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曾经是苹果电脑公司举足轻重的技术专家、又是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绩卓然的首任院长,李开复谈起他的母亲有这样一段话:“多年前的3月,微风中带着丝丝春意。但我家那栋小房子里,却几乎闹翻了天。全家人都显得十分紧张,因为母亲在42岁高龄孕育了我,大家都担心高龄生产不安全。而母亲却非常自信地说:‘我的孩子个个都健康、聪明!’有了母亲这句信心十足的话,我终于可以平安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母亲的自信和勇气给了我最可宝贵的礼物——我的生命。”
童心未泯的母亲和孩子“打成一片”
与所有的小男孩一样,李开复从小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但和其他大多严厉管教的母亲相反,李开复的母亲不但容忍儿子的调皮,而且还常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李开复回忆说:“我从小很喜欢模仿别人,模仿父亲的四川话,模仿他踱方步,还模仿电视里人物讲话的腔调。每天二姐回家时,我总缠着她陪我玩官兵与强盗的游戏。游戏中,我永远是官兵,她永远是被我打死的强盗。每次为了给我理发,妈妈会带着三姐到理发店,借用店里的剪刀、刮胡刀、毛巾,演‘布袋戏’给我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坐定半个小时,把头发理完。我做这些调皮事的时候,母亲总是微笑地看着我。上学后,有一次,我为了能晚睡一个钟头,偷偷把全家的钟表都调慢了一个小时,结果,第二天母亲起床迟到了。但当她发现是我的恶作剧后,不但没有惩罚我,还觉得非常有趣。”
在这样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中长大,得以让小开复有许多自由的点子与梦想绽放。
在一个假期里,小开复拍了一本相册,里面是他和外甥装扮的母亲最不喜欢的演员、球员、广告角色等。可这本相册缺一个封面。既然都是母亲不喜欢的东西,小开复就想拍一张母亲生气时的照片。为此,有一天他把电梯按住,让妈妈等了10分钟,然后他在电梯的另一端准备好相机捕捉“生气的瞬间”。如今,他的这本相册还被母亲放在床边。至今想起,李开复深有感触:“恐怕只有像母亲那样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会容忍甚至欣赏孩子的调皮和淘气。”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同龄人中,李开复学东西是很快的。当其他同龄的孩子还躺在父母怀抱里时,小开复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诗词了——这主要得益于母亲的教诲。
有一天,母亲对小开复说:“明天送你去幼儿园。”小开复兴奋地在床上蹦跳着,仿佛自己一入学就是大人了。刚去幼儿园的几天,一切都是新鲜的,连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还有这么多同学一起玩儿。但没过多久小开复就腻了,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要重复做同样的事。吃点心,唱儿歌,每天花一两个小时足够了,但一整天下来几乎都是在吃呀唱呀,连梦里都是听腻的儿歌。他跑回家,跟妈妈说:“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学。”
母亲问:“怎么了,幼儿园里不好吗?”
“太无聊了,整天都是唱歌吃东西,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小开复一股脑地倾诉着。
“你才5岁,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让我尝试一下好吗?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考试,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那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在李开复10岁的时候,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看到开复整天被试卷和成绩单包围着,没有时间出去玩,也没有朋友,大哥忍不住说:“这样下去,考上大学也没用。不如跟我到美国去吧。”
母亲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但却有一份开明的天性。听了大哥的建议,她决定给儿子一片自由的天地。那天,母亲把手放在李开复头上,对他说:“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出在那里。你就到那里去吧。”
在父母的期待和鼓励下,11岁的李开复来到了美国读小学。李开复在美国的第一年,母亲陪读6个月后,家里人开始催母亲回去了。母亲虽然放心不下,但还是牵
挂着家里的事务没人料理。临走前她郑重地对儿子说:“我要交代你两件事情。第一件我希望你做个自豪的中国人;第二件事,每个星期写封信回家。”
李开复每周都写信把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告诉母亲,而且每封信都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是他答应母亲一定要做到的事。人们都说小孩子最容易掌握一种语言
也最容易忘掉一种语言。而李开复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中文始终没有落下。这不得不感谢母亲的叮嘱——如果不是在那些年里每星期给母亲写一封中文家书,也许童
年时所学的汉字早被ABC侵蚀了。
即使母亲不在儿子身边,但她依然关心儿子的学习和进步。每星期寄回去的家书,她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帮儿子找出错别字,并在回信中把错别字罗列出来。母
亲的认真劲儿深深地感染了李开复,每次写信时李开复都要求自己认真一些,少写错别字。而且会到处去找中文的书籍来读,以免自己的中文水平永远逗留在小学程
度。
李开复说,“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临走时叮嘱我的两件事不是那么简单,它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家国梦,深深的中国情。母亲用各种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将中
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思维方式根植在我身上。由于母亲的影响,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会关心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无论我工作有多么忙,我都会抽出时间帮助中国的
青年学生——因为那里有整个家族传承下来的信仰和光荣,因为母亲不止一次提醒我:‘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要求儿子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
母亲坚信开复是个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对他期望高,管教也严。在小开复身上使用的是一种非常标准的中国式教育——要求儿子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的程度。
在功课方面,母亲每天都会过问,并亲自教导。早晨5点,母亲就会把小开复叫醒,送他上学,下午放学后又会亲自到学校接。不用功时,母亲会生气地把课本丢到门外;退步时,母亲可能会打儿子一顿;进步时,母亲则不会忘记给儿子奖励。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考了第一名,母亲带我出去给我买礼物。我看上了一套《福尔摩斯全集》。但是母亲说:‘书不算是礼物。你要买多少书,只要是中外名著,随时都可以买。’结果,她不但买了书,还另买了一只手表作为礼物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整天读书,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书。看《双城记》、《基督山恩仇记》一类的西方文学作品,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名人传记。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海伦·凯勒传》和《爱迪生传》。感谢母亲的支持,我才能在小小年纪就看了这么多本书,并养成了终身读书的习惯。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