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别让孩子的心继续流浪

11年前 [03-13 22:24 周三]

                                                                                                                别让孩子的心继续流浪

                                                                                                                                 ——豆豆的家庭教育个案指导

事件一:

“大姑姑好!”

“六一”儿童节,我正带着自己的学生,参加市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个清清亮亮的小女孩跑过来,闪着笑脸,和我打招呼。

“豆豆真乖!”我不禁夸奖道。豆豆是我堂弟的女儿,平时接触不多,现在读小学三年级。在数百人聚集的剧院里,远远看见我,竟能主动跑过来,向我问好,我心里挺赞赏的。

事件二:

“葛老师,豆豆昨天又和人打架了。”豆豆上初中了,老师知道豆豆是我堂侄女,有什么事,总是先向我“告状”:作业不交,旷课,和老师顶嘴……

我急忙问怎么回事,有没有把同学打坏了。老师絮絮叨叨地向我介绍事情的原委。虽然老师说得很委婉,我还是听出来,豆豆有早恋的倾向了。

事件三:

“气死我了,以后再也别让我来接她!”豆豆的爷爷(我的伯父)气得脖子老粗脸孔通红,坐在我办公室沙发上呼呼地喘气。

我端上茶杯,耐心地听他讲述事情经过。

原来,今天爷爷来接豆豆,豆豆竟然书包也不背回去,空着手就走出了教室。一走出教室,就向爷爷要50元钱。问她要钱干什么,她又不肯说。爷爷数落了她几句,豆豆竟然把爷爷骂了一顿,还说要找人“修理”他。当着那么多师生的面。爷爷恨不得扇他一个耳廓子,终于还是忍住了。

总体描述:

豆豆小时候是个非常乖巧也很阳光的女孩。但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豆豆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不爱学习。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出现了迟到、作业不交等情况。到了初中,旷课、顶撞老师也成了家常便饭。成绩明显下滑,成为了班级的“学困生”。二是爱慕虚荣。在同学中,以“大姐大”自居,时常以小恩小惠收拢班级里的一些男女生;对不跟从自己的同学,则冷嘲热讽,甚至对这些同学找茬整事。三是出现早恋倾向。虽然还是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却经常和社会上一些青年接触,一身社会青年的做派。有时候是装出来的,有时候是不自禁地流露的。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化名:豆豆     性别:女    年龄:14

父母情况:父亲,初中文化,个体经营者,经营情况不佳;母亲,初中文化,某商场营业员。父母感情冷淡。

爷爷奶奶:爷爷,退休干部,退休前在公安部门工作;奶奶,家庭妇女。

姥姥姥爷:农民,豆豆是唯一外孙女。

二、个案分析

1、孩子的基本经历

豆豆出生以后,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除了喂奶,对豆豆基本不管不问。到豆豆断奶以后,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几年后,爷爷的第二个儿子结婚,有了孙子,也要住在爷爷奶奶家里。爷爷奶奶精力有限,豆豆也读了小学,爷爷奶奶觉得也已经“尽到了义务”。于是豆豆由姥姥姥爷接管,住到了姥姥姥爷家里。

2、家庭教育表现的主要问题

应该说,豆豆身上出现的问题,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是主要因素。

1)父母亲的“啃老”让孩子丧失了“自强自立”的榜样。豆豆的爸爸虽说是个体经营者,但从一开始,就经营得惨惨淡淡。期间也更换过多个行业,但并没有什么好转。事实上,还是由于用功不勤经营不善。于是很多时候,豆豆的父母也就依赖上了豆豆的爷爷奶奶。不仅豆豆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豆豆的所有开支由爷爷奶奶负担,甚至家里稍有大的开销,豆豆父母也是向豆豆的爷爷奶奶伸手。再加上父母对豆豆的生活基本不管不问,因此可以说,豆豆的父母在豆豆的心目中毫无地位。豆豆有时候甚至对父母嗤之以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而豆豆的父母从“老师”这个角度来说,明显是失败了。父母的“啃老”,让孩子丧失了自强自立的“榜样”,更重要的是,由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低微,更使孩子丧失了人生信念中的支柱和脊梁。

到豆豆读四年级以后,父母的关系也日渐冷淡。从争争吵吵发展到双方冷落冰霜形同路人。豆豆偶尔回到自己家里,满心期待着父母的关爱,期待着家的温馨,结果却是满屋的冰凉。几次这样的经历以后,“家”对豆豆已经毫无吸引力,甚至经常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多余的人。自己的存在,对谁都不重要。

2)爷爷的严格为孩子建立了规矩,但过早的“松绑”使得这种规矩前功尽弃,还出现了更大的反弹。应该说,豆豆在爷爷奶奶家度过那几年还是比较正常的。爷爷退休前在公安部门工作,加上豆豆爸爸的“不争气”,使得爷爷对豆豆管教甚严。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也因为爷爷退休在家,有比较多的精力来关注豆豆。因此那个时候,豆豆的成长与发展也是比较正常的。然而到了豆豆四年级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爷爷的第二个儿子结婚生小孩了。两个儿子,一碗水得端平。给老大带了这么多年的女儿了,现在也该给老二带带孩子了。何况,老二生的还是个儿子,爷爷有孙子了!豆豆虽然还是住在爷爷家里,但明显地感觉到了一种冷落。爷爷奶奶毕竟年纪大了,带两个孩子,自然是疲于应付,再也少有精力来关注豆豆。而有时候,爷爷奶奶对自己两个儿子的怨言也难免会在豆豆面前表露出来。豆豆觉得,自己又是一个“多余”的人了。也就在这个时期,豆豆开始表露出叛逆的性格来,不再服从爷爷的管束。爷爷奶奶也无暇关照,原先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性瞬间崩溃。

3)姥姥姥爷的溺爱,使得规矩松绑后的孩子失去了原有的标准,导致了信念的错乱。豆豆住到了姥姥家。姥姥姥爷原先都是农民,而今“大开发”,成了拆迁户,闲了,也有钱了。对豆豆的到来,自是满心欢喜。似乎要补偿前几年对豆豆的“亏欠”,对豆豆所有的要求,不管正当不正当,都是百依百顺。甚至豆豆与同学闹点小矛盾,姥姥姥爷也会颠儿颠儿地跑到学校,找老师理论,找同学“教训”。毕竟还只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什么是“是”与“非”,什么是“对”与“错”,根本就还没有自己的标准。豆豆甚至觉得,以前自己在爷爷奶奶家里的那些日子,经历的都是折磨,受的都是委屈。在这里,她似乎不再是“多余”的人了,而她的心却已经迷失了方向。

综合豆豆的经历和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过程,我们发现,作为一个孩子,在其短短的人生旅程中,经历了三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标准”教育方式。且不说这些教育标准教育方式谁是谁非,单是这些各自为战相互拆台的教育过程就已经使得孩子的心无所适从,迷失了方向!孩子的人有了住处有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孩子的心却在无依无靠茫无目标的荒野流浪。

三、个案指导策略

虽然不是豆豆的老师,但毕竟豆豆是我的堂侄女。何况,看着豆豆爷爷满头的白发,看着豆豆爸爸求助的眼神,我也不忍推却。我接受了对豆豆的“辅导”——实际是对豆豆的家庭教育者的辅导

指导过程一:与豆豆爸爸的一次长谈

主题:你的言行,是对孩子最直接的教育

出于我“堂姐”的身份,加上我“教师”的角色,与豆豆爸爸的谈话,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我让他分析了他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分析他把对女儿的责任推给别人,自己对女儿的生活、学习的漠不关心;分析他在女儿出现问题后对女儿的空洞的说教、责骂。我告诉他,父母亲的言行才是对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父母给孩子多少关注,孩子就能感受到多少温暖,而这种温暖这种爱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原始的动力和支柱。

“我现在怎么办呢?”看着豆豆爸爸满脸的愧色和无助的表情,我也不觉有些心酸。我给他开出了一剂药方:首先是要宽容。给孩子回到你身边的欲望和空间。只有你真心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你,亲近你;也只有孩子接纳你,亲近你,你才有对孩子教育的机会。其次是要“正己”。孩子也许并不奢望正己的父亲是亿万富翁,是英雄是伟人,但肯定希望自己的父亲是有精神的,是有目标的,是勤勉向上的。有了这些,再加上对孩子的爱,即使父亲只是个捡破烂的,在孩子的心中,也是伟岸的,高大的。即使孩子小的时候意识不到,等他长大的时候,也会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的。再次是,与孩子共同反思相互检讨。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只要父亲有勇气和孩子一起,与孩子平等相待,孩子肯定会有所感悟的。

看着豆豆爸爸沉思着离开的背影,我相信,这第一次的指导,会有收效的。

指导过程二:与豆豆爷爷奶奶的一次家常

主题:义务有完结的时候,爱却不能刹车

对豆豆爷爷奶奶的指导,很让我纠结。毕竟豆豆的爷爷奶奶是我的伯父伯母,我可不能像对待堂弟那样开门见山连责怪带说教。机会还是来了,一个节日,伯父打来电话,让我上他们家吃饭。我知道,他们肯定也有话要向我诉说。带上一点小礼物,我就登门了。

豆豆的爷爷奶奶先说起了豆豆的话题。豆豆小的时候多么听话,与爷爷奶奶是多么亲近,而现在是那么不乖那么让人失望。而与爷爷奶奶更是有仇了一般,特意去接她来吃顿饭都不肯。看得出来,爷爷奶奶对豆豆还是充满着牵挂充满着失落的。

我也趁机给爷爷奶奶分析豆豆的经历分析豆豆的心理感受,分析豆豆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家庭原因、心理起因。当分析到爷爷奶奶有了孙子,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了孙子身上,而对豆豆这个“孙女”疏于关注的时候,爷爷的神色凝重起来,“唉,现在的孩子心思真多。”爷爷叹息着,“也是我们粗心了。”

我点到为止,并没有再多说什么,更没有为他们开“处方”。我相信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毕竟伯父是公安出身的呢。我也相信,他们很快就会做些什么。“义务有完结的时候,爱却不能刹车。”我只是在自己心里这么说道。

指导过程三:借学校老师名义的一次家访

主题:女孩富养没错,却不能失了方寸

对豆豆姥姥姥爷的指导让我有些踌躇。虽然见过他们几面,但毕竟不熟识,话该从哪儿说起呢?考虑了好久,还是决定上门沟通。上门的时候,我特地拉上了豆豆的班主任。这样,我就有了“家访”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班主任上门,豆豆姥姥姥爷还是有感觉的,肯定是豆豆有“事情”。班主任和姥姥姥爷简单地说了一些豆豆的情况后,我正式“上场”。今天我采用的是“避重就轻”的策略。不说豆豆的问题,只谈社会上对小孩培养的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女要富养。”我完全同意姥姥姥爷“女要富养”的观点,我也认可现在,姥姥姥爷有“富养”的条件。然后,我开始给姥姥姥爷分析,什么是“富养”:物质上可以富一些,但精神上却必须有要求有规矩;富养不等于百依百顺毫无节制;富养更不等于放纵她的一切,甚至连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道德底线都不能保守。有了前面的“赞同”垫底,豆豆的姥姥姥爷还是挺接受我的“指导”的。

临走,姥爷握住我的手说道:“她姑姑,我知道你们今天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会按照你说的去管束豆豆的。还希望你们多来来,多提醒我们。”我感觉得出来,他说的是真心话。走出姥姥姥爷的家门,我松了口气。对我来说,指导难度最大的一关算是突破了。以后我真的还会多来的。

指导过程四:与班主任的私下研讨

主题:别急,给孩子时间

    与班主任的沟通比较轻松。一者我于班主任私下关系不错,说话比较随便;二者,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让豆豆转化,往好的方向发展。我把豆豆的全部经历所有的困惑一五一十地告诉班主任,好不遮丑也毫不隐瞒。班主任听完我的叙述,也深有感触。一个十五岁的女孩,经历并不坎坷,却有着如此复杂的心理感触,如果不是真正了解的人,还真是难以想象难以体会。“真是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家庭的问题啊。”班主任感叹道。“别急,转变还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我们的耐心。给豆豆时间,我相信她会变好的!”我告诉班主任。班主任点点头。她理解了我的用意,同时也理解了豆豆。

指导过程五:我不参与的一次聚会

主题:让孩子有家,还要让孩子的心不再迷失

终于访遍了豆豆的“家”。我稍稍松了口气。听班主任说,这段时间来,豆豆好像有些变化。与同学间好像没有那么蛮横了,也很少迟到,有一次迟到,还给班主任打电话请假!下课时间,也不像原来那样咋咋呼呼了,反而有时候,会坐在自己座位上沉思呢。我感到欣慰。我知道,我还要再做一件事,就是让豆豆的那么多“家长”再开一个家庭会议,会议的主题当然是豆豆,会议的目标是让豆豆的那么多“家长”统一思想、统一要求、统一爱的尺度(这也许不可能,但尽量吧)。

我打电话给豆豆的爸爸:“你安排一下,请豆豆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当然还有你们自己一家一起吃顿饭吧。”“那你来吗?”豆豆爸爸问道。“我就不来了,我来会给豆豆压力的。”我说,“你知道怎么做的。”

我置身事外了。置身事外,也算是“指导”吧?

我还想起来,我至今还没有给豆豆正面指导过。我知道,对豆豆的正面指导已经不重要了。也许,她永远都不会知道,在她的人生经历中,在她走过的弯路上,她的“大姑姑”曾经给她使过力,曾经影响了她的人生走向。这也不重要了,是吧?何况,对她保守这个秘密,也许对她的人生更有好处。

四、个案指导成效

几个月过去了,这几个月里,很少听到老师再到我这里“告状”,相反的是,豆豆的班主任经常向我“汇报”:豆豆这段时间作业都进步很大,也不再迟到旷课了。豆豆的考试成绩又进步了。豆豆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代表学校参加了市里的合唱比赛呢。期末的时候,豆豆还被评为班里的行为规范标兵,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

豆豆的爷爷还是经常回来接豆豆,每次来接的时候,也会在我的办公室坐坐。他也为豆豆的进步乐开了花呢。

我没有再特意去了解豆豆的进步。我知道,当她已经走出了人生的那个低谷,迈过了人生的那道坎,那么我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触摸她的伤口。该淡出的时候,我们必须选择淡出。

五、个案指导体会

对豆豆的个案指导,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1、个案指导也是要讲究策略的。在对豆豆的个案指导中,由于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面临着不同家庭不同“家长”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我也曾经犹豫过甚至退缩过。但是,当我一遍一遍地梳理豆豆由一个乖孩子变成一个后进生的原因的时候,对豆豆指导的策略也一次一次地清晰起来。可以说,在对豆豆的指导过程中,每一次的指导,我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设计,甚至在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话该怎么说,我都打好了腹稿;对不同的家长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的态度,我心中也都有不同的“预案”。“策略”可以说是我在对豆豆的指导中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

2、对症下药是个案指导的关键。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因素。可以说,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是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和套路的。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症结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和方法。更多的时候,问题孩子的“问题”多种多样,但根源就在某一点或某几点,把根源找到,从根上解决,那么孩子的众多“问题”也就都有了解决的希望。

3、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中,要把握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者只能是对问题孩子的相关因素进行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甚至横加干涉。要甘于充当孩子成长的“幕后英雄”,充当“次要角色”。在对豆豆的家庭教育指导中,我一直没有和豆豆正面接触,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对孩子的空洞说教,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真切的感受和变化。

4、要理解孩子在转化期的反复,给孩子耐心,给孩子时间。家庭教育的指导不是一剂能够药到病除的西药,而应该是一剂温和的中药。在指导过程中孩子出现的反复,既要理解,更要宽容。继续查找反复的原因,针对原因继续采取策略,终究会水到渠成。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