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一章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12年前 [09-27 14:18 周四]

第一章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区别:西方的家庭教育已科学哲学和宗教为基础,推崇自然原则教育,强调早期教育,主张家庭教育民主化,强调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性的培养,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的尊从、驯服,多为一家之言。

一德育

300多年前,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洛克认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唯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指出道德教育是绅 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在一个人、一个绅士的各项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最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要 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要使自己对自己也感到满意,或至少过得去,德行是至关重要的。

斯特娜夫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一切善恶品性都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尤其是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  

除去杂草的最好方式是种上庄稼:一位智者意识到自己已去日无多,但对个个满腹经纶的弟子们还有些不放心,于是在露天设坛讲授最后一堂课:
  你们看田野上长着些什么?
  杂草,众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告诉我,你们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愕然:这问题太简单了。
  甲首先开口:我只要有一把锄头就足够了。
  乙说:还不如用火烧。
  丙反驳:要想让它永不再生,只有深挖才行。
  等弟子们讲完了,智者站起来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名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在此相聚。
  一年以后弟子们来了,他们很苦恼,因为无论用的是什么方法,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的杂草反而更多了,弟子们急着要向老师请教。
  然而智者已经不在了,只给弟子们留下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你们的办法是不能把杂草除净的,因为杂草的生命力很强。除掉田野上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想过没有,你们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摘自《田野上的杂草怎样除》)

 

明末皇室郑恭王的儿子朱载育,在父亲死后拒绝承袭爵位。他写有一首散曲叫《十不足》: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 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又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 位,又说官小势为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座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那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 摧。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查·艾霍尔)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于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
l
、养成习惯贵在 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 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 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的所知才能逐 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2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 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 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他进而指出,通常 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 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3
、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 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 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 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这种习惯与其它种种 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它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说,走进一间屋子,砰地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
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 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 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 用。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 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 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考察二战以后日本的三次教改,每每把养成教 育作为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被习惯扔掉的点金石 据说,2200年前,亚历山大图书馆遭遇一场大火,整个图书馆被烧得片瓦无存,惟有一本书得以火口余生。然而这本书不是珍贵典籍,所以一个识得一点字的穷人仅用几个铜板就把它买下了。 
  这本书也不是很有趣,可它的两页纸中间,却夹着一件让所有人都会感兴趣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一张狭长的牛皮纸,上面写着点金石的秘密! 
  点金石形似一块普通的小卵石,但它却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牛皮纸上的文字解释说,这块点金石与成千上万块外形酷似的普通卵石混杂在一起。辨识它们的秘密是:点金石摸上去是暖的,而普通的卵石摸上去是凉的。 
  于是,这个人卖掉他的全部家当,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海边搭了一个帐篷,开始测试卵石。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卵石,发觉它是凉的而把它丢弃到原来的地方的话,它可能还会数百次地被捡起来。于是,当他觉得手中的卵石凉而不暖,就将它抛入大海,以避免重复捡起它。他干了一整天,但是没有发现点金石。不过,他没有气馁,一天接着一天反复为之:捡起一块卵石,凉的,扔入大海里;又捡起一块卵石,还是凉的,也扔入大海里。 
  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就这么过去了。然而,有一天,大概是黄昏时分,他捡起一块卵石,是暖的。只是,在他意识到这点之前,他已经将这 块点金石抛入了大海里。长时间以来,他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习惯,捡起一块卵石就往海里扔。因此,当他真正想要的这一块卵石到来时,他也习惯性地将它扔掉了。  
  我们的许多机遇就是这样丢失的。我们到处寻找机遇,可是当机遇已经在握时,强大的习惯势力会让我们像丢弃废物一样将它丢掉。因此,有时候,抓住机遇意味着战胜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则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墨子曾经拿束丝做比喻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就是说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一样,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黄的就是黄的,蓝的就是蓝的,所以说染丝不可不谨慎。

孔子则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

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起码21天,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习惯就要坚持21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决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心所欲的兴起就抓,心烦就停。

卡 尔·威特是十九世纪德国教育问题学会会员。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人,不是决定于天赋多少,而是决定 于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就是那些只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他在一次学会开会时向大家宣布:“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 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非凡的人。”

“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三国时期陆绩说过:“圣人教先从家始,家正则天下化之。”把家庭教育作为教化人的起点,家道正了,就能进一步达到教化天下人之目的。

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大学》篇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反过来又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就像整个有机体,每个家庭都按照统治阶级的道德行为规范治理好了,国家就安定了。

国外的学者都很重视家庭教育与国家的关系。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所负的责任是他对社会所负的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他还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而当代鲁 迅先生考察了旧社会的家庭教育,感慨地说:“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得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上转, 同他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所以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大抵有了孩子,尊为爹爹了,——便可以推测 他儿子孙子,晓得五十年后七十年后中国的情形。”

《教育漫话》原为约翰·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洛克指出“子女教养要趁早,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

洛克提出,培养一个绅士的教育历程。“除了留给他的财产以外,都包括在四件事情里面,就是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洛克提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关于学问,洛克认为“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因为“对心地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对心地不是这么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就徒然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愚蠢,变成更坏的人。”

行知认为在教育中不仅要启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创造,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解放儿童创造力,“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话很富哲理性,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重要使命。

古人曰: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铁石心肠的人大都生长在那些父母过分溺爱子女,对他们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的家庭。(编者:这样的家庭往往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前有三个兄弟,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命运,于是去求教智者。听了他们的来意后,智者问到:据说在遥远的天竺国的大国寺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假如让你们去取,你们会怎么做呢?
大哥说:我生性淡泊,在我眼里,夜明珠不过是一颗普通的珠子,我不会前往。
二弟拍着胸脯说:不管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一定会把夜明珠取回来。
三弟则愁眉苦脸地说:去天竺路途遥远,险象环生,恐怕还没取到夜明珠,就没命了。
听完他们的回答,智者微笑着说:你们的命运已经很清楚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将来自然难以荣华富贵,但在淡泊之中也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与照顾;二弟性格坚定果断,意志刚强,不具困难,可能会前途无量,也许会成大器;三弟性格优柔懦弱,凡事犹豫不决,命中注定难成大事。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二、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 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 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 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 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五、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 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 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六、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八、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 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 反应。有一位老太太,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一位心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晴 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

  九、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十、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 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 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四、是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 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 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 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 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 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 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健康的情绪标准

  人的心理健康的情绪标准包括情绪的形成原因、持续时间、长期稳定状况等各个方面。

  一、 情绪有适当的形成原因:一定的事物引起相应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情绪的产生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如:高兴是因为有喜事;悲哀是遇到不愉快或不幸事件;愤怒是挫折引起的等。

  二、 情绪的作用时间随客观情况变化而转移:通常当引起情绪的因素消失之后,人的情绪反应也相应逐渐消失。例如,生活中不小心把东西丢了,当时可能会非常生气,事情过后,慢慢也就自己调节过来。如果长期生气,这就是情绪不健全的表现。

  三、 情绪持续稳定:情绪稳定表明个人的中抠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的平衡状况,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常期不稳定,喜怒无常,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四、 心情愉快平静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愉快表示人的身心活动的和谐与满意。愉快表示一个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一个人经常情绪低落,总是愁眉苦脸,心情有苦闷,则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要注意自我调节。

四、智能开发

哈佛大学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认知上的一个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他认为:人类至少具有七种以上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应该进行全面教育,开发每个人身上的七种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这一理论也最终促使了美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教育变革。
五、强壮的身体

一名妇女发现三位蓄着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家门口。她不认识他们,就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但各位也许饿了,请进来吃些东西吧。三位老者问道: 主人在家吗?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老者们答到:那我们不能进去。傍晚时分,妻子在丈夫到家后向他讲述了所发生的事。丈夫说:快去告诉他们 我在家,请他们进来。” 

妻子出去请三位老者进屋。但他们说:我们不一起进屋。其中一位老者指着身旁的两位解释:这位的名字是财富,那位叫成功,而我的名字是健 康。接着,他又说:现在回去和你丈夫讨论一下,看你们愿意我们当中的哪一个进去。妻子回去将此话告诉了丈夫。丈夫说:我们让财富进来吧,这样我们 就可以黄金满屋啦!妻子却不同意:亲爱的,我们还是请成功进来更妙!他们的女儿在一旁倾听。她建议:请健康进来不好吗?这样一来我们一家人身体健 康,就可以幸福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了!丈夫对妻子说:听我们女儿的吧。去请健康进屋做客。妻子出去问三位老者:敢问哪位是健康?请进来做客。健康起身向她家走去,另外两人也站起身来,紧随其后。妻子吃惊地问财富和成功:我只邀请了健康。为什么两位也随同而来?两位老者道:健康走到什么地 方我们就会陪伴他到什么地方,因为我们根本离不开他,如果你没请他进来,我们两个不论是谁进来,很快就会失去活力和生命,所以,我们在哪里都会和他在一起 的!最后,我要说:人生的幸福之一,是保持了你的健康。

一位野心勃勃的男子,看著他只有1,000元的存款簿心想,如果我能讓存款再多兩個零多好。接著他努力的工作,沒有多久,終於達到他的目標。

男子看著他100,000元的存款簿又想:若能再多兩個零、四個零不就更棒了嗎!男子更努力工作了,他希望能創造無數個零,讓自己成為富翁。

    往後的日子裡,他日以繼夜、不眠不休的工作,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達成他的心願,成為一位有錢的富翁。

    但是,在這個時候富翁卻病倒了。此時,他這一生所創造的0也跟著倒下!

各位,在這個故事裡的〝1〞代表的就是我們的健康,這個〝1〞倒了,有再多的〝0〞都不具任何意義。擁有健康才是真正的財富。

     生的各个要素:金钱、地位、财富、事业、家庭、子女都是“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1”。拥有健康就有希望,就拥有未来;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