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4:呱呱讲座:个案指导中的望闻问切
文/醉梅(练丽丹)
望闻问切:
望:观察。
闻:倾听。
问:提问。
切:诊断。
第一部分:望
望,就是观察。
※观察谁?观察前来咨询的家长或者孩子。
※观察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观察,发现有用的信息,收集第一手资料。因为收集资料是做个案指导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指导权。
※怎样观察?
通过观察外在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内容,表露出的情绪、表达的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观其行而察其言”,从中捕捉到你所需要的信息,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会观察的指导师,能从中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对家长的反映;家长前来咨询的落脚点。
※观察的途径有哪些?
方法一:从咨询互动中观察对方
(1)观察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如果孩子和家长同时在你的面前,你就可以观察到他们的互动模式,初步判断家长是哪种类型的人。
举例一:你发现,你明明在问孩子一些问题,而妈妈就急着抢过话题说,结果孩子没有说话的机会。
提问:
答:
举例二:夫妻俩在描述孩子的问题时,你发现丈夫常常打断妻子的话,或总是反驳孩子,而妻子话比较少。
提问:
答:
后果:
方法二:从咨询心态中观察对方
从和家长的言谈中,我们可以观察家长的表情、动作、说话内容,语气等,可以来帮助我们了解家长的咨询心态和心理活动,了解他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理解程度,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
第二部分:闻。
闻,就是倾听。从听中收集信息和资料。
※什么是倾听?
倾听是个案咨询指导中的基本功,是建立融洽、和谐的良好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关系到对方能不能配合我们,能不能把指导工作进行下去。心理学中说,叫做“听比说重要”。在咨询中的“听”,不是平时聊天中的听那么随意,听到声音,听到话的内容就可以了。指导师是否具备较好的倾听能力,决定着个案咨询的效果。(《个案指导技能第一讲》)
倾听是了解的第一步,关系是指导的平台。没有倾听,就没有正确了解;没有信赖关系,就没有指导的深入进行。
【课堂小测试】
假设你现在在听求助者说话,看看你是否能听出弦外之音:
·我是个失败的母亲。(答: )
·我怎么讲,孩子都不听,我哪不对了?他爸还护着孩子,和他穿一条裤子。(答:)
可见,倾听,是要听出话中有话,听出言语背后的情绪、情感,听出对方的意向、心理活动。咨询中的倾听是高质量的听,是有目的的听,因为最终是为了帮助求助者。
※提问:倾听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答:
1.打断对方的话。没听对方说完,就插入自己的话,对方一个问题还没讲
完,又被你另一个提问而打断,过多的问题让对方无所适从,也容易让对方感觉你对他前一个话题好象不感兴趣,不重视。
2.急于指导。没完全了解清楚,就开始告诉家长要怎么做怎么做。这类家长有的是急性子,觉得自己知道了,了解够了。有的是好人为师,听的少讲的多。这会让家长什么感觉呢?觉得你不理解他。就象同时播放两个电台频道,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非常不和谐,没法再咨询下去。
3.不重视对方的情绪。
4.欠缺倾听中的回应技巧。
倾听中的回应,包括重复性的回应和提问式的回应。
重复性的回应:就是在听对方说话时,肢体,用点头,或者微笑来表示你对他观点的的认同,或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对他讲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言语上,时不时的插上一句简单的话,比如“嗯,”“是这样的。”“对,我也这样认为。”“非常理解。”或者重复对方的话。怎样重复对方的话:
【举例】
家长说:“孩子不听话,光惹事,让你我头疼。”
提问:
答:
好处:你太理解他了。说不准就把你当成了他的知音。这对咨询关系的良好建立有很大的帮助。
提醒:这不是作为手段,或者作秀,而是真正做到理解对方,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他所经历的事情和情绪。实际上,这是共情。在视频课程个案指导技能中有详细讲到如何共情。
第三部分:问
问,就是提问。
※提问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提问,获得答案,筛选出我想要的信息,便于今后的指导。
※提问的方法有哪些?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就是对方不能用几句简单的话回答完。是最大限度地给给对方回答的自由。往往能获得更多的资料。
代表词语:“怎样”“什么”“为什么”“能不能”等。
举例:“孩子学习方面怎样?”“当孩子朝你发脾气的时候,你感觉到了什么?”“你说说孩子为什么说谎?”
封闭式提问:对方可以几句简单的话回答完。对方向我们讲述的时候,有时,他们提供的信息我们一时无法太确定是否正确,就可以通过封闭式提问,进行确认。
代表词语:“对不对”“是不是”“有没有”“是这样吗”
举例:“你是不是觉得孩子不听话让你很头疼?”“你的意思是说,孩子不是喜欢上网聊天,而是喜欢有人陪他说话,是这样吗?”“我感觉出你最近很焦虑,对吗?”
有一种提问也是属于封闭式提问,即选择性的提问。比如:“你觉得爸爸对你关心多一点还是妈妈对你关心多一点?”“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先写完作业再玩,还是先玩了再写作业?
【现场练习】请把以下的话改为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
例1:你是幼儿园老师,你了解到大班的涛涛在家可能和幼儿园表现不一样。但你不知道怎么不一样。你去找家长了解情况。你会怎样提问?
开放式:
封闭式:
例2:你想知道孩子的父母是否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亲子之间的关系如何。
开放式:
封闭式:
※怎样提问?
对于初学者,面对家长或孩子,可能一时间不知道该向对方提问什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想要的信息,找到问题的症结,会有这种情况吗?
【举例】
家长:我的孩子做作业很磨蹭,我说也说了,催也催了。他就是快不了。我都没招了。
提问:你会怎么提问。
指导师1:
指导师2:
指导师3:
点评:
【练习】家长反映说,孩子最近很叛逆。
答1:
答2:
※常见的提问话题有哪些?
我们想了解我们想要的信息,那就大胆的设想提问的话题。尽可能挖掘出最需要的信息。每个个案也不同,这是因个案而异的。只做参考。(《个案指导技能》第三讲)。
·向家长了解,他自身有哪些积极的资源可以利用?
举例:一位妈妈和青春期的孩子亲子关系不怎么好,妈妈说的话孩子不爱听。唠叨,批评,说教都用过,孩子很反感。
启发式提问:唠叨,批评,说教都用过,但孩子还是不听。请想想,我们还可以找到什么方法呢?
·问家长,孩子有哪些正面的一面,比如优点、优势?
·问对方,你到底在意的是什么?或担心什么?
·问对方,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件事利多还是弊多?
·问对方,你最低的期望是什么?
要怎么问,要问什么,这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定。这在《个案指导技能第三讲》中有讲。
总结:
倾听,提问,都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和谐、融洽的信任关系而采取的沟通交流手段,这是指导的前提。如果说倾听和提问手段,是方法,那么,光有方法和手段够不够呢? 不够,还要有好的心态。什么心态呢,就是在交流沟通中,我们要尊重对方,要真诚对待对方,要与对方共情,要积极关注对方。
真诚,能产生信赖,让人感到你的爱心、热情;尊重,实现了平等,让人感到你的可信、可敬;共情,是理解的代名词,让人感到你的贴心,温暖;积极关注,表达了人文的关怀。让人感到你的力量,支持。当家长感到和你交谈中感到舒适、愉快,感到信任,真实,那么,家长更愿意敞开心扉,提供更多的信息,更愿意配合你作出自我改变,更愿意一起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四个是在《个案指导技能第五讲》中专门一讲内容。
第四部分:切
切:就是诊断。
※诊断的目的: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原因,通过上面的望闻问,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找到原因,进一步确认问题的症结。
※分析与诊断的途径:
1.通过提问来分析。
有些问题我们不提问,家长是不会说的。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提问。
【案例】有一次,家长问我,我的孩子很不听话,很贪玩,调皮捣蛋,怎么解决?
提问:
(我的操作:)
问题诊断:
分析:这个提问中有了哪个关键性的提问?
※提问技巧:为什么。
【案例】家长说,孩子偷拿钱,这时你在你的大脑中要快速调出偷拿钱的一系列原因。
提问:
答:
问题诊断:
2.从提供的信息中分析。
家长在向我们讲述的时候,要学会捕捉发现里面的信息,找到家庭教育的错误和问题的根源。
【案例】
家长:开完家长会后,孩子就问老师怎么说,我的回答是:这次家长会妈妈受表扬了,老师说你语文英语进步很大,家庭作业也能完成了,有时做的还很好,但数学科学品社需要加强。老师说你很聪明,只要稍微努力成绩提高10个20个名次是很简单的。”我表扬完了看孩子挺高兴的,却没有一点谦虚的意思。
问题诊断:
这个案例中,就是从信息中发现了家长的问题。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总结:
在个案指导中,望闻问,是了解,收集信息和资料。通过各方面的信息分析,从中发现家长和孩子的问题症结,从而做出诊断,这就是“切”。
望闻问,是“切”的准备工作。
而“切”,又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最终目的是:改变孩子和家长,消除问题。
视频课程中,总共有18讲,《现代家庭教育个案指导》10讲,《现代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写作》8讲。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