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夸自己的孩子时,家长可能会谦虚地说:“哪里,这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害怕蟑螂。”或者“这孩子是独生子,特别任性。”或许,家长这么说是希望孩子勇敢一点、改正任性的毛病,但是这种“谦虚的美德”却无形中伤害了孩子。
有个小孩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和人说话时,经常不由自主地频频捏鼻子,他虽然总是提醒自己注意,但是说话说到尽兴的时候,他又忘我地捏鼻子。后来,他又慢慢爱上了挖鼻孔。
父亲见状,也不顾众人在场,大声叱责:“不行,不行,这么挖,会使鼻孔更大!变丑的!”
每次听到父亲的斥责之后,这个孩子就不自觉地赶紧捏鼻子,以使鼻子缩小。父亲的话也让他的缺点暴露在众人面前,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后来他上学了,经常因为捏鼻子而遭到同学的绩效。就这样,他变得很自卑、孤僻。
不要认为孩子不会在意爸爸揭短,就任意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孩子的缺点。殊不知,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内心留下阴影。虽然爸爸的心情值得理解,但是做法却不那么明智。
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已知道自己的缺点,有时还会感到羞耻。对于自己的缺点,不想让外人知道。如果爸爸有意无意地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的缺点,只能使孩子感到羞辱。
有的孩子虽然年纪尚小,觉察不出自己的缺点,但爸爸这么做,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如果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家长确实懂得一些心理学,也不能以“万事通”的姿态自居。例如,看到孩子摔倒了,家长这样教育孩子:“看吧,不听我的劝告,摔倒了吧!”
又如,家长经常这样对孩子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不要那样去做,你不听,怎么样,失败了吧!”……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即使我们成人听到这些“万事通”式的话语,也会产生反感,何况孩子呢?
家长这种“万事通”式的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进而故意不与家长合作,长久如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明智的家长虽然懂得心理学,但他们却不张扬,会悄无声息地运用在孩子身上。
例如,当孩子故意无理取闹时,家长便会明白了,这是孩子引起他注意的一种手段,于是他不会立即就去安慰孩子,而是故意不理孩子,等孩子安静下来才耐心地对他说:“妈妈是爱你的,妈妈时刻都在关注你!”
因为懂点心理学的家长都知道,孩子故意用哭闹或搞怪来吸引家长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觉得家长不爱他们,或者不关注他们。如果,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故意哭闹和搞怪的行为了。
因此,要做孩子合格的心理医生,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