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小升初学生家长压力大 焦虑超高考生家长

11年前 [04-26 20:26 周五]

《上海市中小学生分学段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于4月24日向公众发布。该报告显示,“小升初”学生家长的压力已经超过了中高考学生家长的压力,过半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大大低于母亲的参与度。

  该课题是2012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决策咨询课题,课题组于2012年5月至7月间在上海市16个区县48所学校(中小学各24所)的学生家长进行配额抽样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问卷2062份。

  孩子“小升初” 家长压力大

  课题组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分组分析,具体为小学起始段(一、二年级)、小学中高段(三、四、五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4组。分析发现,在4个学段中,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升学问题最为焦虑。

  “你是否对孩子的升学问题感到紧张焦虑?”对于这一问题,55.4%的小学中高段学生家长表示同意,而这已超过中学生家长对中高考的焦虑程度,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家长表示同意的比例分别为52.3%和41.9%。

  在采访中,一名家长向记者透露,为了孩子的“小升初”,她只能混迹在论坛和QQ群中,与其他家长互相打听,互通有无,每天上班后立即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线上“生活”,浏览某网站的家长论坛,仔细阅读其中关于“小升初”版块的家长帖子。还有一位家长感叹,自从孩子上了一家课外辅导机构的“小五班”后,“自己从此再也没有周末了,所有课程全程伴读,累”。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包蕾萍表示,在中考和高考过程中,学生统一参加考试,家长的压力反而没那么大,而在“小升初”过程中,一方面因为可报读民办初中等原因,选择范围较大,而另一方面“不输在起跑线”等群体心理给家长造成一种恐慌,从而促使家长感觉压力颇大。
评:重庆小升初的战争往往从四、五年级就开始,为了取得保送名额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托人找各种各样的关系,小升初挑战的往往是家长的忍耐力。就我们辅导和接触的孩子来看,如果家长不做好孩子“小升初”相关衔接训练(就读学校氛围、教学模式、中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孩子在中学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家长都无法相信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不高

  调查显示,在家庭中承担家庭教育主要职责的父亲仅占30.6%,在平常负责与学校联系的角色中,父亲仅占27.1%,而主要承担家庭教育职责的母亲占到了62.4%,平常主要负责与学校联系的母亲占到了63%。尤其是在小学起始段,父亲的投入最少,仅有23.2%的父亲在家庭中承担家庭教育主要职责。可见与母亲相比,父亲的亲子参与度明显较低。
父亲对家庭教育参与的缺失导致“男孩危机”现象越来越严重,在“360°爱家爱子俱乐部会员里,很多妈妈反应家里的男孩表现懦弱、爱哭、有点“娘娘腔”,我们通过对孩子成长背景的了解,发现这样的家庭往往缺失父亲的家庭教育。很多妈妈都希望爸爸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让我们帮助其唤醒父亲的家庭教育意识,我们也欣喜的发现通过帮助妈妈提升家庭教育素养,妈妈们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而慢慢影响到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了。)

  总的来说,家长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下,在家庭教育理念方面较为科学,但是,在孩子的学业等方面仍存在误区。如,当问到“班主任建议您的孩子去校外补课,您认为这样的班主任对孩子是负责的”时,有38.7%的家长表示首肯。

  孩子年级越高越缺亲子沟通

  当问及“您在闲暇时间和孩子干什么”时,31.4%的家长选择与孩子谈心,(要真能达到这个比例就很不错了)26.8%的家长选择与孩子“聊学校”。值得注意的是,14.5%的家长选择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而更有4.8%的家长表示“没闲暇时间”,而在闲暇时间和孩子“共同做家务”的家长仅占2.8%。

  从孩子的学段与家长在闲暇时间的选择来看,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家长和孩子聊学习的最少,而和孩子谈心的比例最多。选择共同逛街、出游的家长比例从孩子小学至高中逐步降低,小学起始段时占23.7%,到了高中仅占8.8%。高中生家长反映“和孩子没有共同闲暇时间”的比例在各学段中也最高,占6.7%。(评:以我们辅导的经验来看家长与孩子越来越少沟通主要原因在于:一、从小家长与孩子之间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度和规则;二、家长成长速度慢于孩子,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点,与孩子交流不处于同一“频道”;习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常用语就是“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如何如何”三、家长的沟通一味地讲大道理,与孩子交流往往都是“说教式、唠叨式、发泄式”;父母说第一句话,孩子就知道后面要说的内容了。四、回忽视非语言沟通,在孩子主动交流时家长不停下手上的事认真听;没认真听完孩子的话就开始打断并反击;对孩子的话不做相应的回应。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要问自己讲清楚了吗?孩子听明白了吗?孩子知道如何正确的去做吗?)

  教育孩子家长深感“力不从心”

  数据显示,有51.8%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需要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指导,而这也与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焦虑度密切相关,可见家长的家庭教育自我效能感急需提升。

  从孩子具体的学段与“在家庭教育中,是否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的关系来看,孩子小学中高段时,家长感到“力不从心”的比例最高,其中认为“符合”的达到59%。(孩子在成长,家长更需要成长)
 家长重案例方法轻理论

  不论家长从事何种职业,家长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孩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没有获得资格证书就可以幸福上岗了。但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此次调查显示,对于家长期望获得的家庭教育指导读物的内容,家长对家庭教育案例和方法的期待超过家庭教育的理论。

  从具体的学段情况来看,小学起始段学生家长中,对于家庭教育指导读物,36.6%和22.3%的家长选择“具体方法”和“家教案例”,而选择“家庭教育理论”的仅占9.8%。不过随着孩子学段的升高,到了高中阶段,选择需要“家庭教育理论”的家长比例占到了14%。

  承担此次调查的《东方教育时报》总编辑徐建华认为,一些家长往往对家庭教育的方法趋之若鹜,而对家庭教育的理论弃如敝履,这种舍本逐末的选择,可能会让家长在具体的实践中误入歧途,而掌握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有助于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