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上的
发 言 稿
郑水泉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首先要感谢本次论坛组委会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家备雅训 利国利家》——谈合理利用中国古代经典家训提升当代家教质量。
下面我将以家训为切入口围绕“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 “当代家庭教育” 几个主题词谈谈我的一些观点,最后在传统家教文化和当代家庭教育的结合上提几点建议。
一、讲传统文化,要着眼于一个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文化因
子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我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要用一个整体性结论来勾画,似乎还很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无特殊性就不存在普遍性。”只有把一个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文化因子先整理清楚,才能真正提炼出合乎科学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表述。
中华传统文化,绚丽夺目,无论从那个视角,只要有心去审视和研究,都能探索到意想不到的宝藏,且对现实启示颇多,家训便是一例。
二、中国古代家训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且极
其优秀的一个组成部分
什么是文化,易中天先生有过很好的说法,先生说:民族文化至少要包括三个特质:一是反映国家的特色,二是有深刻的内涵,三是有出彩的形式。我觉得中国古代家训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特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且极其优秀的一个组成部分。
1.显示中国特色:源远流长 代代相传。
以文字记载出现的我国古代经典家训,最早出现在周,现存的有周公的《姬旦家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家训已经异彩纷呈了,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家训一般都夹杂在古籍文献中,而且往往以家教故事的方式流传下来。如:《列女传》中的“孟母三迁”和“断织教子”的家教故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曾子杀彘》的故事。
自秦到清,经典家训代代相传,异彩纷呈。如:
秦汉有《孔鲋家训》;刘邦的《手敕太子》、刘向的《诫子歆》、《胎教》等;
魏晋南北朝有曹操的《诸儿令》、《戒子植》;刘备的《遗诏敕后主》、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生书》等。
唐宋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范仲淹的《告诸子及弟侄》,欧阳修的《家诫二则》,苏洵的《名二子说》、《安乐铭》,王安石的《赠外孙》,司马光的《训子孙文》、《温公家训》、《训俭示康》,黄庭坚的《家戒》等等。另一部有代表意义的家训是宋若莘仿《论语》而作的《女论语》。
明清有《寄从子希哲》,《勉谕儿辈》,《孝友堂家训》,都是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经典家训:康熙帝口录、雍正演绎、注释编辑而成的《圣谕广训》和《庭训格言》。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俗称《朱子家训》),还有《曾文正公家训》等也都是非常经典的家训。
上述也只是沧海一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久远、连接、众多、经典的家训,这充分显示出我国的一大文化特色。
2.具有深刻的内涵:内容丰富,品质高尚
我觉得,中国古代经典家训宜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皇家家训,二是民间家训。前者是历代帝王对子孙们的要求,后者一般是文人志士对子女的要求。
作为经典家训流传下来的皇家家训,集中体现了民本和社稷为重的思想。
如《姬旦家训》中姬旦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的叔父,我的身份、地位是很高的,可是为了求得贤才我朝思暮想,以至于到了洗头的时候都几次停下的地步,吃饭时如有士人来访要几次吐出口中的饭,起来接待他们,惟恐失去贤才。你到鲁国后,一定不能因为自己是国君了,就慢待了士人和民众。要礼待贤才,勤政爱民,把鲁国治理好,做诸侯国的榜样。结果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唐太宗李世民在《帝范》中提出了一整套任贤、纳谏、自谦、崇俭、戒奢等治国理家思想。如在纳谏方面,李世民教育儿子李治: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都很重视纳谏,给臣下以进谏的机会。不管进谏者是谁,辩才、文章如何,只要言论有益即可。而昏君则不然,不准别人开口,总想掩饰自己的过错,最后导致“身亡灭国”。
作为经典家训的民间家训,一部分出自于相、将等高官之手,一部分出自于史家、文学名家之手,但多数经典家训的作者往往既是开明官僚又是文学巨匠。民间经典家训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以爱国精神、淡泊明志,与人为善、勤劳节俭等居多。例如淡泊明志方面:诸葛孔明的《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又如与人为善方面:《朱子家训》中有云:“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见富贵而生诌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当然,在中国古代经典家训中,内容还有许许多多,如勤奋学习、戒骄戒躁等,还有单独针对女儿教育的,如宋若莘的《女论语》;也有专门就家长如何教育子女的,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中国古代经典家训丰富的内容及所反映出来的高尚品质,有着深刻的内涵,即使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相当的教育价值。
3.出彩的形式:精彩纷呈 感人至深
中国古代经典家训,由于古汉语的本身的美感、加上大都出于文学大家之手,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由于都是长辈对后代的谆谆教导,是从心底发出的声音,一篇篇都感人至深,限于时间,不再多说了。
三、当代家庭教育的缺陷
纵观当代的家庭教育,作为政府部门来说,已经够重视了,特别是妇联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种规划、纲要、标准、行动计划一应俱全,这种重视程度可以说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但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乐观。与传统家庭教育相比,我个人认为,至少在观念上反而不及。
1.认为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主要是学校的事,或者希望学校教育来解决。古代由于孩子少有学校(私塾)学习的机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当作自己的本分,“养不教,父之过”。而当代,不少家长认为有好的学校、有懂教育的老师,自己水平也不够,寄希望学校把孩子教育好。而事实上,孩子的品德、个性、习惯只有在家庭中才能真正培养好,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家长放弃育人的责任,结果必然导致孩子成长中不断出现问题。
2.家庭教育重知不重德。总觉得在文化知识方面,我们的不少家长不惜精力、时间、经费去投入,但对孩子品德的生长、习惯的养成关注不够、投入也不够,甚至很多都是错误的做法。
3.缺乏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技巧。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因此,无论你是什么学历,家庭教育这一课都要去学习,去提升能力和技巧,“生了孩子就是合格家长”这样一种思维逻辑导致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在盲目地教育孩子,据一项统计,家长教育孩子的表情、语气、内容、方式方法错误率最高达到80%以上。
四、合理运用中国古代经典家训提升当代家教质量的建议
1.整理、编辑、出版中国古代经典家训文化书籍
在倡导“国学”的今天,中国古代经典家训已经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渠道开始展示,但在浙江至今还没看到系统的专著出现,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力量,专门整理、编辑、出版中国古代经典家训文化书籍(需要配上白话文),以提供给家长和学校老师参考和合理利用。
2.让家长和学校教师了解和尽可能掌握中国古代经典家训文化
在家族文化逐渐衰落、独生子女普遍的情况下,再仿照古人搞家训似乎已经没有必要了,但是只要有一部较完整的经典家训书籍供家长和学校教师使用,足以开展对下一代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家长和教师合理使用我国古代经典家训文化开展对后辈的家庭教育,首先要让家长和教师了解、熟悉古代经典家训内容,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电视课堂甚至培训班形式进行必要的培训;同时需要发行专项性书籍,做到居家必备,让家长或学校教师通过自习和“消化”,提高自身的品德和运用古代经典家训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家长和学校教师合理利用中国古代经典家训对下一代进行教育
中国传统经典家训,虽然精华处很多,但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也会存在糟粕部分,家长和教师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要汲取精华的内容,如爱国精神、淡泊明志,与人为善、勤劳节俭、力戒骄躁等。同时要注意剔除糟粕部分,如回避矛盾、明哲保身等,或者可以在对孩子教育时,说清这是历史的局限性。在方法上,家长可以和孩子共读,结合内容讲一些相关的故事、遇到相关情景让孩子实践体验等;学校宜开设报告会、选修课、结合相关内容作文等,特别优秀的章节可以让学生背诵。
4.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弘扬古代经典家训文化
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作为家庭教育的领导部门,如妇联、教育局等,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家庭教育杂志等媒体,宣传和弘扬我国古代经典家训文化,努力使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家训文化家喻户晓,促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仿效和践行,以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实现利国利家的目的。
(背景:论坛为浙江省家委会举办,钱文忠教授、台湾纪洁芳教授主讲,2012年12月18日之江饭店。本论为第三论坛发言)。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