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毕业4年由着性子只上了4个月班

11年前 [12-20 13:20 周四]
   大学毕业4年,仅仅在大连高新园区一家外资企业工作3个月,其他时间辗转在各种学习班。毕业于长春一家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的小陈,毕业4年中因学习的费用就花掉了8万多。昨天,小陈的妈妈方华,一位53岁的小学老师,向记者讲述了儿子不就业给家庭带来的困扰。

  工作最长纪录是3个月

  1985年出生的小陈2008年毕业于长春一所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毕业那年,他自己应聘了吉林省四平一份小型私企的营销工作,但干了不到一个月,感觉太累就回到家乡大连。“刚回来的时候没着急让孩子找工作,我和他爸爸都有工作,也没觉得孩子暂时不工作是压力。 ”方华是市内一所小学的教师,丈夫在一家国企做中层,家庭条件还算不错。

  接下来的一年,在这种不急于找工作的状态下,热衷于日本漫画的儿子想学习日语,这本来在他的大学里是他的“二外”。孩子既然有学习的要求,夫妻俩挺高兴,就让孩子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学习日语,一年很快过去了。

  从学习班结业,小陈在高新园区找了一份工作,这也是他最长的一段工作经历,但仅仅3个月后,他觉得数据处理的工作太单调,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他辞职了。

  此后,尽管方华夫妻用各种方法给孩子找工作,但小陈从来没有表现出对工作的热衷。之后3年内,小陈参加了各种学习班,包括到新东方学习语言,学习动漫制作,考教师证等等,只要孩子不闲下来,方华就舍得给孩子投入,“4年算下来,光学习的费用就有8万。 ”

  在家抱狗玩也不愿意上工厂

  现在,方华和丈夫开始着急。“我们年龄大了,离开工作岗位也就是眼前的事儿,不指望儿子给我们养老,但想让他有个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 ”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儿子在一波又一波的毕业生冲击下,变成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待业者,关键的是,他不愿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他爸爸给他找了一份工厂里的工作,但他宣称宁肯在家抱狗玩也不愿意上工厂,对我们的劝告置之不理。 ”因为工作,夫妻俩和儿子的关系很紧张,儿子经常不回家。“孩子就业现在成我们心病了。当初孩子成绩不太好,但不甘心让他去念技校,花这么多钱读了个民办高校,到头来工作的技能都没有,真的很后悔。 ”

  最近,孩子又提出要去日本留学,夫妻俩一商量,尽管觉得时机和孩子的年龄已经不太合适了,但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在日本吃过苦,长见识了,也许就好就业了。 ”

  谁在“啃老”

  ﹙占比﹚20% :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

  10%: 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

  20%:“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

  10%: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

  10%: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

  30%: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30%。

  大连市不爱就业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市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杰谈到“啃老族”问题,他说,调查发现,大连确实存在高校毕业生不爱就业问题。这些人有的是家庭条件比较好,不在乎是否及时就业,有的是无法端正就业态度。“一呆就是一两年,有的甚至两三年。 ”这些毕业生给父母带来负担,同时也让自己失去很多机会。“就业也是一种实践、锻炼,现在公务员招聘和事业单位招聘都会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所以,想找一份理想工作,之前的积淀是非常重要的。 ”

  市人社局提供的数据,本市每年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7万人左右,其中本地生源3.2万人左右。有关人士认为,由于大连城市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回到大连就业,其中就有不少人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使找不到工作,还有一个免食宿费用的家作为自己的后盾。然而这些毕业生没有考虑到的是,不就业已经使自己成为父母最大的负担。 (受访者为化名)记者辛敏娟  来源大连半岛晨报2012.12.19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