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系列二十二:标签效应

11年前 [04-18 14:43 周四]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系列二十二:标签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在特定的情绪环境或其他条件下,某些心理和行为出现的具有规律性的反应和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效应是一种潜藏在人脑中的潜意识能量。尊重潜意识、了解一些孩子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应该善加运用或尽量避免的心理效应,会使您的教育更有效,孩子更健康!

那么,我们就从一系列家庭教育片段中来分析咱们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都遵循或违背了那些教育的心理效应:

片段: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在孩子上学时,三次参加家长会的经历。

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住。你最好带他上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饭。

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泪,然而回到家,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21名。”说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发现儿子在等她,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第一批录取,儿子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对跟过来的妈妈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也知道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了什么,是你不愿意伤了我的自尊心,让我能一直坚持下去,谢谢你妈妈……”

孩子成功的原因是妈妈巧妙运用了“标签效应”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孩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曾雇佣了一批不三不四的社会闲杂人员,到前线打仗。这些人纪律散漫,不听指挥,于是当局请心理学家来帮助管理他们。

心理学家和他们谈话后,要求他们每个人每月给家人写一封信。当然,他们很高兴,但遗憾的是不会写。于是心理学家把信的内容替他们拟好,要他们照抄一遍就行了。信的内容大体是告诉他们的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创立了多少的战功。

这样坚持了半年后,奇迹发生了:这些士兵一个一个变了样,真的像信中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了。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就是那“勇敢”、“守纪律”、“立战功”的标签的作用。在心理学中,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而使其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叫做“标签效应”。

透视片段的故事,说明这位母亲是伟大的,她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是艺术的,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始终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也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