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三十四讲:父母的童心不泯之道

17年前 [03-09 10:10 周五]

父母的童心不泯之道
家庭中的两代人,父母与子女,怎样相亲相近、情感交融?怎样形成良
好的家庭气氛而有利于子女教育?它有赖于家长教育思想的端正,教育方法
的妥善,教育条件的适于贴近子女。这中间,有一点是少不了的,那就是家
长要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一位家长陪同儿子到广场去放风筝,孩子玩得高兴时,想到了爸爸。“您
为什么不来试试?”爸爸在孩子的鼓励下,丢掉了羞怯,扯起了线绳,迎风
奔跑过来,发出欢快的笑声。站在一旁的孩子,兴奋地为爸爸拍手叫好。活
动之后,这位家长有了感慨。他说:“那摇曳的风筝,触动了我久已忘怀却
深藏心底的童趣。回想我从幼年步入成年的过程中,抛掉了童年的稚气,换
来了举止的庄重,但,它给我带来的并不都是好处”。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失去孩子式的欢乐和坦诚的家长,不能说少吧!
他们在与孩子相处中,有的一见子女,就把架子端起来,眼睛鼓起来,话语
硬起来,俨然《红楼梦》里的贾政,象对待宝玉时的模样。这些家长平时的
兴趣、爱好,更是与子女大相径庭、格格不入。孩子唱唱歌,他们嫌“吵死
了”:孩子讲故事,他们说“让人烦”;孩子让他们鉴赏小制作,他们说“没
意思”,一次次被泼了冷水的孩子,觉得家长怎么那样不可爱、不可亲,有
的孩子竟然给爸爸起了一个叫大灰狼的绰号。

失去童心童趣的家长,因为与子女相距日远、隔膜日深,也就自然失去
许多教育子女的机会和条件。即使进行子女教育,也只是主观的、想当然的
因素多,从实际出发的、情感相通的因素少。它的损失,正如鲁迅先生所指
出的:“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作,便大碍于
孩子的发达”。

鲁迅的话让我们深思。为了“先行理解”孩子,家长就要走进孩子的世
界。同他们一起编织生活的花环,同他们一起描绘斑斓的未来,用童心这把
钥匙,打开子女心灵的那扇门。


为此,家长就要掌握一些青少年心理知识,注意研究他们,和他们相知、
相近、相亲。在日常安排出与子女同呼吸、共忧乐的时间。如:与他们一起
观看毛毛虫如何爬行,与他们一起思考树叶为什么变换颜色,狗为什么总爱
摇尾巴?与他们一起冥想天有多么高、海有多么深。在与他们一起探索未知
世界中,与孩子结成忘年之交。

然而,重要的是,父母在与子女的共同活动中,要做到用心观察、体会
并具备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判断,孩子的行为方法,把握孩子的动作、节奏、
语言以及心态等特点,建立与孩子相适应的内心世界,使自己的童心复归。
为此,家长要肯于拿此时间、付出精力和投入自己的感情。

画家温泉源说:“我为孩子们画画,画故事连环画,画童话插图,就得
像孩子那么想,那么看,于是嘛,也就有一颗童心啦!”如果我们的家长,
也能像孩子那么想,那么看,那么做,我们不是也会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吗!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