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成长的四个阶段(沈丽萍)

12年前 [07-23 13:13 周一]
家长成长的四个阶段(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浙江湖州的沈丽萍,也是一位家长,孩子今年14岁。今天很高兴和大家来讨论分享家长自身成长的话题。

    引言:我今天想先用2句话引出我们家长的成长问题:
    1、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2、如果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的问题。

    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只要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就能天天向上;想要孩子没有问题,首先家长自身要没有问题。

    这2句话已经得到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的普遍认可,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两句话的准确性。可是纵观当前的家庭教育,家长在孩子身上是用尽心思,却往往忽视了在自己身上用力!在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自身的成长。所有才使得我们的孩子无法天天向上,才使得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当然,这里讲的学习不是让大家去考大学考硕士博士,而是学习怎么正确教育孩子;这里的问题也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指孩子的成长受到了阻碍、学习出现了障碍。

    下面我来问一下: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天向上吗?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吗?我们可以脱口而出。再问:我们家长自己能坚持好好学习吗?我们家长没有问题,教育的正确性达到80%以上?我们的声音是否迟疑了?我们是不是需要想想再回答,或者回答了不一定能做到?

     而要想孩子天天向上,那么我们家长首先要做到什么?----好好学习,减少自身的问题。

    只有家长好好学习,自身得到很好的成长,家长才能减少自身的问题,这样说大家同意吗?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我们家长的成长问题!

    第一阶段:紧盯孩子的学业

    下面我想问一下,我们今天来的家长,有学过家庭教育课程的请打11。没有学过的请打22。

    想再问刚才打22的家长一个问题,孩子在学龄期的家长请打33。我想问一下刚才打33的家长:请问您最关注孩子的是什么?
    请把最关注打在公屏上:比如成绩、学习、健康、快乐、特长等等。谢谢大家的参与!

    好!我再回过头来问问学过家庭教育教育的家长:您在没有学习课程之前,您最关注孩子的是否和这些家长一样?

    是不是感觉答案惊人地相似?想当初我也是这样的家长啊!在没有学习家庭教育之前,我们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业,以至于忽视了很多其他的培养。关注学业本身没有错的,但是,只关注学业,那绝对会出错的!

    只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业,是家长成长的第一个阶段。主要特征是:紧盯着孩子的学业。当然这样做比起那些只玩麻将、玩电脑游戏、把孩子甩给老人的家长可称职多了,大家给自己一点掌声哦!呵呵

    大家想不想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会紧盯着孩子的学业呢?

    请大家打在公屏上,为什么我们要紧盯孩子的学业?紧盯孩子的学业我们有什么理由?

……………………………………………………………………………

    好!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1、我们都是具有传统美德的家长,老祖宗的古训就是相夫教子!我们不管着孩子的学习我们管什么呀?

    2、现在的压力好大啊,自己无权无势,只能走着华山一条道了!不紧盯着孩子的学业,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不是连这一条华山道也没了吗?

    3、学校催的紧啊,每天要签字,孩子被批评家长脸上无光啊!有些家长还带着长字手底下管着几十百号人呢,这个脸还真不好丢啊!

    大家说的理由都很充足,我曾经也是这样的家长。可是我们来看看我们紧紧盯着孩子的学业,效果到底怎么样?

    我们现场来做一番调查:

    1、下面有紧盯着孩子的学业,孩子的成绩非常优秀,因为自己对孩子的严厉而使孩子一直名列前茅的请打11。

    2、觉得尽管对孩子的学习很紧张,很严厉,紧盯不放而学习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好,或者没有进步的家长请打22。

    3、如果有家长因为自己的紧盯而使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反抗逆反,管得越多孩子成绩越退步的请打33。

    好!下面我们再来逐条分析,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我们才可以对症下药!

    三个案例分析:
    1、药家鑫。请打11的家长注意了,我们不需要再来一个药家鑫来提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一个硕士医生的孩子
    3、邻居初二的孩子父母

    听完3个案例,我们再来回顾大家刚才的事例。我们发现我们紧盯家长的学业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期望的结果。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付出付之东流呢?

    因为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紧盯孩子学业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孩子作为主体的自我能动性的发挥。

    我们来看看: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业的时候,是否问过孩子的意愿?我们有没有考虑了孩子的想法?我们有没有问过孩子学习得快不快乐?我们关注着孩子,却好像孩子不在场,是不是这种感觉?其实孩子应该是主体,因为家长的紧盯学业而忽视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自主意愿。是因为家长的强势介入孩子的学习而使孩子的自主意识退避了,对家长的高度依赖或者是高度抵抗使孩子的自主能动性缺席了!因为家长的不信任、不尊重,让孩子郁闷了反抗了,这个才是孩子学习不得劲的根本原因!

    说到这里,我们家长还敢去紧盯孩子的学业吗?是否大家都急着去学习家庭教育了啊?

    好啊,我们开始反思,就证明我们在提升自我家教素养上已经起步

    现在我再问问:在学习了家庭教育课程后,您最关注孩子的是什么?还有比学习更重要的吗?

    有些家长说开始关注孩子是否学得快乐?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孩子的思想品德是否有偏差?等等。这个说明家长在成长,在进步!从完全关注学业慢慢重视关注孩子的为人与做事。很好!我们终于起步成长了!

    家长成长的第二阶段:关注孩子学会做人

    我们降低了对孩子学习的焦虑后,我们都想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很多心理学专家证明,事业的成功,主要依靠情商而不是智商。我们终于相信:做人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那么我们该怎么引导孩子做人与做事呢?这个可是个大学问了!想当初我意识到孩子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心理健康比任何学问更重要的时候,我感觉到了焦虑!因为做人这个概念太大了,学习做人太抽象了!因为教育儿子所迫、生活所迫,我不得不参加了学习,当我没有方向没有方法没有方式的时候,求助专业是最可靠的自救!大家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我当时尽一切力量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因为只有我好好学习,儿子才能天天向上。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我不会做人,儿子怎么学会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向前辈学习,向书本求教 ,本身就在让孩子学会怎么做人!不懂就学,不懂就问,是做人的起点。

    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有两只非常有思想的老鼠结婚了,他们非常痛恨自己整天躲躲藏藏,被人类穷追猛打的命运。于是它们在结婚那一天起就发誓说,等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一定不让孩子延续自己这样的命运。有一天,它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它们每天都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偷食物回来给孩子们吃。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它们告诉孩子说,你们每天都在家里呆着,你们要改变当小偷的命运,光明正大地活着,这是我们对你的最大要求和期望。

    于是,这对老鼠夫妇早出晚归整天忙碌不停,去不断地偷食物,然后储存起来,想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改变天生当小偷的命运。

    突然有一天,这对老鼠爸妈奇怪的发现,怎么我们家的仓库里面东西好像不太对啊!有些食物不是我们偷回来的啊!它们心里就犯了滴沽。

    于是第二天他们照常出门,但却悄悄躲在屋子外的拐角处暗暗地观察孩子们的动向。结果他们非常失望地发现,等它们前脚出门,它们的孩子随后也溜出家门,偷东西去了。这对爸妈怒不可遏,冲到孩子们的面前质问说:“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会这样子啊?我们这么拼命,就想让你们改变小偷的命运,可是,你们为什么还是要学我们当小偷啊!”孩子们告诉爸妈说:“因为我们每天在家里听到的,就是你们在商量怎么偷东西;我们每天在家里看到的,就是你们偷来的东西;我们在你们身上学会的,也就是偷东西。”虽然故事毕竟是故事,但是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古训大家都耳熟能详的。

    我们有多少家长也是这样吼着着跟孩子说:“你敢这样跟老子说话?还要跟我对打,反了你不成,看我不打死你!”

    这样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身教胜于言教”耳濡目染,不教而教。父母的行为就是无声的语言,父母做什么远比父母说什么重要。

    我认为:教自己孩子做人,只要自己做给孩子看就可以了,如果您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会让孩子失去了准心,内心产生冲突,在不知所措中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孩子也就象您一样变成“说的和做的不一样”的人了。

    所以教会孩子做人是多么的重要,而教孩子做人又是那么简单,仅仅是自己明白自己怎么做就行了。你再明白,不做给孩子看,还是没有用的。当我们意识到了这点,教会孩子做人就得心应手了。

    可以说我们家长成长到这一步,一般孩子都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基本可以杜绝育人恶性事件的发生了。但是一定能培养出人格健全、快乐健康、学有成就的孩子,那可不好说!我们家长的个人成长就可以停止了吗?我觉得不可以。

    因为以上家长成长的二个阶段并不是育人的高级层次。因为以上的阶段我们都是使用我们的影响力,试图改变孩子的本性,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孩子是应该被管教的被约束的前提下所做的努力。只是教育的“术”而非“道”。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与“无为”。让教育与自然结合,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自发地完善人格,成就自我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下面我们在来探讨一下成长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保护好孩子的梦想与兴趣!

    为什么要保护孩子的梦想与兴趣呢?

    1、梦想是成功的阶梯

    阿姆斯特朗的故事: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小的时候在院子里玩。可一会儿他的母亲就发现,阿姆斯特朗在院子里蹦的满头大汗,他的母亲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妈妈,月亮多漂亮呀,我要跳到他上面去。”他脱口而出的话成就了他的人生目标,也注定了他成为了第一个登月的人。阿姆斯特朗便真的登上了月球。他的志向在有的人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保护他的梦想的正是他的妈妈,如果当时把那句:好啊,可要记得回家哦。换成“月亮这么远你能跳的上去吗?别瞎想了。”可能世界就少了一位成功的登月者!

    著名画家鲁本斯小时,有一次,父母让他在家看妹妹。他突发奇想,要为妹妹画张像,就翻箱倒柜,找出各色墨水,在地板上涂鸦。妈妈回家,一眼看到满屋的狼藉,同时,也看到了地板上的那幅“画”。这位母亲没有打骂儿子,而是奖给孩子一个吻。鲁本斯功成名就之后,曾深情地说:“是母亲的吻让我走向成功的。”

    有梦想的孩子才有成功的阶梯,保护孩子的梦想,家长就不能抽掉孩子登天的梯子。

    2、梦想是快乐的源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面试官蒋佩蓉女士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中途放弃深造的机会,来到印度投身于一个公益项目,帮助最贫困的乡村女性获得教育机会。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当佩蓉遇见她的时候,看得出来她从里到外都充满着喜悦,她说:“现在我做的就是我梦想要做的事情。”能做自己梦想的事情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3、失去梦想就失去了生活的热情。

    就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小女孩,孩子是农村出来,改革开放使孩子的父母赚了钱把孩子送到城里念书。孩子在幼儿期就在市区参加了舞蹈培训班,跳得非常好。但是自从上了小学,父母就不让孩子去学舞蹈了,理由是孩子成绩不理想,不能再因为雪舞蹈而耽误了语文数学补习班。尽管孩子一再要求,父母还是不答应。我有过跟孩子的家教老师聊过天,家教老师说这个女孩子虽然语文数学成绩不太好,但舞跳得非常好。孩子一跳舞整个人就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而一旦让她学习数学,她就耷拉着脑袋,双目无神。可惜还是传统观念:百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不让她学舞蹈。现在四年过去了,偶尔碰到家教老师,说起她都觉得很可惜,现在成绩在班级是中下水平,孩子已经四年级了,再学习舞蹈,已经没有小时候的条件了,停止的四年再也唤不回了。我们都唏嘘不已。

    失去了梦想,孩子就没有了目标,而梦想是与生俱来的原始萌芽,一旦被扼杀,很难再生长。

    如果我们相信有梦就有未来,有兴趣就有成就,那么我们就不会轻易打碎孩子的梦想,不会非要强加给孩子“补习”,孩子才能成才!

    如果我们家长意识到梦想与兴趣的可贵,我们说什么也不会扼杀孩子的梦想的。当孩子异想天开、随手涂鸦、捣乱破坏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用嘲笑、责备、禁止去扼杀孩子的梦想了。而是小心地呵护孩子的梦想,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去实现她(他)的梦想!保护梦想等于让孩子干得精彩、活得快乐、获得成功!

    说到这儿,我们可能有点儿感觉了,心里在想:哦,好像是有道理的。那么如果我们以后发现孩子的梦想与兴趣后,应该注意保护好孩子的梦想与兴趣。那么非常好,证明我们在觉醒之中,在成长之中!

    但是往往很多事情过犹不及。很多家长往往假借孩子的梦想开始给孩子加压,为了梦想的实现家长也许剥夺孩子以此梦想无关的其他成长,在家长的对梦想的过度“培养”下,使神圣的梦想沾染了“利益”的铜臭,使孩子对曾经的梦想失去了兴趣,那么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情啊!我们可不要做这样揠苗助长的家长啊,所以我们要成长成智慧的家长:学会还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

    第四个阶段:学会还给孩子自我成长权利

    为什么呢?那就是孩子有自己成长的权利!如果家长为梦想而急功近利、按图索骥,那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我执”了,充其量只是“术”而非“道”,任何违背自然的“作”终究也要归于极端。而家庭教育的精髓孩子平等、尊重、接纳!如果我们家长真正做到了平等、尊重与接纳,就会还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我们就进入了第四个阶段—还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

    1、平等

    家长与孩子之间如何做到平等?首先,家长从内心感受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这样一个理念。是人,就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这个思想与情感不应该被家长所控制。家长不仅仅是认为有道理就可以了,还要在生活中实践。不是说就没有了家长权威,家长权威是自然而然产生与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的工具。如果我们想影响孩子,家长自身首先成长,使自己具备这种权威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能力,而非手段。要想影响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懂得孩子。

    下面讲一个小故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一乞丐跪倒在地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无一点可充饥之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谢谢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这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这个故事说明了平等与尊重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而我们对平等的需要是多么的迫切。家长跟孩子,孩子是绝对的弱势,想想孩子是多么希望得到家长的平等对待啊?!

    2、尊重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有一次在国事接待的时候冷落了丈夫,丈夫感受到了不被尊重的感觉,一个人悄然退场。女王明白自己对丈夫有点冷落,不够尊重,但不知道有多严重。女王回后宫敲了敲卧室的门。丈夫问:谁。“女王”。里面没有动静。女王只好再次敲门说“是伊莉莎白”,丈夫还是没有开门。女王意识到自己的不对,柔声说“我是你妻子”。丈夫终于笑着开了门。尊重是灵魂的平等,是得到尊重的前提。

    孩子也是一样需要得到家长的尊重。您的强制就是孩子的逆反;您的专制就换来孩子的背离;您的傲慢换来孩子的猥琐。尊重是用尊重换来的。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教育孩子,我们必先身先士卒。

    3、接纳

    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继而接受孩子的缺点,承认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有容纳一切的心胸,我们才能无条件地爱孩子,不会把自己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去比,承认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好孩子,才能拥有孩子与生活。

    我们再来听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

    他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我有一个要求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领一个朋友一起回家。”“当然可以”,父母回答说,“我们见到你一定会很高兴的。”

    “我有件事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会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和我们住在一起。”

    “孩子,”父亲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就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让这种事来干扰我的生活。我想你还是赶快回来吧,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断了电话。

    此后,父母再也没有得到孩子的更多的消息。然而几天过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他们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身亡。警察局认为是自杀。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并被带往市里的陈尸所辨认他们儿子的尸体。他们认出了他。然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子胳膊和一条腿。

    接纳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接纳别人的优点,也要接纳他们的缺点。接纳是一种大度,是一种豁达。接纳是一种和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天然状态。

    我们有了平等的意识,有了尊重对方的行为,有了接纳自己接纳孩子接纳优点接纳不足的胸怀,等于我们给孩子建立了一个秩序、爱、自由的环境,放手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会是安全与健康的。如果我们用我们的主观,违反孩子成长的规律与教育规律,一厢情愿地捆绑孩子朝着家长制定的路线走,因为失去了平衡能力,出轨与摔倒几乎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学会了还孩子以自我成长的权利,我们才能给孩子最健康、最合理的成长环境,家长才可能最大程度地解放自己,过着富足与宁静的生活。

    好!今天,我们讨论的家长成长的四个阶段就到这儿。再一次感谢大家的陪伴,如有讲得不对或者欠妥当的地方,请大家包涵。也可以给我博客留言继续探讨!谢谢!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