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原创】你尊重孩子了吗?

11年前 [01-28 14:23 周一]

  

    场景一:父亲和朋友在聊天,儿子在边上自顾自的玩着,不经意间,儿子插了一句。此时,父亲生气的说道:“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一边玩去”。孩子听完,便悻悻的走开了。

  场景二:孩子在家做作业,母亲在一旁陪着。这时,孩子的一个好朋友来找他玩。妈妈见此状况,便对孩子的好朋友说:“XX在写作业,你别找他玩,回去吧。”孩子无奈的看看妈妈。

  场景三:早晨起床,妈妈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给孩子穿,孩子说不喜欢,想穿绿色的那件。这时妈妈说:“小小年纪挑三拣四的,快穿上。”结果,孩子在极不情愿中穿上了红色衣服。

  看到这些场景,你是不是会觉得很熟悉?似曾相识?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可你真的做到了吗?你尊重孩子了吗?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习惯了居高临下的面对孩子,以权威的姿态去教育孩子,甚至是以此压制孩子,而且不容辩驳。

我想,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可就是这一份爱,或许让我们习惯了包办代替,挡在孩子的前面为其遮风挡雨。孩子穿什么?做什么?学什么?玩什么?甚至说什么?都是父母长辈在代替……想想不禁让人不寒而栗,你能包办孩子一生?代替孩子一世吗?你可知道,在你所谓的“保护”之下,孩子也许多了一份你所认为的安全和安心,可同时你也剥夺了孩子独自面对生活,锤炼自己的机会。孩子就像温室长大的花草,再也经不起任何风雨。

这样的爱,能给孩子吗?

  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和家长对孩子们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去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闪光点;不要逼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你难道忘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当众去指责孩子,孩子虽小,确有极强的自尊心。尊重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育的“切人口”,不懂得尊重孩子,你的任何教育都无从谈起。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孩子们却说,爸爸妈妈总是逼着我学这学那,一点儿自由都没有,真没意思。为什么孩子备受宠爱,却反而感受不到快乐?为什么家长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来替代孩子的主观需求,忽视了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自由创造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才能使孩子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尊重孩子,就要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家长的责任在于引导孩子的行为合乎社会的规范。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内容,父母应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许孩子会摔倒,会失败,可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摔倒和失败中,孩子学会了独立。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尊重孩子,还要从细节入手。

有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上课举手,要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是当老师要他回答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感到非常奇怪,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此话一出,老师感到了学生那颗强烈的自尊心。于是,他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你会就举左手,不会时就举右手。     

以后上课时,老师每看到他举起左手,就尽量给他机会让他回答,而看到他举右手时就不让他站起来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应用到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身上。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不是一个凭空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是尊重。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之道】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