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认为,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关于各种关系、交流、内容等等的规则;和外部之间的联系及其方式,决定了一个家庭是有助于每个家庭成员成长的,还是相反。因此,与每个家庭成员相关的这四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是需要了解到的基本问题。其他的问题,都需要在这四个问题之上展开或者是延伸。
在四个方面中,最外显的,容易分辨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而且,交流方式也是自我价值感、规则的结果和外化,在作家庭教育指导时,从这个外显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入手,也就比较容易切入,逐步深入到其他的方面去。
第一步,作为指导师,需要了解的是家庭成员之间一个或者几个典型情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家长提出的孩子的问题情景入手。通过询问和引导家长描述,构建起一个典型的情景,或者是情景过程,也就是具体发生了什么,客观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会給特定的情景一个自我的评价和判断,从而会激发起一个人特定的内心感受,调动一个人特定的行为方式(交流方式)。我们可以运用检定语言程序来引导家长或者学生来建立起这样的特定情景。比如:一个母亲来指导,孩子特别倔强,应该这么管?我们就需要先询问和引导家长描述出一个具体的孩子“倔强”的情景,以及通过什么样的互动过程逐步形成了这样一个情景。
一、了解家庭成员交流方式。
在能勾画出这样一个场景之后,我们就可以了解在这个情景中,彼此之间如何互相交流。对交流方式的详细描述请见《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第六第七章。一定要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是 相互交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跟这个情景相关的每个人对其他人的交流方式。如果只是母亲和孩子,既要有母亲怎么和孩子交流,还要有孩子怎么和母亲交流;如果是父母两个跟孩子,那么,母亲和孩子之间,父亲和孩子之间,父母和母亲之间,相互的交流方式,都有可能需要了解。
第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在这个具体情景中的感受。(自我价值感)
感受是引起行动的动力。感受也是人心相通的心灵之门。所以,了解在一个情景中人的感受和情绪,是我们了解和理解一个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指导中特别困难的阶段,因为指导者能否給指导师袒露自己内心的感受,决定于指导者在多大的程度上信任指导师,在于他自己能都有足够的自由和安全感。
一般的,我们可以通过指导者本人讲述过程中的语气、表情、动作、说话的内容来判断出当事人在面对一个具体情景时的内心感受。当然,我们自己推断的,都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来求得当事人的印证。
在了解当事人的感受时,有个特别需要注意到的,就是关于感受的感受。比如,面对悬岩,我感觉到恐惧,我的内心会对“我感觉到恐惧”还有一个感觉,这个感觉可能是“羞耻”——我怎么能这么胆小哪!太丢人了!也可能是自我感激——谢天谢地,我要不知道害怕,就跟那个贼大胆一样,掉下去摔死了!所谓感受的感受,就是自己对自己行为评价的身心上的反映。内心同样感受到侮辱,有的人会沮丧——我就是个没用的啊;有的人愤怒——我不能让人看不起我;有的选择冷静——我給了人侮辱自己的机会。很多父母对于孩子都走这样一个过程——从拼命管制到放任自流,这个过程的背后是父母内心对于自己失败感觉的感觉转变——从开始恐惧自己的失败,不承认自己的失败,竭力逃避自己的失败到承认自己的失败。
第三,了解家庭内部的规则。
感受来自一个人的信念以及用这些信念对自己主观认识的解读。家庭内部的规则就集中体现了家庭成员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各自关系、交流方式等等的信念。一个人的规则就是一个人选择的内心信念的实现方式。所以,了解了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里給自己給他人规定的规则,我们就开启了进入一个人的内心愿望、人生目标、成长经历、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生、他的处世行为的方式等等的最后一道铁门。
家庭内部规则的误解、冲突、对抗就直接展现为家庭中的种种问题,因为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家庭教育问题则能最集中地体现这些家庭内部规则的重重矛盾。
关于家庭内部规则的详细内容请参考《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第九章。
第四,了解一个家庭和外部沟通的方式。
前面三个方面差不多决定了一个家庭和外部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了解:
1,家庭成员和家庭成员之外的人,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经常结识新的人?
2,对于现代沟通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3,对于新的知识和信息的了解?
总之,对于所有能給家庭成员带来新的学习和成长机会的人、事、物的态度、信念、规则是怎么样的?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