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世上没有什么事,能比对子女前途命运的关注,
更能牵动父母的心了。然而,爱孩子与善于教育孩子又是两回事。前者是一
种情感,它与人的本能相联系,后者是一种才能,它只有通过学习和训练才
能获得。高尔基说过:“单单是爱孩子们,母鸡也会这样做。可是,要善于
教养他们,却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从事于这种事业,必须具有相当的才能,
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
为了掌握教育子女的艺术,家长必须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家庭
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它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
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生活方式,在有意无意中对孩子的观念和行为施加的教育
影响,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孩子实现初步社会化。
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概括为五点:
(1)父母与子女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在经济上有依赖关系,在生活上有
抚养关系。因而父母与子女感情交融,至亲至爱,互相信任,使家庭教育富
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容易接受,同时,也使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家长拥有
教育孩子的多种手段。父母借助于家庭教育的情感性和权威性特点,可以充
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自幼培养孩子具备一切优良的品格,为孩子一生的
成长,终生的幸福、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果家长对这一特点和
规律认识不足,把握不当,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感情用事,缺乏理智,不
讲原则,一味迁就,一味溺爱。或者,滥施权威,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无端地打骂、虐待孩子,说什么“棍棒下面出孝子”,误把鲁莽、粗暴、强
制、压服、独断专横当成严格要求,使孩子倍受压抑,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
那么,必然摧残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育。虽然家长是从良好的
主观愿望出发的,却得到相反的结果。实践证明,由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儿童的心灵创伤,是终生难以治愈的。有的甚至造成家庭悲剧,令人悲痛欲
绝。据统计,1987
年全国有700
多名中小学生自杀。经分析,主要有两大类
原因:①学习成绩不好,父母打骂,虐待。②早恋、失恋。
(2)孩子自幼生活在父母身边,便于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现代科
学证明,早期教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据日本心理学家木材久一的研究,
儿童的潜在能力有着递减法则,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得就越少。
早期教育指的是从
0
岁开始的教育,
O
岁到
6
岁的学龄前儿童,是早期智力
开发、早期行为习惯培养、早期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最佳期。如果放松了
这个时期的教育,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再行矫正,就十分困难。目前,
在我国城市居民中,重视早期教育的家长多起来了。但是,许多人对早期教
育有片面的理解,缺乏必要的知识,方法不当。搞得不好,反而有可能会扼
杀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3)家庭教育是渗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
一动,待人处事,都会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地影响子女的观念和行为。
父母的形象,或者作为一个楷模,成为子女效仿的榜样,或者从反面给孩子
以消极的影响。例如,我们看到,有的孩子语言粗俗,作风懒散,态度蛮横,
不求进取。当我们与他的家长见面谈话之后,就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与家长
在许多方面是那样的维妙维肖。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
上可以看见家长的影子,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家庭教育的这种示范性的渗透性特点,为我们改善家庭教育指明了方
向。亲爱的家长们,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诚实、正直、勤劳、好
学、有责任感和自信心的有为青年吗?那么,你们就要首先在上述方面为孩
子做出榜样,使言教与身教密切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是分散地,个别地进行的教育。没有
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家长没有受过专
门的教育训练,关于怎样教育子女,许多人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往往是,自
己小时候家长怎样教育自己,现在就怎样教育孩子。主观随意性比较强。家
庭教育这种分散性和个别性特点,为家长随时随地捕捉教育时机,利用教育
情境,因才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许多
孩子因家长素质不高,教育不当,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孩子在青少年
时期屡受挫折,甚至误入歧途,分析原因,几乎都有不良家庭影响的因素。
家长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并非仅仅局限于家
庭环境中,父母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受到感染,产生
与之共鸣的内心体验,使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道德行为得到强化,使社
会推崇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孩子自身的道德情感。毫无异议,这样做会对孩子
的心理成熟和道德成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远见的家长总是比较关心孩子的
精神生活的,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有目的地带领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
活动,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讲解历史故事,名人伟绩,让美丽的大自
然陶冶孩子的情操,形成宽广的胸怀。充分利用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影响孩
子的思想,尽最大努力限制不良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侵蚀孩子健康的心
灵。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