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中的早期职业生涯引导

12年前 [08-29 12:16 周三]
 

Career,在牛津字典里的意思是两轮马车,引申为道路,即表示为人的人生发展道路与途径,还有人把它看作一个人一生发展的过程,或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现在泛指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指导学科的一个分支,1908年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教授(Frank Parsons)在波士顿创办了职业咨询所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西方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美国著名生涯理论专家萨帕(D.E.Super)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即职业生涯分为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4-60岁)和衰退期(60岁以上)本文所指对象主要为0-14岁的孩子家庭,所提及的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均指萨帕教授所提到的成长期,主要偏重于对人生目标和方向的设定。

我自己遭遇career这个词是在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当时单位经营进口设备,经常有国外的设备供应商到公司来给大家培训设备的使用,其中我接待了一位意大利工程师,在后来的一次的交谈中他提到career这个单词,当时没听太懂,后来去询问自己的英文老师,得知了这个词的具体涵义,理解了当时外国工程师大概是问我是否准备把现在的工作作为今后长远的职业,但当时人年轻也没太去思考这个问题,直到自己几年后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才深深理解到这个词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才参加工作,对工作不负责,经常跳槽,几年后还一事无成,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啃老族,这都和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密切的关系,徐小平先生曾说过,“不做人生规划,你离挨饿只有三天”,可见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一个人一生是多么重要。

本文涉及的内容主要针对职业生涯成长期的家庭,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不是特别多,据现在所能检索到的资料来看,情况并不是特别的乐观。

1。生涯教育基本没进入中国的日常家庭教育范畴。根据20093月魏世泰等同学所著《成长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所进行的调查发现,针对0—14岁年龄段家庭发放的135份有效问卷中,31.9%的家长从来没有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49.6%的家长听说过或了解一些,只有18.5%的家长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2]。由此可见,生涯规划教育,在目前很多中国家长的意识中没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概念,更别说如何去为孩子进行早期的职业生涯意识教育了。

2。“规划孩子的人生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的0-14岁中国家庭中,特别是低龄段孩子家庭中,父母大多是独一代子女,接受教育程度高,近年来国人对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让他们不由自主身陷各式教育理念的浪潮之中,从胎教、早教到兴趣班、择校,一个个有关孩子的教育机会一个都不放过,在众多父母看来,自己的父母原来不懂教育,自己被耽误了,现在从孩子在肚子里就开始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对孩子的人生规划。笔者就今后孩子是准备怎么培养,是否考虑过孩子今后的职业、兴趣和爱好等问题向家长提问的时候,家长往往是一脸茫然,觉得孩子还小,那是今后孩子的问题。

3。孩子对自己的将来也迷茫。笔者就“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向三个年龄段的孩子询问过,即3-6岁,7-10岁,11-14岁,第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会给出各式各样的答案,做面包的,画画的,跳舞的,第二个年龄段有部分会给出前一个年龄段的答案,还有很大部分孩子不知道答案,说妈妈叫我以后出国,爸爸叫我管我们家的公司,而年龄最大的一组孩子,大部分则满脸的迷茫,说是没想过,自己还小,只想好好考个中学,或父母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提到自己喜欢英语或绘画,以后想做这方面的工作。虽然笔者调查的面不广,但孩子目前对未来迷茫这种社会现象确实大量存在,笔者发现几乎很少有家长对孩子的将来与孩子进行过平等的沟通,很少有孩子去认真思考过自己要干什么。

究其上面存在的状况,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社会上缺乏相关职业生涯教育的环境。社会上我们的职业生涯教育很多都是针对成人的,象人才市场的职业测评,各大公司里的HR都有这个职能,帮助员工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而针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生,社会上相关的机构和场所非常少,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人们的职业生涯教育的逐渐重视,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儿童职业体验馆等场所,帮助孩子去认识和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一些媒体也应目前的现状推出体验活动,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有家报纸就会定期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和体验警察、手工艺者、消防战士等工作岗位的内容,让孩子们得到对这个职业的认知,但就笔者对这些机构和活动的了解,目前还只停留在浅显的阶段,让孩子粗浅地参观、游戏,后续的服务和跟踪几乎没有,对家长的教育则更少。

2。学校没开设相关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目前国内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目前国内只有几所中学在高中阶段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更别说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了,学校教育在这个年龄段几乎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教育,生涯教育成为3-15岁学校教育的空白,但这个年龄段恰好正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职业意识的年龄段。

3。家长没有相关职业生涯教育的意识。我们这一代家长接受相关职业生涯方面的培训很少,大多数是在工作以后才开始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而且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大多不完善,毕竟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这些概念都是近十年才从西方传过来的职场理念,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认为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都是成年以后的事情,至少是高考填志愿或大学以后才会考虑到的问题,因此对幼少儿及中小学生来讲,培养孩子职业生涯是非常陌生的领域,家长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知识。

虽然国内的现状让我们没有更好的环境让孩子去较早地接受职业生涯辅导教育,但作为家长,我们是不能等待环境好转了才让孩子去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因为孩子在成长,职业生涯教育“从现在开始”是必须的。 

1。早规划才能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和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相比较,未来的竞争更为激烈,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对每个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后孩子们所面临的竞争对象,不只局限于身边的人,可以来自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我们如何与那些来自教育资源相对发达的孩子们竞争?我们不能等待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改革,孩子是等不起的,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早期生涯教育。哈佛大学对一群学子毕业后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只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只有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才能成为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而60%目标模糊的人则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所谓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那就是对自己有人生规划的人,未来的竞争说到底就是观念的竞争,“谁准备得早,谁就将占得先机”,因此提早对孩子进行早期生涯教育的引导,建立长期的人生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2。早引导才能让孩子主动去参与学习 现在社会上许多孩子存在厌学等不良情绪,认为学习是父母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而恰恰不是自己的事情,陪读现象也十分严重,仔细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内驱力,成绩自然就上不去。如果在孩子早年家长就有意识进行引导,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帮助孩子建立长期的学习、生活目标,孩子才会主动去参与学习并克服过程中的困难,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有方向感和成就感,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加强。

3。早设计才能让孩子少走弯路,早成才。很多人会在成年以后对过去自己没有利用好时间、失去好的机遇后悔不已,特别是在填报志愿和择业方面,在学习了一段时间或选择了一个工作以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最后不得不重新选择,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在一个人的童年就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规划,相信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自然也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也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早出成绩。

4。早启蒙才能让孩子学习快乐、生活健康。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无忧无虑地玩、放养式地教育方式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童年,然而孩子面对学校和环境的压力,是无论如何也快乐不起来,如果及早对孩子将来进行科学设计,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和天赋,孩子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心态自然会放轻松,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让孩子在有意识引导下的环境中去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比起那些在没有目标指引的“玩”中更容易有收获、更易有满足感。

既然已经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那我们如何在早期家庭教育中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思考、早做规划,比起“顺其自然”、“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这些不切实际的理念更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的方向;让我们的孩子在预先设计好的人生道路上奋力追求,比起230岁还在家里当啃老族、整日抱怨没有伯乐赏识的职场人士来说,这是我们父母对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礼物。那么,在目前社会和学校教育都没有充分重视0-14岁生涯教育这个现实面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我们家长该如何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呢?

1。父母要早做准备。婚礼是下一代教育的开学典礼,当一对相爱的男女结婚时,就要做好培养下一代的准备,从经济能力、职业状况、身体条件、时间等各方面开始进行规划,确定合理的受孕时间、做好孕期的保健和胎教、提前学习和掌握新生儿各方面的养育知识,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而不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迎来了孩子,搞得束手无策,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规划了。

2。规划好自己是规划孩子的前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为人父母之后,我们要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带给孩子怎样的影响。现在有些年轻的家长,从有孩子开始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因为工作忙或者贪玩,有些孩子一出生就将孩子交给父母去带养,虽然祖父母在抚养孩子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照顾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无法逃避的责任。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父亲或母亲是无法带给孩子一个有希望的明天的,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安排好,从容去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才是一个有责任和规划的家庭应带给孩子的理想环境。规划孩子的人生,说到底也是规划父母人生的一部分,因为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3。婴幼儿阶段对孩子的早期开发与培养。0-6岁是人类身体发育最快速的年龄段,特别是脑的发育,到4岁时孩子的脑重已经达到成人的90%左右, 3岁决定孩子一生”,这个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大脑、孩子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家长通过孩子的模仿、做游戏、生活中观察,会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如孩子的动手能力强、语言发育早、对色彩很敏感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的信号,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再加以引导。有位父亲,在孩子小时候画画时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的画里面很多图案都呈几何形状,在孩子的画里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比比皆是,父亲感觉孩子对几何形状很敏感,于是果断地在后面培养中加强了数学启蒙方面的指导,孩子上学后在数学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参加了国内多项数学竞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可见家长的观察与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0-6岁应该是孩子职业生涯教育的奠基时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培养:

3.1身体是物质基础。这个时期孩子身体发育快,注意孩子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身体大运动、精细运动的协调,才能充分刺激孩子左右脑的发育。

3.2把握孩子敏感期,发展多元智能0-6岁会出现人类几个重要的敏感期,如语言、细小事物、秩序等敏感期,家长要了解并利用这一时期孩子的能力,发展孩子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

3.3多元化培养孩子兴趣。所谓培养孩子兴趣,并不是指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各个兴趣班,这里指的是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从性格特点、个人禀赋方面对孩子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加以引导。我有一个朋友,她一直比较喜欢动物植物,因此她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她就会带着孩子到户外去观察各种动植物,现在她的孩子观察力很强,动植物方面的知识也比较丰富。这年龄段孩子没有上学,时间充裕,而学习能力、身体条件都比较好,如要培养孩子的某些方面特长,可以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习。

3.4不可错过的养成教育阶段。0-6岁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最好时间段,如卫生习惯、阅读习惯,都会伴随孩子终身。记得多年前一位记者采访几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询问他们影响其一生是哪个阶段的学习时,几位学者不约而同答到是在幼儿园,可见这个阶段的养成教育是多么重要。

4。小学阶段进行初期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是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开设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了,如美国在其《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就明确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而作为国内我们家长能做的,可以参考国外一些可行的方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初期的引导。(注:美国在1987年由国会通过立法成立了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这个机构在1989年组织制定、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这部近200页的指导方针对全国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职业发展指导做出规范,规定职业生涯教育从小学就要开始!从6岁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职业意识,接受职业发展的指导,进行与将来就业相关的六七十项的能力训练,学会“自我认识”,了解“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实施“职业计划”,让他们对职业发展的这三大环节有相当的认识。)

在高燕定先生所著《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中,他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提出了几点建议,中间涉及每周要读好书、写文章,学外语、多接触各种文化和生活背景的成年人、学乐器、参加体育活动等等,涉及内容较广,其目的就是为孩子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好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准备,这方面值得中国家长借鉴和运用

综合国内小学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这个阶段主要应以培养良好习惯、增长知识和个人技能为主,通过一些可行的体验活动进行初级的职业认知。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是个完全独立的社会人生活在学校这个集体当中,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的技能都在这个阶段有了加强,父母在这个阶段可以引导孩子如何去适应环境、认识自己在朋友、集体中的角色、了解和观察社会上各种职业的特点等方式,让孩子对社会职业有基本的认知,结合孩子的兴趣、特点,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前提下确定几种可行的生涯规划方向。

5。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的定位与选择。日本著名作家村上龙提出,“年轻人在出社会以前,就应该也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从事的工作,而且从十三岁开始,就发掘自己的兴趣”。因为这个年龄段既有旺盛的好奇心,也有逻辑思考能力,又没有什么社会压力,所以中学阶段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定位很重要。作为家长,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尊重、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家长给予的还有客观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在孩子这个阶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孩子帮助:

5.1充分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喜好,经常与孩子进行目标与生涯方面的沟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青春期,比较有个性,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和孩子作朋友。

       5.2家长多搜集相关咨讯。为孩子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从初中到高中毕业也就六年的时间,大部分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业上,忽视了社会上的许多信息,比如各学校的专业设置、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等,这对将来孩子择校、选专业是重要的。原来听过王金站老师的一个讲座,其中讲到他女儿是如何考上北大的,当时他女儿的成绩并不是特别占优势,于是王老师就想到考艺术特长生这个办法,但艺术专业门类比较多,如何选择专业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民乐中的中阮专业人才很紧张,而且学的人特别少,于是王老师决定让女儿学这门乐器,但如何让女儿学也让他动开了脑筋,这么大的孩子让她主动学一门陌生的乐器是非常不容易的,王老师通过激将法、美好未来描述法等办法,让女儿自己主动提出来要学,自然最后结果也如大家所愿,王老师的女儿凭借中阮考上了北大的艺术特长生。由此可见,家长多搜集咨询对孩子未来的择校择业是十分必要的。

5.3在孩子初三或高中阶段,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职业倾向的测试,为孩子作出全面的分析,开始有侧重地培养孩子,为孩子中考或高考的专业选择做准备。家长需要了解也让孩子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可以进行一些诸如气质、性格和职业倾向方面的测试,如陈昌会教授的气质类型测试、霍兰德的职业倾向测试等等,这些测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对孩子今后择业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5.4家长多提供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业比较重,家长要鼓励孩子高效率地学习,让孩子挤出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如加入义工组织、学校社团,假期参加夏令营或冬令营,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我,完善自己,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国外的交换生项目,让孩子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下增长自己的见识,为今后的生涯选择拓宽视野。

       6。家长在规划孩子生涯时的注意事项

6.1避免盲目跟风,不要人云亦云。每个家庭情况是不同的,孩子更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要有自己的主见。

6.2尊重孩子的选择。我们所设计的是孩子的人生,孩子自己才是主角,而不是家长现在的包办和代替,家长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为孩子作选择。

6.3家长要摒除一些陈旧的职业观念。中国自古就有三教九流等职业歧视,现在职业也有白领、蓝领之分,但我们的孩子不可能以后都是企业家、公务员,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技师、工人、服务员,而且现代社会对职业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被人瞧不起的戏子现在成了影视名星、不上台面的厨子现在成了美食家,各行各业都能出人才,只要孩子能自食其力,生活得健康快乐,那才是他自己的人生。因此家长要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根据孩子的特点理性为孩子提供分析和帮助。

6.4在生涯教育方面家长要做足功课。生涯教育是近十年才兴起的话题,涉及很多门类的知识,而孩子在长达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一些观念和思路,因此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要认真学习,仔细研究,才能够为孩子提供客观详实的资料,给到孩子实质性的帮助。

生涯规划关乎一个人的一生,生涯规划教育则是帮助一个人有目的地成长,英国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每个孩子的一份私人进程表”,作为家长,这份进程表就是我们从孩子童年起给予的生涯规划设计,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减少迷茫与走上弯路的可能,让孩子的生命之花得以最完美的绽放,最终实现一个人真正的价值。

最后我以一个小故事作为文章的结尾,希望能让大家从故事中得到一点小启发。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老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发现了一沓练习册,他们是50年前皮特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就叫“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炸飞了,没想到,他们竟然安然的躺在这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 
  布罗迪随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吸引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小家伙说,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其他的同学最多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他将来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自己的未来。有当训狗师的,有当宇航员的,有作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为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这些同学的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于是,老师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带着问候,也带着对自己童年梦想的好奇,纷纷来到布兰迪的手中,他们中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要了。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什么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就在布罗迪准备把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戴维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已自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少年时的梦想随岁月飘走,成功终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伦敦的《太阳报》上,因为他成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有谁能把3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已经是总统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