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系列二十四:定势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在特定的情绪环境或其他条件下,某些心理和行为出现的具有规律性的反应和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效应是一种潜藏在人脑中的潜意识能量。尊重潜意识、了解一些孩子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应该善加运用或尽量避免的心理效应,会使您的教育更有效,孩子更健康!
那么,我们就从一系列家庭教育片段中来分析咱们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都遵循或违背了那些教育的心理效应:
片段:许多母亲都有这样地感觉: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怎么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先那个顽皮和你无话不谈地孩子变成了沉默无语地陌生人;原来懂事听话的孩子,变得逆反任性;原来看到你严肃低沉的样子时,会害怕老实的孩子,反而变成家长要看孩子的脸色了。对此,家长们苦不堪言,疑惑是谁偷换了我的孩子?家长的痛苦、家庭的不合其主要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由于家长的心理定时造成的。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科学家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一些蜜蜂和苍蝇放在了一个大的透明玻璃瓶里,然后将瓶子横放在一间黑房子里,他们在瓶底的一面点亮了一盏灯,瓶口是在黑暗中的但是敞开的。过了几个小时,瓶里的苍蝇全部从瓶口处飞了出来,可蜜蜂始终挣扎着不断创击瓶底,无法从瓶子里飞出来。原因就是,蜜蜂比苍蝇智商高,它们认为有亮光的地方,就是有出口的地方,而苍蝇没有这个定势思维,它们在瓶里到处乱闯,很容易误打误撞地冲出瓶口。
英国曾做过一个测试,他们出了一个问题:有三个人坐轻气球升上了天空。可不一会,轻气球漏气了,必须要将一个人扔下去,可这三个人都是国家的栋梁,一个人是解决人们粮食问题的农业科学家,一个人是国家科技发明的专家,还有一个是著名的哲学家。请问把谁先扔下去最合适?答案信像雪花一样纷纷寄来,可最后正确的答案确是一个孩子(先把最胖的那位扔下去)。
所以,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理、需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父母这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不能凭自己对孩子原来的了解,使用老一套的管教方法。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多渠道、多角度、大空间的信息量,足以让孩子一点便知天下事,家长还死守老资格的心态,动不动就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来倚老卖老,管束孩子,那就别怪孩子说你是“蛋白质了”——笨蛋、白痴、神经质。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