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都不上博客,密码都忘记了,呵呵,本着我做事密码大同的原则,还好,三次后,成功登陆!
这是周国平的一篇短文,刊登在青年文摘绿版2009年第20期·尘世走笔中,看后感触颇多,摘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文中“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句话最让我唏嘘不已,现在的父母工作太忙了,也过于追求效率,连教育孩子都希望速成,从出生一开始就给孩子做好了详尽的“小博士”计划,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致使孩子们的童年失去了原有的童真与快乐!
做父母,最重要是平常心 ,慢下来,等等孩子,相信他能做最好的自己,这样,就足以...
教育需要回到七点常识
□ 文/周国平
何为教育?教育何为?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把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教育的使命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自由时间和好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到了大学阶段,自由时间就更重要了。依我之见,可以没有好老师,不可没有自由时间。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我赞成约翰·亨利的看法:对于受过基础教育的聪明学生来说,大学里不妨既无老师也不考试,任他们在图书馆里自由地涉猎。
⊙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因此,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
⊙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大师一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学里。正如怀特海所说:大学存在的理由是,拥有一批充满想象力地探索知识的学者,使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受其影响,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否则大学就不必存在。林语堂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理想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他强调:“吃饭所”不是比方,这些大师除吃饭外,对学校绝无义务,学校送薪俸请他们住在校园里,使学生得以与其交游接触,受其熏陶。
⊙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他强调:教师爱学生应该甚于爱国家和教会。我赞同爱因斯坦的建议: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与此相应,便是扩大学生尤其研究生的权利,在教学大纲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课程,可以改换门庭,另就高明。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而非是否得到行政部门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