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关注孩子是否感冒、发高烧等身体上的疾病,当孩子焦虑不安、抑郁或具有某些强迫性的行为习惯这一类心理疾病时,也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而且――
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会感冒、发高烧,却常常忽略了他们的一些心理疾病:如焦虑不安、抑郁或具有某些强迫性的行为习惯。这一类心理疾病也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刚刚冒头的时候,家长就该充分重视了。其实,你也可以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有攻击性行为的辉辉
案例:5岁的辉辉在幼儿园表现很好,但在家里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他会用拳头打临时寄养的1岁的小表妹,用脏话骂父亲,在家里走路横冲直撞,还用难听的话称呼祖父母。在怎么对待辉辉的问题上,父母也产生了分歧:爸爸想把他一个人锁在房间里以示惩罚;妈妈总想同他好好谈谈,觉得过一阵会好的。
北京心理咨询专家 诊断:辉辉是一个易怒的孩子,他觉得爸爸妈妈忽略了他。因为妈妈帮着照顾小表妹,而爸爸刚刚换了一份新的工作。俩人都比过去压力大,常常吵架,这时候辉辉总显得无助和害怕,他只能通过不断地发脾气来引起大人的注意。
对策:预先消除可能发生的不快。一旦孩子的坏脾气发作了,你是很难让他停下来的,因而最好能在孩子爆发之前遏止他。―旦看到孩子有大发脾气的信号(如特别兴奋、不停抱怨、对任何人的任何建议都说“不”等),设法安抚他。可以这样说:“你看上去特别不开心,告诉妈妈为什么。好好说,不要急。”
表现好有奖励。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好的行为进行表扬比对他做错了进行惩罚有效。儿童是很看重一件事的结果的,他常常想知道,我这样做了,会怎么样。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个表,把一天分为3个时段(早上没有打妹妹,给一颗星;没有骂过脏话,再给一颗星)。过个几天,累积到几颗星了,给他一个物质奖励。比如,得了5颗星可以有一样玩具;8颗星可以出去郊游一次等。
惩罚要适当。如果孩子的行为出格了,比如,用积木砸妹妹,就要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没收他最喜欢的玩具,取消看晚上的动画片。把他独自关在房间里。这样的惩罚对于易怒的孩子不太合适,可能导致他更激烈的行为。
多给孩子一点关心。任何时候都记得不要疏忽了孩子的感情。比如,妈妈在照顾小表妹的时候,可以对她说:“妈妈给她换好尿布,就来陪你画画,先把蜡笔准备好。”
结果:当父母对辉辉投入更多的关怀时,他的行为日趋正常。当然,如果父母按照上述建议去做了,仍然没有效果,专家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一下情况,会不会是辉辉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不愉快,他却到家里来发泄,同时可以去求助医生。
闷闷不乐的小洁
案例:小洁5岁,他们要搬家了。爸爸妈妈忙于整理东西,来不及注意她的情绪。其实,小洁害怕到了新的幼儿园失去好朋友,她想把自己的恐惧告诉爸爸妈妈,但他们没空搭理她。搬家的日子越来越近,小洁越来越沉默,还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爸爸一提新家怎么样,她就踢他。有一次,妈妈在打包整理东西,她居然拿了把剪刀,把沙发剪了一个大洞。
诊断:孩子行为失常,通常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有关,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好情绪,他的行为就会出轨。
对策:父母要多同小洁聊聊,告诉她爸爸妈妈其实也很不舍得离开这里,让她觉得她不是孤单的,原来爸爸妈妈也是这么想的。告诉她,新的家很漂亮,新的幼儿园也很好,离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近,这样他们就可以多一点时间陪她。
结果:父母不断地疏导,使小洁心中的结慢慢解开了。妈妈带她去看了新家,新的幼儿园,老师很和蔼,小朋友们也很热情,小洁慢慢又变回了原来的状态。
桀骜不驯的荔荔
案例:6岁的荔荔像是要考验父母的耐心,他们让她做什么得到的回答都是一声响亮的“不,就不!”不肯好好穿衣服,不肯好好吃饭,有一次甚至把玩具都剪坏了。
诊断:荔荔的表现是由于内心焦虑,需要了解在她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同荔荔妈妈作了交谈。得知,一年前,妈妈患了严重的头痛病,一旦发作,就想一个人呆在不开灯的房间里,需服用镇定剂,而且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因为没人对荔荔解释妈妈的病情,荔荔看到这一切,着急紧张,就用异常行为来发泄。
对策:直接同孩子交流家庭大事。大人总希望不以自己的痛苦影响孩子的情绪,所以有些事情不愿告诉孩子。但孩子不明就里,只能独自着急。专家建议,妈妈可以告诉她,妈妈不舒服,但吃了药会好的;爸爸也要安抚她,妈妈生病时,爸爸同荔荔一起做家务并且照顾妈妈。让荔荔觉得自己也很重要。
列一张名为“今日愿望”的清单,让荔荔和妈妈各填两个愿望在里面。比如,妈妈希望:1.荔荔穿衣服动作快一点;2.吃饭时不玩其他东西。荔荔希望:1.妈妈晚上陪她玩拼图游戏;2.给芭比娃娃买一件新的外套。如果妈妈的希望达到了,可以适当满足荔荔的一个愿望。
这样的列表形式其实是在告诉孩子,生活中,给予和获得应该是对等的。大人对孩子说“我希望”你怎么样,比单纯的批评收效好。这样一天天下来,孩子会越变越好的。
结果:当妈妈生病需要独处的时候,荔荔懂得和爸爸一起消磨时光,并且在妈妈需要的时候照顾她。她知道自己不是引起妈妈生病的原因了,觉得自己在家里挺有用的,再也不故意同大人作对了。
互相嫉妒的兄弟俩
案例:5岁的伟伟和康康是双胞胎,一年前,爸爸有了一份需要常驻外地的工作,不能常回家,兄弟俩主要跟妈妈一起生活。最近,兄弟俩的关系很糟糕。如果有客人夸其中一个聪明、乖,另一个马上变得嫉妒、愤怒,然后,想方设法想引起客人的注意。有一次,康康去参加幼儿园的讲故事比赛,伟伟那天表现得特别反常,早上,他朝妈妈吐唾沫,在吃早饭时故意乱叫,还说自己喉咙坏了,不肯去幼儿园。
诊断:由于爸爸常常不回家,孩子们其实还不能适应,就把这种不满发泄到对方和妈妈身上。
对策:妈妈要多多疏导两个孩子。如果其中一个受到他人的称赞了,妈妈可以表扬另一个,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也行的。”比如,康康去参加比赛之前,妈妈可以启发伟伟同他一起准备,让他做个小裁判,看看康康讲得怎么样,帮助伟伟疏导他的嫉妒情绪。
结果:慢慢地,两个孩子体会到了,如果俩人中的一个受到了别人的表扬,并没有使另一个损失什么呀。两个人懂得了互相帮助,像真正的好朋友那样。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