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教师节里留下的声音

12年前 [09-12 22:30 周三]

 

温家宝在教师节的讲话部分内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当前迫切需要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只有这样,学生、教师、学校才能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学习、去教学、去管理,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身心健康的人才。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更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做到因材施教,尊重、鼓励个性发展。二要改变教学方式。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判断,鼓励创新思维、激励个人兴趣。三要合理设置课程。各阶段教育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标准,切实解决课程和作业偏多、偏深、偏难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参加社会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四要加快建立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评价体系。当前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不仅学生压力大,教师和学校的压力也很大。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只有把学生、教师和学校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爸爸的脚印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

        一天,天空下着鹅毛大雪,他穿戴完毕后,向自己的妻子告别,和平常 一样唱着小曲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总是觉得后面有人在跟着他。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儿子顺着父亲的脚印走了过来,兴奋地喊道:“爸爸,你看,这雪多厚啊, 我正在踩你的脚印呢!”

    儿子的话令他心头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顺着我的脚印走,也会找到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改掉了饮酒的习惯,再也没有去 过酒馆了。

      哲理: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不至于把孩子引向歧途。

 

儿子与衣服

一位父亲为儿子买了一套衣服,儿子穿着这一身漂亮的新衣服高兴跑了出去。等到他回到家时,父亲发现衣服脏得面目非了,便愤怒地举起一棍子要揍儿子,并且向他怒吼道:“衣服是花钱买的,你不知心疼,今天非要教训你不可。”

哪知儿子不慌不忙地对父亲讲了一段话后,奇迹出现了。

   这位父亲不仅内疚地把棍子扔掉,而且还抱着儿子忏悔认错。是什么语言有着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来这位儿子说的是:“爸爸,如果你一定要打我的话,能不能稍微等一会儿,等我把衣服脱光了再打,我发现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儿子我。” 一席话使这位父亲顿悟,悔恨不已。

   哲理:抱有赏识心态的父母,一定不会因为孩子一点过失面全面否定孩子的,而且还会从这些过失中发现孩子的天赋。

 

闹钟的功效

      吉米是个九岁的小男孩,每天早上,他很难从床上起来。躺在床上的  感觉真不错,他多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妈妈对此有时能够容忍,有时会发脾气而吉米却丝毫没有改变,慢慢起来,很不情愿地吃完早饭,然后慢悠悠地去上学。为此,妈妈感受到很烦,但又显得很无奈。

     后来妈妈买了一个闹钟,她把闹钟送到了儿子的房间,顺便在桌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知道你不喜欢别人早上太早叫醒你。现在你可以自主选择什么时候起床。爱你的妈妈。”吉米又惊又喜,他来到妈妈身边,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不喜欢别人叫醒我?”妈妈笑着对他说:“我会算呀。”第二天早上,当闹钟响了之后,吉米赶忙从床上爬了起来。妈妈见了,微笑着说:“孩子,现在还早,再多睡会吧?”吉米语气坚决地说:“不,我上学要迟到了。”

      哲理:既然父母已经知道了孩子最讨厌的方式,就应该尽量避免采取,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

 

赞扬的魔力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找到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后,每年能培养700个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 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铃木跟着那位母亲到了她家,那孩子只有五六岁。

    母亲让孩子把小提琴拿出来,演奏一段给铃木听。小男孩一看是铃木大师 来了,心中发慌。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平常的水平。 母亲拉长了脸。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 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段好一些。 母亲在一边看得发目瞪口呆。

   拉完了,铃木又是鼓掌又是表扬。到走的时候,孩子已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神童的感觉里了。母亲送铃木走的时候,说:“铃木先生,我真的不懂,你怎 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子拉得那么难听,你还夸奖他?”

    铃木回答道:“你要知道你孩子的心灵已经受伤了,我是在治他的心病,你有没有发现,我第一次夸奖他时,他的眼睛一亮,这说明孩子受到了震动, 心灵开始转变了,感觉找到了。”

    后来,铃木专让门辅导这个孩子,不到两年,这个孩子就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哲理: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镜片与望远镜

       一天,塞德兹给儿子带回了几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有老花镜片。小塞德兹对新奇的事物一向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

 大叫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南北。

    塞德兹任他淘气,不去管他。当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

 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教学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 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

      从此,他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

  

      哲理: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增长了知识。那种把孩子关在家里的做法是不值勤得提倡的。

 

坏孩子与好孩子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母亲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做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

    人们都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都是拿破仑.希尔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

    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提心新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希尔也 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枪杆一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好,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

“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

     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 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  继母造就了拿破轮.希尔,她相信他是一个好孩子。对一个人有这种信心,他就会成功。

  

      哲理: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 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我要用中文”

丁关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切联系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早产这个意外,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但是丁肇中却不相信只有三种。他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种最小结构。因为中文的“丁”与英文的“J”很想像,所以丁肇中便把这个新发现的粒子命名为“J粒子”。

    19761018,丁肇中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 美国总统福特在发给丁肇中的贺电中说:“基本知识的重大进展,能够导致科学上的更进一眇的突破,进而造福人类。”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丁肇中是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热爱祖国 人。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通知 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瑞典皇家科学院又不无担心地问:“谁做翻译?”

    丁肇中答:“我自己做翻译。”

    这一消息见报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深深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丁肇中是要将荣誉献给自己的祖国。”

可是,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了丁肇中,非常不满地说:“我们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

    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期盼美中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 但面对指责,他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文字就用什么文字。”

    就这样,这位美国驻瑞典大使碰了一鼻子灰。他大概永远也不会理解:

  丁肇中这个出生在美国的公民,为什么会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有人说,祖国是父亲的土地,语音是母亲的舌头。也有人说,语言是历史 的档案。在那次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在致词时又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他使这金色大厅里回荡起有史以来从来没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中文。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问道:“那您当时选择中文的目的是什么?” 丁肇中答:“就是因为在颁奖典礼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文。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主持人问:“但是您在用中文做演讲的时候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人、现场的人,都是听不懂的?”

   丁肇中答:“那与我没关系,因为它是全球广播。”

   主持人为了进一步难和确认自己的判断,又问:“您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或者说中文的人能够听得懂?” 丁肇中只答了一个郓:“对。”

      哲理: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浓厚的感情,履行热爱祖国的天职是一种最纯洁、最温柔、最敏锐、最强烈、最高尚和最值得敬重的行为。

孟母教儿

     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称他为“亚圣”。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 就,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子幼年丧父。母亲带着他,艰苦度日。当初,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块坟地,他经常看到埋葬死人的事,几乎天天都有人到那儿去上坟、烧纸、摆供品,孟母看这样不行,于是将家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

    他们住到了一个靠近集市的地方,那里都是些竞相牟利的商人,讨价还价 做买卖,邻居家是整天杀猪宰羊的屠户,街口上卖假货的小贩满嘴谎言……孟子又对商人的那一套赚钱的办法有了兴趣,便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了经营买卖的游戏。孟母想这样下去不行,就又搬了家。、

     这一次,她的家靠近一所学堂。这次,看到的是读书人,听到的是读书 声。孟子也开始学习礼仪,渐渐懂得礼貌并要求上进了。孟母觉得这是正经路子,就在这儿长住下去了。

      以后,孟子进学堂读书了,孟母就教育他一定要好好学习。 有一次,还没到放学的时间,孟子就溜了回来。正在织布机前织布的孟母见到这种情形就停手问道:“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我在那坐不住,老想 出去玩一会儿!”孟子放下书册,转向就要往外跑。 孟母一把拉住了他。她拿起剪刀,把已经织得很长的一匹布拦腰剪断了!孟子愣了,呆呆地看着母亲觉得不可理解。

 孟母叹了一口气,缓缓对儿子说:“我织的布,一下子从中间剪断,不就 没用了吗?你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不就相当于我把这匹没有织完的布剪断 吗?没上完课就回来,也是不能学成的,织布,读书都是一个道理!”望着散断下来的布丝,望着母亲慈祥的面容,孟子明白了。从此以后,孟子再也不逃 学了,并且能够专心读书了。

 

 

 

    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
    很久以前有个王子,得了一种怪病:总觉得自己变成了大公鸡,整天躲在桌子下面学公鸡“喔喔”地叫,没有一个医生能治好他的病。最后国王悬赏:无论是谁,只要能治好王子的病,重重有赏。一个流浪汉揭了榜,他向国王保证:“治不好,你就杀了我的头!”流浪汉一看王子,两眼就放光了:“哇!你是大公鸡!我也是!”,说着他就下钻到桌子下面,王子“喔喔”地叫,他也跟着“喔喔”地叫,王子跳,他也跟着跳,扮了几天大公鸡后,流浪汉和王子融进去了,两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流浪汉突然从桌子底下钻出来:“我不做大公鸡了,我要做人咯!”王子也钻了出来:“我不做大公鸡了,我要做人咯!”就这样王子的病治好了。  

   父母教育孩子也要先融进去、和孩子心灵相通了,好孩子就会被你诱出来。     走进孩子的心灵,走出教育误区。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一对夫妇带着一双儿女在公园散步。一会儿,他们一家四口都坐在了树荫下的连椅上。只见妈妈与儿子(九岁左右)耳语了几句,男孩就围着广场跑起来了。男孩是胖墩型的,看来妈妈是让儿子减肥。男孩跑了两圈,就坐在了爸爸的旁边。这时,妈妈一再强调让儿子跑步,并喋喋不休的给孩子讲肥胖的坏处,锻炼身体的好处。”姐姐也在一旁鼓动,男孩就是不跑了。这时,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的上爸爸,边玩手机边说:“哎呀,孩子不想跑就不要跑了,你管那么多干啥?。”妈妈听到爸爸的话非常生气,对爸爸说:“你不管就不要管,你怎么总是给我唱反调?”这时儿子反驳道:“我爸爸不是也很胖吗?他怎么就不跑呀!”妈妈一听火气更大了,对着儿子吼道:“他跑不跑是他的事,我管不了,你一定要跑步,妈妈能害你吗!我这都是为你好!”女儿一看势头不妙,就赶紧出来圆场。她与弟弟嘀咕了几句。男孩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无奈的迈着沉重的步子,向远方跑去。

 分析:一家四口一起散步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只因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搞得全家人都不高兴。一是教育的不一致性。妈妈引导孩子锻炼身体减肥,爸爸的随意性,让孩子没有了方向感,只好哪一方随他的意,就随着哪方走。二是没有榜样的引领。父母与姐姐都在树荫下乘凉,而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在太阳下跑步,孩子能做到吗?试想,这种情况我们成人能做到者几何?三是只有道理,没有体验。孩子还小,体会不到锻炼身体的好处,同样也体会不到肥胖的坏处,更何况自己的爸爸不也很胖吗?孩子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的。四是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一句“妈妈能害你吗?我都是为你好呀”真的让孩子受不了。

建议: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把教育渗透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有意的教育通过无意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教育无痕。知道孩子的体重超标,我们要把孩子减肥的意识装到脑子里,随时对孩子进行锻炼,而不是靠一时的心血来潮达到孩子减肥的目的。一是注意饮食的合理性。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只要孩子能正常的吃饭,就不用单一给孩子补充营养的,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是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二是我们要带领孩子去锻炼,而不是让孩子去锻炼,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三是要尊重孩子人格。我们要与孩子商量,争取让孩子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四是我们父母要学习与孩子成长相匹配的家庭教育理念,有了教育理念,就有了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起到科学育儿的好效果。

 

  

妈妈给出的答案
有个孩子对有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名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人家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又一次考试以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 同样的问题。他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真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呢?有时候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再也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是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亲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了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对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能的开发与拓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这一切必须以宽容为基础。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