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晕倒引发的思考
我自然想起了我们学校前几周刚进行的春游活动。这天天气也相当好,阳光明媚,凉风习习。我们全校师生徒步去3公里左右远的诸佳坞村看自然风光。去时大家兴高采烈,脚步轻盈,但是在参观了诸佳坞的胡氏宗祠后,大部队继续行进在去枫树湾生态农庄的路上,同学们的脚步开始变缓慢了,特别是登了一座小山以后,好多脚力不济的学生已经气喘吁吁,有的开始向老师诉苦,不停地找地方歇息,渐渐落在后面。在带队老师的不停催促下,全体师生才陆续到达了目的地。
大家在枫树湾生态农庄看山水,吃点心,玩游戏,快乐的度过了近两个小时以后,踏上了回校的“征程”。大部队开始浩浩荡荡的行进,大概走了三分之一路程,同学们脚步开始变得沉重,有的把随身所带的书包传给其它同学,有的干脆把还剩下的牛奶扔了,还有的把老师的手机借来,打电话给家长,让他们来接,不几分钟,好几名家长飞速赶到,心疼的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到了诸佳坞,四年级一个同学开始流鼻血,可急坏了老师,赶紧叫来一辆车把他送去了医院。大家拖着已经疲软的双腿,慢慢的前进,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全体师生终于回到了学校,一到教室,没有春游带来的愉悦,百分之七八十的孩子都趴在桌上,话也不愿多说了。事后,我也着实听到不少家长甚至老师的牢骚,认为这次活动太让人受罪了。
这是一次并不算太远的旅途,我问了几个孩子:“这样距离的路程你走过吗?”他们的回答都是没有。确实,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大人都再也不必经历长途跋涉、砍柴种田的辛苦,我们的宝贝下一代更是在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成长,出则车辆接送。不少父母对孩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只要你书读好来,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 学校在组织活动中,也总是避免不了的要先掂量一下安全责任,万一活动中孩子有个闪失,真怕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别说探险、野炊,甚至篮球比赛也在很多校园活动中销声匿迹,这样看来,孩子体力下降,走不动远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追溯到二十年前,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孙云晓的报告文学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曾一石激起千层浪。该作品讲述了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在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的草原探险夏令营中,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孙云晓还谈到另一次很相似的中日孩子一起参加的野营活动,他与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
“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
“这是为什么呢?”
“遗传呗!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 “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怎么会呢?”
……
二十年前,参加那次夏令营的日本孩子对中国孩子说:“你们不是我们的对手!”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家长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一心学习文化课,避免他们受苦。我们的学校加强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包括学生的体育训练,但目的依然是为了体育考试,很有趣的一个现象——体育中考前几天,某所学校操场上热闹非凡,体育老师加班加点带领学生训练考试项目,考后第二天就再不见初三学生在操场运动的身影。分数的紧箍咒依然还禁锢着素质教育的手脚,特别是没有人敢拿自己的饭碗来冒险,让孩子们经历那种有比较大危险的诸如探险之类的活动。在老师、家长这种思想的导向之下,我们的孩子身体素质、生存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等方面的磨练自然少
了,而这些,却是一个人生存最基本的要素。即使是在我们国力强盛的今天,我们能底气十足地说:“你们不是我们的对手!”吗?
杭州小学生运动会入场式1小时内20多人晕倒的事实,是对我们教育的一个拷问,对家长的一个拷问,对社会的拷问,又一次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的孩子该怎样成为一个强劲的对手?
王昇
2013/04/18上午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