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让逆反远离青春期的孩子

12年前 [10-21 14:41 周日]

青春期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是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要碰到的问题,逆反心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逆反父母和朋友亲密

一项关于中学生逆反行为的调查表明,25%表示经常有,59%偶尔有过,16%为其他。调查中,10%的人从小学时开始有逆反感觉,67%从初中开始逆反,23%在高中时逆反。沈家宏介绍,孩子在成长时,有两个特殊时期有逆反心理,2—5岁是第一反抗期。12岁至15岁进入第二反抗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在初中,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快,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增加,就出现父母不让做的偏做,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

“对于孩子来说,最亲密的应该是父母,但是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第一个选择倾诉的对象却不是他们。”调查表明58%的孩子会在第一时间找朋友倾诉,5%会找家长说,而23%的孩子则选择憋在心里,14%为其他。

孩子虽然跟家长逆反,但对于同龄的伙伴却变得亲密。从初一开始,孩子对家庭的依恋会向伙伴群体转变,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形成比较稳定的小圈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爱好、打扮都受伙伴们的影响,信任伙伴胜过家长和老师。

与之相对应的是,沈家宏介绍,现在很多父母却都自认为很关心孩子,可是除了学习成绩之外,他们似乎对孩子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才会出现越来越难沟通。

孩子成长需“无条件”关注

据来自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已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厌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沈家宏就说,厌学情绪形成有主客观因素,关键是家长也采取正确的辅导方法。

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择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加促使父母们望子成龙,而且往往偏重于智力教育,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苛求。有的家长除了要孩子完成课内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加餐”,购买多种辅导材料等等,超越了学生的心理负荷。因此,建议不要对小学生要求太严。

特别是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绩,但对获得成绩的过程、途径却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置之不理,只是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孩子的成绩好,就给予无微不至地关爱;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撤回”了关爱,甚至冷眼相待。这是许多家长的两副面孔、两种态度。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的。不论孩子的表现如何,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外在的奖惩、地位而变化。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17758.html【晓岩转】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