记忆中有价值、宝贵的部分,也是对传统教育手段的理性反思。
    至于说服教育,尽管那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倾向,一种民主的教育方式,也要注意不要让说理成为一种啰唆。总是重复相同的说法,说久了就会成为隔靴搔痒,话多不是力量。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的四个案例都是与棍棒教育有关的,其产生的严重后果不是——上述的四种情况即 “负气出走,危害社会,怒杀父母的,跳楼自杀”,而是—— “父母下手过重,过失打死孩子”。
   
这四个案例就是十面明亮的镜子,值得全社会深刻警醒与反思!

新闻案例一:

    【母亲失手打死为买零食偷钱儿子被公诉】
    来源:新华网

    体弱多病的能能,一直是家中的宝贝疙瘩,却因为屡次偷钱遭受母亲的“棍棒教育”。又一次偷钱后,母亲怒不可遏,再次挥起了棍子。这次,儿子死在了母亲的棍棒之下。昨日记者获悉,蒲江县检察院日前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将这位母亲提起公诉。
    为买零食11岁孩子偷钱
    今年526日晚上7时,做完农活的聂珍回到家中,见11岁的儿子裤包鼓鼓的,里面竟是满满的零食。能能称是亲戚买的,但聂珍觉得不对,她立即上楼查看自己藏在枕头里的积蓄。果然,900元钱不翼而飞。能能从4岁起,就染上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偷钱。“我的钱不管放在房间的哪个角落,最终都会被他找出来。”聂珍在对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中说到,能能偷钱少则几块,多则上百。此外,能能有时候还会偷邻居的钱。聂珍当即询问能能是不是拿走了这些钱。果然,能能承认了,但对钱放在何处,能能却坚持不说。
    为了让能能把钱交出来,聂珍开始逼问儿子。能能说,他的钱全部放在了同学刘某那里。为了核实,聂珍将能能的手用医用纱布捆绑起来,将其锁在厨房内,然后去找刘某。“我已经好多天没和能能玩了。”刘某否认了能能的话。
    聂珍只好再度返回家中,继续询问能能,并好言劝说。“我把钱放在猪圈角落了。”能能说,然而,聂珍在猪圈里还是没能找到这笔钱。
    逼问无果母亲怒打儿子
    儿子不仅不将钱交出来,还把自己耍得团团转,聂珍决定好好“教育”一下儿子。她从院坝里取下茶树枝,重重地抽在了能能的后背上,能能大声哭喊起来,并说钱放在了床垫里。聂珍带着他去找仍是没有。聂珍再次举起了数枝。就这样,能能说了4个地方,母亲打了4次,钱还是没有着落。聂珍遂把女婿和哥哥聂兵一起叫来,继续做能能的“工作”。
    当晚10时,聂珍发现能能的双手有点发肿,并多处出现淤血,她也意识到可能下手太重。后当能能称把钱放在同学徐某处时,聂珍将捆绑儿子的纱布割断,要女婿照看能能,自己去徐家询问,但仍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晚上11时许,聂珍回到家中,发现能能的伤痕开始发黑,并称肚子疼,她立即叫女婿将能能带到镇卫生院。能能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死亡。经法医鉴定,能能系全身广泛性皮下肌肉出血,创伤性休克死亡。第二天,聂珍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死者姐姐:弟弟习惯不好
    “母亲对弟弟很好,只有在他偷了钱以后才会打他。”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蒲江县成佳镇岐山村8组能能的家中,能能23岁的姐姐带着儿子在家。其姐姐称,因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母亲在32岁时超生有了能能。但是,能能的身体一直不好,不怎么长个子,11岁的他还只有1.06米,曾先后数次因体质太差病重。他从四岁起就有了偷钱的坏习惯,“光5月份就偷了家里3次钱。”为了让能能改掉这个恶习,聂珍每次都采取棍棒教育的方式。聂珍在对公安机关的笔录中也提到,“之所以打他,是想把他的错误行为改正过来。只要把他打得求饶了,他下次也许就不敢了。”
    对于这些钱的用途,能能姐姐称,能能经常将钱一百、两百地拿给同学,或是带他上学的村民。
    日前,蒲江县检察院正式将聂珍提起公诉,罪名是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等待聂珍的,将是刑法的惩处。

    教育专家:“棍棒教育”不可取
    “‘棍棒’教育对孩子负面作用多过正面,不少孩子因为逃避父母的打骂,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承办法官说,这个孩子死在母亲棍棒下,是罕见的极端个案。希望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让这类惨剧再上演。
    “这位母亲打得这么重,可以看出她很愤怒,也说明了母亲自身也存在心理问题。”知名教育学家、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教授称,不少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找不到合理的教育对策,过度焦虑,导致采用简单粗暴的极端方法。游教授分析,能能之所以经常偷窃,除了自身品行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患上了一种“病理性偷窃”症。
    “孩子出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依靠自身能力无法解决时,应当求教育学专家或者心理专家。”游教授称,棍棒式教育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行为的改正,“这样的教育方式绝对是不可取的。”(当事人系化名)(蒲法宣记者蔡小莉)

新闻案例二:

    14岁儿子逃学上网父亲失手将其打死获刑】()
    来源:北京晨报
    小涛写的与家人断绝关系的纸条
    小涛的父亲在法庭上对自己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表示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
    夺去小涛性命的木棒
    村民担保书
    一个年仅14岁的孩子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旷课,不服从父母管教,甚至与父母大打出手,导致家庭矛盾爆发。父亲酒后失手打死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儿子小涛(化名),这悲惨的一幕就发生在平谷区大兴庄乡鲁各庄村。昨天,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孩子的父亲张平(化名)有期徒刑10年。是什么让张平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下此狠手?前天上午,记者赶赴平谷区大兴庄乡鲁各庄村,走访了小涛的母亲、熟悉张家的邻居以及村委会的干部。
    矛盾激化父亲失手打死儿子
    5月14上午,记者驱车赶到平谷区大兴庄乡鲁各庄村。听说记者为张家的事情而来,邻居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记者讲述案发经过。
    2006年11月11下午,小涛要离开家上学去了,他的父母及大舅等一起劝他在学校好好学习,不要再逃学去网吧玩网络游戏。但小涛听不进去这些劝导,竟说以后还要一边上学一边玩游戏。接下来,小涛与母亲发生了争吵,甚至动手打了母亲。随后,小涛还写下了与父母断绝关系的纸条,希望以后父母不要再管他了,上写:“我小涛从这走后就永远不是张家的人,今天打我打坏,不复(负)责任。”张平试图将小涛与妻子分开,小涛又与他的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并且顺势从地上拿起一根木棍,说道:“我打断自己的腿,以后你们不是我的父母,我也不是你们的儿子了。谁要是管我,我就打谁!”当时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张平见状,从儿子手中夺下木棍,他恼怒之下失去理智,持棍子向小涛挥去,棍子击中小涛头部,后确认小涛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死亡。
    据邻居说,当天因为邻居家有事儿,所以张平也在邻居家喝了点儿酒。事后,张平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望子成龙父母借债送子求学
    记者看到,张平家中房子低矮,与周围的邻居家相比也略显破旧。小涛的母亲衣着朴素,因为长期在农田里干活儿,整张脸被晒得通红,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得苍老许多。在采访过程中,孩子的母亲还向随行的村干部提到,家里现在连这个月的电费都已经支付不起了。
    张平夫妇以承包农田和养猪为生,家中还有老人以及一个年仅10岁的女儿,生活压力很大。但为了能让小涛好好上学,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小涛就读的学校在当地是一所比较有名的寄宿制学校。为了给小涛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夫妇俩是靠借钱才送孩子到这所学校上学的,为的就是让孩子在这种封闭式管理的环境下,严格要求自己,远离外界的种种诱惑,考上一个好高中。哪里想到,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仍然一意孤行,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新闻案例三:

    【两个儿子看电视起争执,父亲失手打死长子获刑4年】
    来源:京华时报记者:王丽娜

    谷勋海出庭受审。本报记者蒲东峰摄
    本报讯(记者王丽娜)“判我是应该的,我对不起孩子”,宣判后,38岁的谷勋海平静地说。两个儿子因在家争看电视吵架,谷勋海拿起扫帚敲打大儿子的头部,失手将其打死。昨天上午,因过失致人死亡,谷勋海在大兴法院获刑4年。
    昨天上午9点,身材瘦弱的谷勋海被带入法庭。在等待宣判中,他的眼睛一直往地面上看。法官称,谷勋海用粗暴手段管教孩子,致使12岁的小谷死亡,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宣判后,谷勋海向记者讲述了事发过程。当天下午,小谷回家高兴地告诉他,放寒假了,他期末考了第一名。谷勋海看了成绩单后许诺说,孩子要什么他都满足,“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死了”。
    晚饭后,因小儿子想看动画片,俩孩子吵起来,还用毛巾互相抽打。谷勋海拿起扫帚,用扫帚把敲了一下长子的头部,木棍断成两截儿。晚上11点,小谷开始喘粗气、叫不醒,被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谷勋海说,他当时很烦,半年没工作,靠妻子700元的收入生活,“ 没想到会把他打死,我很少打孩子”。

新闻案例四:

    【儿子旷课上网,父亲失手打死网瘾儿子】
    来源:京华时报

    儿子沉迷网络游戏,甚至旷课去网吧。父亲多次教育儿子未果,矛盾逐渐激化。最终,一次劝阻失败后,变故突生——父与子发生激烈争吵后,愤怒的父亲抡起镐把,打死了儿子。
    专家提醒, 对于沉迷网游的孩子,家长要对症进行说服,不宜强制孩子戒网瘾。
    父亲失手打死儿子
    14岁的张云(化名)家住平谷区大兴庄镇鲁各庄村,今年刚升入初三。几年前,他的父母特地将他送入平谷一所名校就读,希望他以后能考入理想的高中。
    从去年开始,张云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尽管父亲张杰(化名)和母亲李芳(化名)多次对儿子进行劝说,却收效甚微。上初三后,学校开始在每周日为学生补课,张云时常向学校请病假,然后去网吧玩游戏。
    11月5是一个星期日,张云跟父母说要回学校补课,便离开了家。当天中午,张杰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询问张云为什么没去学校。老师还提到,张云3日就请了病假,提前离开了学校。
    接到电话后,张杰夫妇发动亲朋四处寻找儿子。直到8日深夜,在张云一个同学的提醒下,张杰在离家约3公里的一家网吧里,找到了正在玩游戏的张云。
    张杰将张云领回家后,关在屋里两天,力图使他保证以后不玩游戏。但张云表现得很倔强,不肯保证不再去网吧。
    11日下午,张云再次提出要去网吧玩游戏。劝说无效后,张杰向儿子下了“要么就别再玩游戏,要么就别再上学”的最后通牒。张云随即回屋写下内容为断绝父子、母子关系的字条。将字条交给父母后,张云转身往外走。
    “你要是敢走,我就打断你的腿!”张杰喊道。“不用你打,我自己打断一条腿,就不欠你们的了!”张云回应。
    母亲李芳跑上前要拉张云,张云动手打了她。见此情景,张杰抄起一根镐把抡向张云,张云倒地死亡。
    村民联名为其求情
    30日上午,记者到了张杰家。事发后张杰被刑拘,他的姐姐和妹妹在家照顾父亲。
    张杰的父亲始终眉头紧锁,嘴边起了很多水泡。张杰的妹妹说:“我们什么都不想说,太伤心了!”
    张杰的姐姐说,一切来得太突然、太意外,家中的所有亲戚至今都不愿提及此事。
    据记者了解,得知张家的变故后,鲁各庄的村民组织了集体签名,为张杰求情。不到两天时间,1100多人的村子里有700多人签名希望对张杰从轻发落。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也联名向警方出具了一份证明,介绍张杰平时善良老实等情况。
    “张杰人很和气,在村里人缘很好。他从没动过别人一个手指头。”村治保主任王先生说。
    “张云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爱玩网络游戏了。”鲁各庄村党支部张书记说。
    “网吧为了赚钱真是缺德啊,怎么能放14岁的孩子进去玩呢?还一玩就是几天。”村民说,张家出事后,村里的大人们对孩子的管教严格起来,尤其不让孩子去网吧。
    据了解,目前被刑拘的张杰情绪低落,表达过强烈的悔意。
    【专家点评】
    这一震憾人心的家庭悲剧,向人们敲响警钟:青少年网瘾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对于这一案件,在法律与民意、理智与情感之间如何权衡,法官自有定断。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只想呼吁:千万别让这类悲剧重演!
    预防这类悲剧重演,需要社会、学校与家庭协同努力。社会有关部门要抱着向下一代负责的态度,对网吧之类的场所加强管理,把“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到底;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丰富其课余生活;家长更要从这一事件吸取教训,正确地防治网瘾和面对子女叛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人类正在走向现代科技的新时代。懂得使用现代科学成果,成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孩子学会电脑,喜欢上网,越来越成为平常事。因噎废食,因网瘾悲剧而反对孩子上网,决非明智之举。但家长要关注、引导孩子安全上网,预防其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色情、暴力和毒品等内容。一旦发现孩子上网成瘾等问题,一定要与有关方面联系,向专业人士请教,对症下药,耐心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出迷途。
    少年期是亲子之间关系最容易出现危机的时期。孩子发生一些不当行为,产生一些父母意想不到的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这过程中,父母的一些看法、做法,那怕是完全正确、合理的,都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孩子的逆反心理得不到适当的渲泄,累积到一定程度,碰到某一刺激,就可能一触即发,出现种种难以想象的对抗,令父母措手不及,痛心疾首。这时,父母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沉着、沉着、再沉着,想方设法同孩子沟通,化解矛盾。一时冲动,失去理智,就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说到底,问题关键在于父母的素质。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要适应社会进步,与孩子共同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增??了解子女、分析情境、运用教育方法以及自我调控等方面的能力,做一个合格的令孩子和学校、社会都满意的家长。(点评人:吴奇程)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