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原创】学会放手——释放孩子“自主”空间

11年前 [01-28 14:22 周一]



曾几何时,不经意间竟发现现在的孩子变了,变得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生于富春江畔,长于富春江畔的新桐娃娃,天天面对环绕而过的富春江水,竟有大半不会游泳;周围满是树木和山林,孩子们却不会爬树了;家中有父母长辈的悉心照料,孩子们却不会照顾自己了。我不禁愕然!记得我们小时候,成天在富春江或村中池塘里游泳,玩耍,从富春江这边游到对岸,再游回来,有时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那时,每到小鸟孵蛋的季节,便会约上几个小伙伴,爬上高高的树顶掏鸟蛋,有时还会遇上“树蛇”这等非凡之辈,从树上摔下来自是常有的事;那时……

如今,目之所及,这一切或许只有在我尘封的记忆中才能找到。心中满是迷茫。我不禁问自己: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于是,我一直试着去寻找答案。

直到前不久,和孩子们学了《乌塔》这篇文章,德国的这位金发小姑娘——乌塔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年仅14岁的学生,她竟非常勇敢非常愉快地独自一人在暑假里游历欧洲,而且费用都是自己挣的,这简直是……

在惊愕、不解、赞叹之余,我不由地陷入沉思:作者给我们的小朋友讲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不正是想让我们与乌塔这样的孩子对比一下吗?或许“乌塔”只是一个个案,但却真真实实的警醒了我们。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就是比乌塔还要大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哪儿去都要有家人陪着……而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孩子们,而是我们大人自己。

有时,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可怜。话说“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现状则是,学生、老师、家长统统围绕着“学习”在转,大家都卷入了“分数”的“旋涡”,而孩子们则是这个旋涡的中心,他们不能“自主”的随波逐流。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是成绩,成绩好了就代表一切都好,成绩不好则一票否决,其他方面再好也是枉然。试问,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还有“自主”的空间吗?而在学习之外,他们还有更多的选择吗?至此,恍然间我们明白,现在的孩子缺少想象力、创造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居多,4-2-1的家庭越来越普遍,庞杂的育儿团队围绕着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转。加之由于年轻父母工作等原因,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抚养,长辈们溺爱之风极为盛行。生活上给予孩子几乎是“武装到牙齿”的保护,走路怕摔着,吃饭怕咽着,天冷怕冻着。一切事务采取“包办代替”的方式。但人生中有些弯路是一定要走的,只有经历过了,才能体味失败的痛和成功的悦。帮孩子做事情,并不是越多越好。在关键时刻能指点迷津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大师。

所以,多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做选择,而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样的孩子,才能真正长大。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有时间体味风花雪月、春暖花开、四季更替……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主人公刘溪刚上小学,每天要弹两个小时钢琴,可每次她都极不情愿。有一次,在一个冬天,外面冷飕飕的,她的脚都冻麻木了,回头可怜地望望爸爸,眼神中似乎在问:我可以休息了吗?此时,爸爸严厉的声音传来:“又想偷懒,时间早着呢,接着练。”刘溪回过头时,眼泪就滑落下来了……她心想:真想长大啊,这样我就可以“自己”选择了。就这样,刘溪痛苦地弹了4年钢琴,技术却提升得不快,最后还是放弃了。她为此丢掉了动画片、小人书、橡皮筋、魔方……只要她想玩的,都没能如愿以偿。刘溪现在15岁了,她回想起童年,依旧觉得苦不堪言。

每当想起这个由“爱”而酿成的悲剧,我不由得联想到,在今天,有多少孩子也像刘溪一样,生活在父母或教师苛刻的“爱”中?又有多少孩子,在不久的将来,是否也会重演类似的悲剧?

孩子在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里,会变成一个发现者、创造者,实现自主成长。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不去干涉、管制,让孩子通过自主成长,完成意志的转移,智力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教之道】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