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女儿的话(张海燕)

12年前 [07-19 14:24 周四]


                              


昨天晚上睡觉前,女儿说了几句话,让我和老公都很吃惊。她的话从孩子的角度道出了关于教学中老师的一些做法,还蛮符合感受性教育的理念,赶紧记下。不仅为了提醒自己做个好妈妈,而且为了提醒自己做个好老师。

放假了,老公每天跟女儿有个约定,那就是做几页奥数题,在培养兴趣的同时灵活一下解题的思路。昨晚老公就问孩子“刚刚那道题,你听懂了吗?”孩子就接过话说:“你怎么不说,‘我讲清楚了吗?’”老公还没回答,孩子就接着说:“‘我讲清楚了吗?’和‘你听懂了吗?’看上去意思差不多,但是问题很大哦!”孩子看看我跟老公,继续说:“打个比方吧:‘我讲清楚了吗?’就好比老师拿着一个大大的冰激凌,给我们看看告诉我们这个冰激凌很好吃,问我们吃不吃?‘你听懂了吗?’就是老师把大冰激凌给我们吃了,最后问我们好不好吃。”想不到孩子的比喻这么恰当,太佩服她了。“那你希望老师经常讲那句呢?”“当然是——你听懂了吗?”

   “我讲清楚了吗?”这句话,我想不少老师都讲过。有时候对于一个问题,我们总会讲呀讲,自认为讲的很透彻,在结束的时候,为了表示关心,还会这样问一句。想想,当我们把焦点放在自己是否讲清楚而不去关注孩子是否接受,是否明白的时候,我们的讲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讲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我们讲的再好,孩子那里没有接受,那就算是清楚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听懂了吗?”则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我的讲是为了孩子的接受,你听不懂我会再调整,你不明白我会再换种方式来讲,直到你明白为止。这样的问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被理解,被接受。当孩子已经明白的时候,听到“你听懂了吗?”,他会为掌握了某个知识而感到高兴,当孩子不懂的时候,听到  “你听懂了吗?”他会觉得老师并没有因为他的不懂而生气,老师需要他的反馈,这样的话,孩子才有告诉老师还没听懂的勇气。 “听懂”才有机会实现,“学会”才有机会达成。

“我讲清楚了吗?”和“ 你听懂了吗?”两句话,发问的主语不一样,孩子接受到的信息也不一样。作为老师,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中心由我转移到他身上,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就不会太多地关注自己,关注教材,我们不是教课本,我们是教孩子。所有的教学工作最终都要实现以孩子的发展进步为目标。试着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多问问“你听懂了吗?”“你的感觉怎么样?”

与其拿个大大的冰激凌去逗孩子,不如把那个冰激凌给孩子们尝一尝!

感谢女儿敏锐的觉察,深刻的联想,巧妙的比喻,让我有这样的感受。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