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象我这样,从教几十年,始终把学校德育当作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也许,这与我从教的经历相关,18岁走上教师岗位,和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呆了5年。那年头,知识教学要求比较低,因此我有很多的空间和时间来指导孩子们品德和习惯的养成,家长们也很欢迎,我也因德育而成为“优秀教师”的专业户。
被推荐上了中师,读的是“思想政治与语文”专科,把我推到了一辈子吃德育饭的路上。不过,那时候专业思想并不坚定,还想着去教语文,也许是命运吧,最终还是事与愿违,被分配到一所高中教政治,两年后当了团委书记,四年后选送读大专,读得还是政治专科,我这才认了命——就一辈子搞学校德育吧。因此,从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班,我的论文清一色都是关于学校德育的。从团委书记、副校长、校长,学校德育方面的典型介绍少不了都是我亲而为之。
直至如今,我身上能有点光环的也就是德育:德育中学高级教师,教研室德育研究员,富阳市德育指导小组副组长,做了大量的德育课题,正式刊物发表了10多篇德育论文,编写了两本有关学校德育的书,(《情感与理智》、《改造我们的德育》)。教育局有什么德育方面的事,少不了我参加;一到学校,俨然成了德育专家。
本来嘛,学校德育研究算是我的特长,我也准备在退休前再做几项学校德育的研究课题,再写一两本学校德育方面的书(《学校德育大趋势》已经拟好了章节目录),就算完成了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可命运还是捉弄人,2012年,我遇到了饶老师、顾老师、后参加了《中华家庭教育网》指导师课程班,令我一下转到对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上来。
记得2012年9月指导师开班式期间,和顾老师饭桌上聊天,我还很自信地对顾老师说我的研究成果,认为学校德育是5+3+2(学校5,家庭3,社会2),炫耀着我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高明见解,顾老师淡淡一笑说:不止3,不少于8吧。我很不以为然,内心里还在说,顾老师对学校德育研究肯定没我深。
不过,当天下午顾老师的一个报告,彻底转变了我的思想。顾老师对中国教育高屋建瓴的透析,使我觉得忽然看到了一片光明的天地。不是吗?多少年了,学校德育力量越来越加强,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可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快20年了,我们学校德育始终没变的口号是: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而到底针对什么了.至多不过是跟在孩子们的身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已;实效性在哪儿?也不过是有点就事论是、零打碎敲的所谓成果而已。我们的学校德育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而顾老师的家庭教育理论不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听了顾老师的讲座,接着是认真学习和感悟,我终于逐渐明白了:孩子品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长,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学校德育并不是孩子德行成长的主要途径,而只是辅助途径;学校德育无论做得多精多细,终究还在半空中,只有家庭德育才能真正落地。我为我大半辈子学校德育研究的错误路径而悲哀,长叹一声:天哪,我半世劳碌,走的却是一条没有根基的半空之路!
从那时起,我就决定毅然转身,想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来做育人工作,而且在全室教研员会议上作了《鹰的重生》的讲座,表明了转身的决心。
虽然以个人之见,学校德育有其自身的价值,如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爱国主义以及政治品德等,需要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集体中培育,但孩子的个性品德无疑只有家长的个性化教育才能真正发展。而当下引导孩子德性健康生长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素养,努力使家长育人的错误率控制到10%左右。作为德育工作者,只有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技巧作为最主要的工作来做,才是真正实现了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悲哀的转身、沉痛的转身,但也会是光明的转身、幸福的转身!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