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的误区

12年前 [10-21 18:37 周日]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对孩子发生影响的三大环境。儿童期是智力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主要时期。特别是学龄前期,这个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是儿童最初的社会化场所。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在家的时间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学龄前期的孩子在家的时间更长。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因而又是一种终身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家庭教育的误区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家长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必须走出误区,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下是个人的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成龙成凤不是最终目的,希望孩子幸福才是所有父母的终极愿望。所谓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考察一个人的人生成功与幸福有赖于两者的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家长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素质教育观,包括身体和心理、情感与意志、品德与个性等全方位的和谐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摒弃“知识说”、“能力说”的旧观念,立足于孩子素质的全面提高,既要开发智力,还有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学会健体,学会适应社会。家庭是孩子人格形成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教育应将培养孩子正确的同情感、责任感、道德感、荣誉感、幸福感和理智感放在首位,从而为孩子日后良好的性格发展、健康的人际交往、愉快的情绪、健全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增加情感交流,建立安全、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

依恋理论认为每个儿童都会根据照看人对自己日常需求的反应速度和反应方式建立起一套行为模式,用来指导自己对照看人的期望,并控制自己在不同情境里对照看人做出反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各种人际关系产生长期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因为太忙,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了,导致在孩子婴儿期或者童年早期,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很少,无法形成安全、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然而错过了这个关键期,想要拉近亲子距离,就非常困难了,以至于孩子长大后和家长没有亲密感,不愿听家长的话。而且,孩子如果在婴儿期和幼年期没能和家长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那么在将来的人际交往中可能无法和别人拉近距离,甚至影响将来的婚姻生活。当然,亲子依恋关系虽然稳定,但仍会发展。所以在孩子长大后家长也不可一味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缺少了情感的沟通。

因此,家长无论多忙,都要重视孩子的需要,增加情感交流。记住,再小的孩子都不是只有生存需要,他们还有安全需要和爱的需要。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