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因为山在那里

11年前 [01-04 06:54 周五]

因为山在那里

为什么爬山,因为山在那里

为什么读书,因为知识在那里

这是一个老师先进事迹宣讲时引用到学生的话,我听到这句话非常感动,是啊,如果教育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样的简单纯粹,该是为人生的教育了。其实我一直不喜欢用功利的目的评判读书,我觉得读书有两种境界,一种是为了外部的需要比如:为了获取学历,为了工作需要,为了让自己更有修养谈吐更文明,这些我把他归纳为外部的需要。一种是内部需要,因为知识在那里,如同一个人饥饿了想吃饭一样简单明了。

   想想我的阅读成长历程很有意思,读书之于我就是第二种需要。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我的母亲特别喜欢读书,冬天没事了就读,还特入境,有时放学看她哭着摸泪,我们以为和父亲吵架了呢,结果是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的,或者是为书中的人物的悲惨命运流泪呢。于是我一定要也看个究竟。就这样喜欢上了读书,为和妈妈抢书看说,躲在厕所里一看半天,腿蹲麻了,站起来也要看完。每天晚睡觉前不读几篇文章就睡不着。八十年代农村书很少家里只订了《故事会》,我读完了就是到别家去借书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邻居家订了《儿童文学》我每次必读,再大一点是《少年文艺》,我对这两本杂志的喜爱超过了一切,后来妈妈也给我开始订阅。没书看我就看姐姐她们的语文课本,初中的语文课本我在小学时就看完了,四年极时我借邻居叔叔的《聊斋志异》是半文言的那种版本我看了四五遍还有很多一知半解,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它激发了我学习文言文的欲望。

后来到初中上学我的两位语文老师更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一位是康老师他的父亲是作家,他带我们时只有二十多岁,他很爱写诗,写的也非常美,他常常给我们诵读他发表在<<阿勒泰报>>上的诗歌,到今天我还能想起他读诗时的神情,他的陶醉。他最后一堂课给我们读的是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后来他不顾家庭的反对就离开了我们带着他心爱的女孩走出了那个小山村。我想他该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为我打开了文学殿堂的大门,让我从此对文学无比神往。我后来上大学毫不犹豫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和他有很大的关系。我的第二个初中老师是蒋老师他是属于内秀型的他很喜欢读书而且很爱书读书前总把手洗干净再读,他对书的爱护对知识的敬畏让我佩服不已,他读过很多的书,每次放假前他会给我们列一个书单让我们假期阅读,我开始读中外的名著,《安娜·卡列丽娜》《复活》《悲惨世界》《简爱》等等,我每次读好书也开始洗手,怀着崇敬的心阅读,在这些书里我感受到了知识的高贵,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灵魂在对话。我开始向往书中的真正的爱情,在初二时我读了很多琼瑶的作品,也写了好多的诗。每天我要写日记,我把自己虚幻成一个由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女孩,我对未来充满憧憬,向往我生命里象简一样邂逅我的“罗彻斯特”,开始偷偷的从心里喜欢一个人,把日记涂抹的忧郁动人。

 上高中后学业繁重,我的心思全扑在了学习上,家庭遭遇变故,父亲的离去,累累的债务,贫寒的家境,让我变的哀伤忧郁,我要退学母亲不同意。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偷偷带了一份家教,每天回宿舍都是12点多了,写完作业要凌晨两点多,我拼命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让自己有半点空闲,可就这样在梦里我还是会哭醒,心痛,茫然无助,想想为了我可怜的母亲我一定要好好活着。那段日子我的老师帮助了我,还有我的朋友。我的语文老师在讲《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给了我极大的人生启示,我把那句“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铭刻在了心里。我读《平凡的世界》《简爱》反反复复的读。阅读又一次拯救了我。阅读给我人生以无比的力量。

从此阅读与我成了密友,在家出行手里总是少不了书,寂静的夜晚一个人依偎在床头,在台灯下静静读几篇散文,犹如和一位知己一起端起一杯淡茶静静的品出缕缕的清香……读经典名著如和一个个高贵的灵魂倾谈,他们让我也变成了灵魂的贵族,不肯不愿向庸俗低头。阅读哲学类的文章,常常让我感觉眼前豁然开朗,耳目一新。有时感觉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读书全凭兴趣和爱好。没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知识在那里。如今一家三口都爱读书,读书成了我们人生之一大享受。我希望儿子将来的人生在阅读中也能丰富起来。

洗干净手,打开一页页散发着墨香的书卷,我有开始了一次快乐的旅行……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