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沟通的重要性,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沟通,学会理解,狮子和老虎没有沟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使自己的行为,后果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设想,如果之前有沟通,了解对方的意愿,我想结局会大有所变。记得现在电视上好像有这么一个广告词:“50年前,我们沟通一个城市,如今我们沟通一个世界,2008我们沟通一个梦想!”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需要陪伴,需要倾吐。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和孩子有着坚不可摧的血缘关系,理应成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但事实上,随着孩子的一天天成长,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想干什么,也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他们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父母的首先应该反思:原因是什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怎样才能和孩子一直保持孩提时候那种无话不说的关系?
其实很简单——沟通。没有沟通,就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教育就无从下手。如果亲子间一直保持有良好的沟通,那么,孩子就不会走出你的视线。可有很多家长会说,我每天也在和孩子“沟通”啊。但事实上,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那是无尽的唠叨,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沟通?我想真正的沟通应该从心开始,从我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开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沟通。
首先,信任至上,理解万岁。
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在他们心目中可以说是他们的整个天空,是大树,是港湾,是依靠。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你给他的是安全、踏实、温暖、信任,因此,孩子什么话都可以和你说,也都愿意对你说。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天空,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也会减少,因为孩子能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学习,也有了自己的伙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不信任自己的孩子,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时父母可能会做出一些意外的举动。我的一个同事曾对我说过他儿子的一件事:他儿子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学习一直很自觉,成绩也很好,每天放学回来,吃完饭后,自己都会主动去学习。但这位妈妈就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有好几次孩子刚睡觉,她会猛地把门推开,冲向床边,一把掀起被子。她这样做就是想看看儿子是不是在玩游戏。事出有因,因为她儿子在小学时曾经疯狂迷恋过一段时间的游戏。但上初中后,孩子已经不再玩游戏了。但做妈妈的就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她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也不再相信妈妈。彼此之间没有了信任就不会沟通,长此以往,彼此的心就会越走越远。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家庭,家境非常富裕,孩子的爸爸为了训练孩子的吃苦能力,体验生活的来之不易,把他带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一个星期后,又回到城市。回到家后,爸爸问孩子:你觉得他们生活怎么样?没想到孩子的回答竟是:他们太富有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家就一个游泳池,而他们家却有一条小河;我们家就一条小狗,他们家却又四条狗,在我们家只能看到一些灯光,他们家却能看到满天的繁星。此时的父亲无话可说。孩子的思维很简单,我们不能强求一致,我们只能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第二,放下架子,换位思考。
作为父母,固然要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但这种形象不是来自于权威式的命令,在必要的时候,家长要敢于放下架子,及时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在很多书上都看到: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种说法,其中就会少一份高高在上,在沟通中就会显示双方是平等的,是真诚的,是朋友式的心灵沟通,而不是一种命令,不是一种说教。为什么孩子做错了事情必须给大人认错,但当父母做错了时,又有几个父母能主动向孩子认错?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被自己的孩子视为最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功。”在自己的教学中,也一直恪守平等、真诚。
小羊请小狗吃饭,他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结果,小狗勉强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一桌上好的排骨,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师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大人的想当然。这样才能彼此交流,达成共识。
第三,再忙也要抽时间陪伴孩子。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而好的亲子关系是在沟通、陪伴中建立起来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和孩子共读一篇文章,共同完成一个手工,饭后一起散步……这些都有利于良好的沟通。我和老公上班都很忙很辛苦,但每天回到家,都会抽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爸爸每天要陪孩子做一些手工,或陪孩子投篮,或进行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等等,而我呢,每天必须要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第四,多倾听,多鼓励,少评论,少唠叨。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用心倾听就是一种爱的表现,在倾听过程中,少评论,孩子说的对的地方我们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来认同,说的不好的地方也不要立即打断,更不需要无谓的批评和指责。 唠叨,可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大禁忌。据调查显示,孩子最不喜欢的父母类型里面,其中就有“不喜欢唠叨的父母,所以我们要善于做孩子学习、生活、情感的倾听者,而不是唠叨者。唠叨是一种无知,无能,无助的表现,它不但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济,又是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请记住:多倾听,多鼓励,少评论,少唠叨。
沟通,需要我们从心开始,从爱出发。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可以吗?”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
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老头摇摇头:“不行,你走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这时,老头动心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可以吗?”
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
洛克菲勒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
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
虽然这个故事不尽真实,存在许多令人疑窦之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沟通的力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沟通时,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心里认定了这件对双方都有好处,才能获得对方的配合,取得沟通的成功。而且认定了这一点后,还要不屈不挠,不怕拒绝,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