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反思、学习——走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
新学期开学已两周了,看看儿子的表现,总觉得有把火在胸间燃烧:开学第一天交完费,儿子告诉我:“妈妈,我还有一个寒假作业还没完成”;跟儿子谈起着新学期参加兴趣组的问题,儿子却不愿意继续参加已经连续参加好几期的乒乓球训练了。跟他列举参加乒乓队的好处,儿子说不过,竟甩出这么一句话:“要我参加,我就离家出走”。再看新学期上学后的表现,儿子回到家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叫他做作业,他说要吃东西,一吃东西就咪咪摸摸吃上了一个小时。连续几天,一点点作业就要做到8点30,还哪有时间学围棋,看书呀。数学老师反映儿子在校作业错误率也高起来了。我自己也发现了,每天的回家作业,孩子总有错。有一次孩子经撒谎了,他很开心地告诉我我不在学校的那天,他吃了很多饭。其实呢,只吃了一点点。哎,想想上学期那个勤奋好学,听话懂事的儿子,我越加火。于是,这段时间家里经常能听到的声音是:“儿子,快点做作业”“你怎么还没做好呀”“你再磨磨蹭蹭,妈妈下次不给你买零食啦”诸如此类的话。坐在办公室,我也忍不住抱怨起这一切。没想到受到同事一致的批评:“孩子会撒谎,肯定是你对他太严厉了!”“男孩子,别管得太细,要粗点!”“XXX,你要好好反思,孩子有问题肯定是家长有问题在那!”“你儿子不是挺好的,你对儿子的要求太高了。”“.......”同事们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我一下子静了下来。是啊,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这还是我告诉同事们的呢。就在今天,我还跟一家长交流孩子这学期的表现退步的原因时,提醒家长好好回顾一下自己有哪些处理方式不对。怎么临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我就忘了呢。
晚上,我躺在床上,好好地回顾一遍这段时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我发现当孩子犯错时,我的表现一个字概括“凶”,两个字就是“指责”,简单粗暴。从孩子寒假作业拖拉到开学了还发现作业未做,从孩子嘴里冒出“离家出走”的话语,从孩子每天作业的拖拉,作业的粗心等等,我好像看到的都只是孩子的不足。那么孩子是不是只有错误呢,肯定不是的,过年刚九岁(周岁才七岁)的儿子已经学会了使用煤气灶,自己用平底锅煎里脊肉,煎荷包蛋;自己一个人独立倒开水洗脸刷牙洗脚;会像个哥哥一样照顾妹妹,学习上上课认真专注,语文写字端正漂亮等等。可是我却很少去表扬他。再看看孩子犯得这些错误。我难道没责任吗?毫无疑问,不是的。就说孩子寒假作业拖拉,平时作业拖拉,都与我们家长没有合理安排好孩子假期学习生活有关,如果我在假期早早和孩子约定规则,每天做掉多少作业,一是孩子的习惯培养好了,二是根本不会出现作业拖拉的问题,开学了,孩子也能很快地适应开学后的学习节奏。而我恰恰相反,寒假里带着孩子天天睡懒觉,生活没规律,也不提醒孩子做作业。怪不得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啊。虽然孩子的独立能力,我在培养,也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做作业我从不陪同)但孩子毕竟还小,还只上了一个学期而已。我给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想通了这一切,第二天我就跟孩子商量着:“儿子,今天你能争取在7点之前把家庭作业做好吗?”儿子答应了,虽然最终是在7点20几分完成的,但我还是肯定了孩子的进步,儿子也很开心,并答应明天继续努力。就这样,儿子一天天进步。一年级的孩子背课文的作业经常有。以往,儿子背错,我总用命令的口气跟他说:“快去多读几遍!”儿子总不乐意。于是我又开骂。这一天,儿子又有一个背书作业。背了几遍总有地方背错。我笑着对儿子说:“儿子,你的背诵很有感情,就是有几个地方不熟练,你能再准备一下,让妈妈听到一次既有感情又熟练的背诵吗?”儿子笑笑。我笑着追问:“能给妈妈这个机会吗?”儿子笑着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儿子果真背诵得很棒。
今天,我再次回过头来看看近期家庭的生活,发现笑声常在耳边萦绕。我不由得想起醉梅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的话:
“天下最疼最爱孩子的人,他的名字叫“父母”;
天下最容易伤着孩子的人,他的名字还是叫“父母”。
当,或者不当,我们都是父母;做,或者不做,我们也都在教育。
正如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世上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做父母会出错,所以需要学习;做教育会走弯路,所以需要时间来纠正。”
让我们所有的家长以这句话共勉。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