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恐慌往往是父母造成
大量调查研究显示,今天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巨大,考试竞争激烈,近八成睡眠不足。有些孩子甚至自称为“亚历山大”(压力如山一样大)或者“焦裕禄”(焦虑、郁闷、忙碌)。在孙云晓看来,“童年恐慌”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没有安全感的童年最容易受到伤害,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恐慌状态下,任何生命都难以生长。孩子恐慌往往是父母恐慌的结果,父母不慌孩子就不会慌。因此,父母的慌与不慌是两种心态两种教育,也会有两种效果两种命运,这是素质的差异。”
父母如何发现孩子是否有童年恐慌呢?孙云晓概括了以下6个特征:1.突然沉默不语;2.哭泣;3.撒谎;4.睡不好觉;5.不愿上学;6.不敢回家,等等。父母应该怎么做呢?1.多一些陪伴;2.拥抱和抚摸;3.温和谈心;4.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好孩子;5.相信父母的爱;6.解决问题。
父母教育孩子的恐慌心理有如何表现呢?孙云晓说,也许可以从以下行为中表现出来:1.盲目攀比;2.频繁训斥孩子;3.给孩子报许多课外班;4.孩子考试,父母比孩子还要紧张;5.要求孩子考前10名;6.让孩子课外首先阅读教辅读物,等等。
孩子越小,微环境越重要
在见面会上,孙云晓指出,在同一个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下,有些孩子健康成长,有些孩子容易发生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家庭教育,“因为孩子年龄越小,微环境就越重要。所谓微环境就是孩子密切接触的小环境,尤其是父母等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亲人。我认为,父母是预防孩子发生‘童年恐慌’的主角。”
“作为父母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未必是考试成绩最棒的人,那些学历不高却善解人意、富有责任心的人可能大受欢迎,如果再拥有生活情趣和幽默感,那简直就是天使。因此,孩子贪玩一些,成绩差一些或者犯一些错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天塌不下来,何必火冒三丈或者忧心如焚呢?假如有如此开明的心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父母,就完全可以消除孩子的‘童年恐慌’。”
2012--8--21 新快报讯 记者 何宁 报道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