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赏识你的孩子——家长培养孩子成才的秘诀

11年前 [04-07 20:23 周日]
 

现在我们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那么,怎样使自己的孩子成才呢?那就学会赏识你的孩子吧!

什么是赏识教育呢?赏识教育,就是从激励的角度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共性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首皆是:一个做饭的人,会因有人夸赞自己的厨艺而置劳累于脑后,而且会不顾繁杂辛苦还能花样翻新;一个总经理,会因董事长的几句赞许而竭尽全力为公司效力等。由此可见,赏识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

其实,赏识教育是我们每位家长本来就有,却未曾发现,都曾经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活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家长只问分数好不好,不管孩子心情糟不糟,就像农民种庄稼,只问庄稼高不高,不管叶子黄不黄。心理学专家认为,家长发自内心的赏识教育会让小学生充满自信。无论孩子的成绩如何,您都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将孩子的闪光点通过赏识放大,帮助孩子树立信念,这才是教育孩子正确的做法。下面我给大家读一封儿子写给妈妈的信,题目是《请您尊重我的理想,好吗》:

妈妈:

  我特别想知道:在您的心里,我真的是个很差劲的孩子吗?您为什么这样打击我的理想呢?

  这学期的科学课上,老师讲杠杆和滑轮,我特别感兴趣,也听得很认真,我觉得终于有一科我喜欢的课程了。当天的家庭作业是找出生活中用到杠杆和滑轮的例子。很多同学都到网上直接找答案。但是我回到家没有这么做,我认认真真地从厨房到客厅、从卧室到阳台,一间间地找出了用到杠杆和滑轮的物品。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因为只有我的发现成果是班里最多的。科学课里有很多很有趣的知识,我越来越喜欢上科学课,我的科学课成绩一直是班里最棒的。

  有一次,老师对我说,我在物理现象上很有悟性,有成为物理学家的潜力。听到老师这番话,我差点儿高兴地跳了起来!慢慢地,物理学家就成了我第一个远大的理想。当我把理想告诉您,您却嘲笑我说:“没见过哪个物理学家的数学成绩是不及格的。你的数学成绩那么差,还想当物理学家呢?别让人笑话了。”

  妈妈,我知道我成绩不太好。可是,我已经开始努力学习了。难道您就不能不打击我的理想吗?

  妈妈,我希望您能看到我所做出的努力。妈妈,即使您不能给予我肯定和赞赏,也请您尊重我的理想,好吗?

  您的儿子:小逸

  例子中小逸的妈妈无疑没有注意到小逸身上的闪光点。她只是把目光锁定在小逸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孩子内心正在发生着的变化。也许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因为有了远大理想而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却是值得家长鼓励和肯定的。然而,这个时候,妈妈的冷嘲热讽将孩子的满腔热忱扑灭了。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进步,另一方面却在打击孩子。这样的家长确实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

  在孩子的理想世界中,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孩子的理想是他精神世界的一种向往。而家长适时地发自内心的赏识,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坚定地向着理想前进,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内心真挚的爱,从而增强孩子对家长和家庭的信赖感。家长一定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学会利用赏识孩子的方式,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就让我们换种方式来爱孩子吧。

  1.赏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源自内心的爱

有这样一个家长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孩子的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较差学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由此可以看出:一句鼓励的话,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相反,一句负面的话,可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

所以,在此也提醒我们的老师们在说话的时候注意方式,对孩子多些赏识,少些批评。也希望我们的家长们在和老师沟通后,知道了孩子的缺点,但是回去后不是打骂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些鼓励,一些鼓励性的建议和希望。

  2.赏识孩子,别让高要求吓退孩子的理想

  苗苗特别仰慕那些设计出漂亮衣服的时装设计师,她跟妈妈说:“以后我也要当时装设计师。”妈妈听了很高兴地说:“这个理想真不错。不过,当时装设计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要学习绘画,还得掌握色彩搭配,一流的设计师通常都精通几门外语。我看还是先给你报个绘画班,然后你每天背50个英文单词来打基础吧。”苗苗听到妈妈说的话,心想:当服装设计师要求那么高,还是算了吧。

  没过几天,苗苗看到电视里的律师很神气,就跟妈妈说,她以后想当律师。妈妈听了还是很高兴,鼓励她说:“当律师好啊!我全力支持你!不过当律师要求背好多的法律条文,对记忆力要求相当严格,法律条例是不能出一点儿差错的。如果你想以后当律师,那从小就要准备。要不从今天起,你每天背两篇课文吧,这样能锻炼记忆能力,为你今后当律师打下基础,以后你就不会感觉那么吃力了。”苗苗听了后,又默不作声了。从那以后,苗苗就不再对妈妈说她未来的理想了。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家长赏识孩子的理想也是有方法的。不能单纯地只说“好”、“不错”、“真棒”这类空泛的话,这会让孩子对家长的态度产生质疑,怀疑家长是否在敷衍自己;也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潜质,将理想的现实要求,直截了当地向孩子提出。因为孩子的理想并不成熟,只是一种对自己所崇拜事物或人物的向往,太过严苛的要求只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进而让孩子放弃自己的理想。

因此,家长在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揣度分寸,谨防过犹不及的现象发生。

  3.断然否定孩子,不如切实了解孩子的想法

关于教育孩子,我认为首先做家长的要明确,你们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当家长般的树立权威似的教育孩子,还是要当孩子好朋友般的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影响孩子。据我所知,很多家长想知道孩子的想法的目的是想要控制孩子,怕孩子学坏,并不是真的想要做孩子的朋友去理解孩子,喜欢与孩子沟通。只要知道孩子没有学坏,似乎做家长的就放心了。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家长总是用父母的口气问孩子:“学校最近发生什么事情了?你学习怎么样?同学怎么样?。。。。。。”然后就开始长篇大论的对孩子说要认真学习的重要性,直到说的孩子哈欠连天表现出不耐烦。这个时候大人也无奈,孩子也无奈,似乎这根本就是人类和外星人的沟通。

作为家长,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不要做那种靠树立父母权威而让孩子屈服的父母,而要做靠与孩子交朋友而让孩子接受并喜欢的父母。

要让孩子喜欢你,方法很简单。我是这样做的:我女儿非常喜欢看动画片,我也喜欢看。我就和女儿一起看她喜欢的动画片,并和她一起评价,讨论,说笑,甚至一起唱动画片里的歌。而在看动画片的同时,我就会开始注意对她进行教育了。比如我们看《灰姑娘》,我就会一边看一边说:“你看灰姑娘多勤劳,你看她多能干,正是因为她勤劳能干,所以仙女才会帮助她去实现她的梦想。你再看她那两个姐姐,又懒又馋,还爱撒谎,仙女当然不会帮助这样的坏女孩儿了,所以她们就越来越难看,而灰姑娘就越来越漂亮,不但外表好看,而且她心底也善良,对不对?所以你是想做灰姑娘这样的能干的女孩子,还是做那两个又懒又馋又难看的坏姐姐这样的女孩子呢?”这样,孩子的美丑观慢慢的通过她喜欢的和她能理解的方式一点一滴的建立起来。这样的教育,我会经常的在看任何她喜欢的动画片中对她渗透。我从来不单独把她教育一顿,因为那样的效果不会好。

给大家再讲一个案例:在接然然放学的时候,妈妈听到小朋友们都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剧情,就问然然:“你最想成为《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哪个角色?”

  然然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想当红太郎手里的平底锅。”

  然然妈妈惊讶地看着然然,实在搞不明白,别的小孩都想当聪明的小羊,为什么然然的目标居然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平底锅。她生气地对然然说:“真搞不清楚你到底怎么想的,居然要当个平底锅,那么多好的榜样你不学,竟然没出息到要当一个平底锅!真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然然看到妈妈这么生气,不明白哪里惹妈妈生气了。弄得然然以后都不敢跟妈妈一起讨论动画片了。

显然,妈妈在面对孩子的理想时,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把目标锁定在不起眼的人物身上。实际上,大人不能理解的,恰恰反映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可能然然是这样看平底锅的:因为平底锅是惩罚灰太狼的一种工具,是每集必不可少的剧情调节剂。孩子所向往的是平底锅内在的存在作用,并不是家长以为的“没出息”的平底锅。妈妈没有深入了解然然的真实想法,就对他进行了断然批评,这无疑伤害了然然的自尊心。

即使孩子的理想榜样有偏差,家长也不应该妄下断语。家长要了解清楚是什么让孩子产生了这种期望。要让孩子知道,不能以这种榜样为目标的原因,而不要命令孩子“不可以”,否则孩子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后他就会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就会变得沉默寡言。那么,我们就不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了,也就没有办法对他进行教育了。

然而,赏识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一味地赏识,就可能使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所以,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如果无原则、无限度地赏识,则会使孩子整日沉浸于孤芳自赏中,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假象,而对现实中的自我认识不清,缺乏自我完善的动机与行动。

  其次,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发挥其有效性的重要心理前提就是: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权威的认可和鼓励,而家长在孩子眼里恰恰是权威。因此,家长的一味赏识很可能造成这样一种结果:孩子的努力是为了获取家长的赏识,而不是从自己的行动与进步中获得自我满足。

  如果家长善于批评孩子,懂得适时用批评来规范孩子的人生,批评则会成为一种智慧,一种勇气。正确的批评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明智的判断和对现实的高度警醒基础之上的,能够使孩子对现实中的自我有正确认识,对自我发展保持清醒的警戒。在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中母亲的“精彩极了”给了巴迪写作的信心。父亲的“糟糕透了”,虽然当时使巴迪陷入痛苦失望之中,但是几年以后他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正是有了父亲的严厉和批评,巴迪才能在写作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所以,完整的家庭教育,既要有人说“精彩极了”,也要有人说“糟糕透了”,这样才能使孩子把握住人生的方向,扬帆远航。

每个孩子都需要赏识,但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赏识”。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但对孩子的赏识也并非是多多益善,赏识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它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所以,父母对待孩子的赏识一定要适中,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把握好轻重。

  总之,赏识是一种认识和欣赏,是一种理解和信任,更是一种激励。它是在差异和尊重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良性的教育方式。我们施教者需要能够真正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让孩子心灵的苗圃普照阳光,彰显个性,释放潜能,茁壮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