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让孩子学会感恩(转王金战老师文章,有删改)

12年前 [07-26 13:13 周四]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知恩图报,那是构成人生轮回生生不息的基本情愫——感恩天地阳光雨露运化万物,让我们得以生衍;感恩父母,给予了生命并养育成长;感恩师长,谆谆教导雨化春风让我们茁壮;感恩朋友,在困厄中伸出援手从而走出窘迫……只要留心,身边的感动很多,只要有心,值得感恩的也很多。

    而今,孩子被爱层层包围,以至于透不过气来,但又普遍感情麻木,甚至对父母、亲人感情冷漠,更谈不上有感恩之心了。有的家长不在意孩子会不会感恩,以为那关系不到孩子的前途。有的父母甚至慷慨地说,做父母的不需要回报。家长不需要回报是一回事,孩子有没有感恩之心是另一回事。

    一位老师和我讲述了一位家长的一件伤心事。(以家长口吻)

    那天晚饭前,上高一的儿子竟然对姥姥大加斥责,原因是姥姥做的饭菜不合他的口味。

姥姥躲在阳台上暗自落泪。郑女士控制住情绪,把儿子叫到客厅,问:“你长这么大,你知道最该感激的人是谁吗?”

    儿子对这个问题感到莫名其妙,见妈妈一脸怒气就没说什么。他考虑半天才说:“最感激食物,不吃饭我长不大。”

    “那饭是谁做的呢?”郑女士循循善诱。

    “是姥姥做的,可是她做的饭这么难吃,难道我还要感激她吗?”

    “你姥姥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现在又给你做饭,难道你不应该感激她吗?”郑女士有些动情。

    “难道这不是她应该做的吗?”儿子一脸冷漠,“你做的那些也都是父母应尽的义务,难道你也要我感激吗?”

    郑女士一时无语,半天又说:“那以后当我老了的时候,你会赡养我吗?”

    儿子想想说:“应该会吧,但那是我的义务,你也不必感激我。”

    郑女士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为什么这么冷血?

    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感恩,他就是个情感缺失的人,也是个人格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会得到完整的幸福吗?

并不是你对孩子好,孩子就一定会感激你。要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而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学会爱孩子,要爱得恰当,而不是“泛爱”。有时候,你的关心会成为孩子的负担,成为孩子的束缚。他不烦你、不恨你就不错了,如果再要求他感 激你未免太“过分”了。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只需帮他一把,而不是事事为孩子包办。

    在孩子烦恼的时候,你只要给孩子点拨一下,让孩子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而不是对他唠叨个没完。

    让孩子心理、情感、思想随着身体一起成长。当孩子认识到所有这些都是来源于父母的爱和帮助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感激你。当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是父母助长了他坏的习惯、坏的性情的时候,他自然不会感恩。或者,他心里根本就没有感恩这个概念。

    个人观点:当感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时,要从我们家长身上找原因,做出调整。父母要做感恩的模范,言传身教,还要把感恩教育的课给孩子补上。家长要用语言说出你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深深的爱。从一点一滴中让孩子学会感恩,从说出“谢谢”开始,让“谢谢”、“不客气”这些习惯的文明礼貌用语在家庭中派上用场。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社会上通过媒体、娱乐、网络等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以远远超过了学校。许多老师想必也有此经历:面对现在越来越有个性的学生,老师对学生苦口婆心的劝说(戏称唐僧式教育),根本就是左耳进右耳出。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反而却徒增反感,得不偿失!

     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让学生学会在点滴中学会感恩,而不是刻意的营造氛围,使其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和提升!因此,目前的感恩教育也成为了许多学校面临的一个忽视性的问题!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