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留守儿童日记]毛草坪孩子的日记
中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韦雪 白杰戈)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眼下暑假快到尾声,在农村地区,数以万计的留守儿童们又将过完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的假期进入新学期。其实,没有父母的陪伴,这正是这些孩子们生活的常态。那么,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习惯于这样的生活吗?孩子们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孩子们的一本本日记记录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面对困难的坚强。中国之声系列报道《2012留守儿童日记》,今天播出第二篇,《毛草坪孩子的日记》。我们一起跟随记者打开孩子们的日记,走进他们的生活。
杨田国:下午我放学回家来,进了我和弟弟的房间,看见了四双新鞋,我有点怀疑,这到底是谁的鞋?我过去看了一下,原来是我和弟弟的,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原来是爸爸和妈妈帮我们把鞋买好了,然后正巧有阿姨要回家,就叫她们顺便带回来的,我觉得我此时此刻好幸福,我也觉得我应该好好学习。
13岁的杨田国一边吸鼻涕,一边念出自己的这段日记。他的父母在广东打工,每年只回家一次。
记者:你平常如果很想你爸爸妈妈,你会在电话里跟他说你很想他们吗?
杨田国:不会。
记者:那你要是很想他们怎么办?
杨田国:很想他们就写日记。
记者:就写日记?
杨田国:嗯!
杨田国和爷爷、奶奶、弟弟住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的毛草坪村。日记里的这些话他从来不告诉父母和爷爷奶奶。除了上学,杨田国也有家务要做:背柴、扫地、洗衣服、做饭。前年村子里干旱,他还得去背水。
记者:几天背一次?
杨田国:两天。
记者:那你要背多少?
杨田国:50斤。
记者:那时候你有多重?
杨田国:那时候有70多斤。
记者:你自己70多斤,背起来吃力吗?
杨田国:吃力。
记者:要走多远?
杨田国:我也不知道。
记者:走多长时间呢?
杨田国:半小时。
小学毕业后的这个暑假,杨田国有时候扒着院子门口的铁门,有时候爬上矮墙看外面公路上来往的车辆。他考上了镇里的初中,过几天就要去几十公里外,开始住校的生活。杨田国成绩不错,家里墙上的奖状有期末考试年级第一名的,有作文比赛的,还有体育的。他说,自己想当作家,但不想上大学。记者:现在是要去上初中了?
杨田国:嗯。
记者:以后想上到什么?
杨田国:高中。
记者:高中?
杨田国:嗯。
记者:为什么不想去上大学?
杨田国:因为上大学很用钱,爸爸妈妈要去交钱,他们很累。
记者:你跟他们讲过你的这个想法吗?
杨田国:没有。
记者:他们是怎么希望的?
杨田国:他们是希望我把大学读完,但是呢,如果我不上大学,他们就可以早点回来,可以少累一点,这样的话寿命就会长一点,这样就可以一直陪着我了。
在杨田国刚刚毕业毛草坪小学,上一个学年全校七十多个孩子当中超过一半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的语文老师杨元松介绍清理。
杨元松:从2005年之后我们才发现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访的时候碰不到家长,只碰到的小孩儿和他的爷爷奶奶。
最初,杨元松就是通过日记开始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心理。有一个叫杨海叫的女孩,让他印象深刻。
杨元松:放学回来之后她就去背柴,背柴回来汗还没干就马上做饭,然后还要洗碗,晚上还要去打苞谷面,用玉米磨成面,去的时候又挺重,挺吃力,背40斤,打完之后,回来已经天黑,天黑她又不敢回来,她要走过一段非常冷清的山路,她说听说那个山路上有鬼,又不敢回来,我就发现这样的留守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已经开始形成一种灾难了。
记者:那是多大的一个孩子?
杨元松:当时她上六年级,12岁。
杨海叫家住在山坡上,早上十点,邻居说,她已经上山去挖药材了。这天是三伏的最后一天,阳光强烈。下午五点我们再去找,她还没有回家。房门关着,只有院子里的鸡低声地叫。杨元松整理孩子们的日记,出了一本书。书里还有几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其中一封,作者是毛草坪小学四年级的王永祥。
王永祥:当我看到徐金福(同学)每天都有妈妈送他来读书,那时我又嫉妒他又羡慕他,连我的衣服烂了都没有人给我补,奶奶眼睛又不好,她缝不了,别人的衣服烂了父母就带他去街上买新的,我的头发长了,都没有人带我去剪。
不过跟日记一样,这封信并没有寄给父母看。王永祥的父母在昆明打工,书出版之后,老家黔西南州广播电台的节目找他们做电话连线,他们才知道儿子的这些话。因为被孩子的信触动,以及老人生病需要照顾,王永祥的父母从昆明回到家里,不过,打工的收入就没有了。
记者:在那边一个月你们两个人能挣多少钱?
王永祥的母亲:我们那边工资也不高,在昆明4000多块两个人。
记者:两个人一共4000多?
王永祥的母亲:啊。
记者:回来的话,不在那边做了,收入一个月能少多少?
王母:我们在家里面基本上没什么嘛,回来就没什么做嘛,就种地。
记者:主要是种什么?
王永祥的母亲:玉米。
王永祥知道这些问题。
记者:爸爸妈妈如果再去外面打工你愿不愿意他们去吗?
王永祥:愿意。
记者:为什么?
王永祥:因为那样可以挣到钱。
孩子们的日记编成的书,在书店里售卖,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有人同情,有人赞赏,有人捐助,他们应该是得到了一些温暖,但他们仍然跟父母分离,仍然是留守儿童。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