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作业风波

12年前 [10-19 16:10 周五]

文/孙越

 

小伙伴的课堂作业

 

昨天在接睿睿放学的时候,和睿睿要好的两个小伙伴约好一起去公园,正在她们换鞋的时候琳琳老师在和心怡奶奶沟通,等我们要离开时候,我看见心怡哭得好历害,奶奶很生气的在训斥她,琳琳老师说如果以后在课堂上还不写作业就还会告诉她奶奶!睿睿看看心怡,嘴里喃啁自语:“哭什么嘛?犯错了改过来就行了嘛!”呵呵!我偷笑:这个观点是对的,不怕犯错,明白错在哪里,改过来就可以了。

我从来没见过心怡哭,她平时是一个很能疯的孩子,我一直很欣赏她的运动天赋,她的四肢灵巧程度非常好,性格非常活泼,宝宝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她。现在和睿睿一同升到了学前班,爱玩得她可能让老师觉得她课堂上表现不好了。

这件事情的结果是,心怡和奶奶都没有心情再去小公园玩了,两个人都回家了。

睿睿还是想去小公园,就在我去小公园去的路上,睿睿牵着我的手突然冒出一句话:“今天真高兴!课堂上没写完作业妈妈没有说我!”我笑开了!

是啊,我知道这个小家伙心里肯定在意这件事情,因为她也没有写完作业。但是她的妈妈怎么会责怪她呢?!她已经很努力了!与她同年龄的还留在宝宝班的小朋友们还在费劲儿的学写点点,有的妈妈说她的宝宝连点点都点不好,而我的宝宝现在能在课堂上成篇篇的写字,这还不是进步那是什么?

况且,在昨天的光荣榜上第一次开始点名表扬中,在课堂上30分钟内能完成作业的宝宝的名字里,睿睿的名字就在上面!这说明她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到,只是今天可能又贪玩而已。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怎能不贪玩?!老师的训斥已经足够!光荣榜对孩子的刺激也足够!我怎能雪上再加霜?!

所以我没有理由责怪她!也没有理由再逼她抓紧时间回家写作业,或是抓紧时间看看课堂上的作业完成情况。

相反,我还在小公园里陪着她一起疯起来,因为小公园里没有她认识的小朋友,我看到满园的秋色,红黄相间的树叶煞是好看,于是我们一起来采树叶,看看秋天的树叶有多少种色彩。我们一边采集,一边互相追逐着跑,睿睿很开心,一边跑一步喊:“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没有小朋友陪我玩,我妈妈会陪我玩!”

呵呵!

我在心里说,随着睿睿的学业压力增大,我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她有多少玩的时间,而不是写作业的时间。只有把握好好玩的时间,让她充分的玩,才能不耽误她的童年!退一步,就算是为了学习,也是在玩充分的前提下才能专专心心安安静静的坐下来研究学习。

 

睿睿的家庭作业

 

从奶奶家回到家以后,睿睿坐到了书桌前,但是样子看上去有点想偷懒,不愿意写作业。写起作业来也比以前磨蹭了,我一遍一遍的提醒她,但是效果不好。

我想把作业减量,但是睿睿摇头,说老师不让。老公悄悄的跟我说虽然因为她是这个班的新生,老师允许她作业减量,但是不能一直减量下去啊!今天还是尽量把作业全部完成吧,我低下了头。

结果睿睿的作业完成的进度就跟蜗牛一样,我不得不提醒她,她才能提起笔。接下来我就有点火了,我尽量用平静的语调告诉她我不想当监工,学习是她自已的事,如果她实在不想写作业那就不写也行,明天和老师说明一下情况就行。睿睿的眼泪马上就涌出来了,趴在我身上哭了,我把她搂在怀里问她今天倒底是怎么了,她告诉我说作业怎么写也写不完!我的心都快碎了!老公听见了也直叹气,我知道他也明白作业留得太多了,他也很无奈!

我轻轻的拍拍睿睿并告诉她:妈妈理解她,今天的作业实在有点多,睿睿其实是想好好写完,可是真是有点做不到了。我提个建议,:需不需要妈妈放下手中的书陪她在书桌边,陪她一会儿,给她一点力量?她马上点头!于是我放下了书,和她一起来到书桌旁陪着她。看着她写,我不时的给她加油。

过了一会儿,还有一两篇就要写完了,睿睿头都没有抬的说了一句:“好了,妈妈!你可以回去看书了!”

呵呵!我还以为我听错了。

我的孩子,永远都是这样心中有数!她明白,妈妈是为了鼓励她才陪她的,而她自已也有了一点点力量就放妈妈回去看书了。

很快,作业就写完了。

看着她无所事事的样子,我本来不想让她再写数学作业的,可是这时我突然想想试试看看能不能劝她写上一点点?结果她把数学作业写了很多。数学作业全是家庭作业,不用拿到班级去的,前一段时间落下了一些,今天她按照她喜欢的部分把以前的补上了,还把今天要求写的也写了大部分,距老师交待的页数只差3页了。

回顾今天写作业的过程,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结果很让我欣喜:不仅按老师的要求全部写完,而且还把数学作业补上了大部分!

都说要努力,其实努力的过程是很辛苦的!这中间,当我的孩子实在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真是需要我的支持与体贴,只是需要一点点,她就心满意足!在我来讲很平常的陪了一下下,在孩子来讲就像是获取了很多的能量一样,就会做出超乎想像的事情!

 

作业量大是现实,我无法改变。但是我的孩子想努力,我必须要保护好!这中间的纠结与取舍的滋味真是难受,但是必须要处理好,拼尽我所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