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地给孩子补充情绪能量
文 / 了然无痕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人们经常用这句名言教育孩子成为有志之人。但还有一位伟人说志不是一次立的,需要不断更新,不停立志。回忆自己的经历,笔者认为后者的话更贴近实际,王金战老师的《珍惜孩子的“三分钟热度”》一文就是很好的例证。
人生活在社会中,喜怒哀惧各种情绪陪伴着你我一生。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情绪波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孩子都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热情,“人往高处走”吗!但现实中有些孩子却表现出厌学、不思进取,甚至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实际上都是后天环境影响造成的。不是吗?看看现在很多家庭中的婴幼儿,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透露着天真烂漫、自然灵性,常常得到家长亲友们的欣赏与赞扬。“看,孩子出猴相了,多笑人。”“学电视里跳舞了,真像。这孩子多聪明呀!”赞赏中大家愉快无比,其乐融融。
进入学校后,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受到表扬,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得到进步。终因繁重的课业压力,老套的教育教学方法,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使孩子的学习兴趣逐步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便出现了应付、厌学等现象。而这些现象的产生,无时无刻不在孩子的情绪中体现。
有这样一个孩子,小学阶段成绩忽高忽低且落差很大。上完三年级,语数几乎都是双百,到了四年级代课老师有了变动,该生成绩直线下降。四年级还没结束,成绩已在班中垫底。无奈之中家长把其转到另外一所学校就读。直到小学毕业成绩虽有所提升,但仅属中等。小学又进行了复读,,结果这个孩子成绩直线上扬,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上了重点初中。据了解,这个孩子成绩变化如此之大,其学习情绪波动一样大。上完三年级之前,由于成绩优秀,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给予的多是表扬、奖励,学习情绪愉悦,兴趣很浓。四年级时老师的变动,虽然仍还是表扬,但孩子的内心并没有一下子适应老师,无形中情绪产生了波动。此时,老师及家长没有及时发现,更没有及时补充愉悦的情绪能量,加上电视、电玩游戏的影响,兴趣发生了转移,成绩直线下降。如果此时家长老师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补充学习上的愉悦情绪,就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后来成绩上升考上重点初中,是因为家长注重调解孩子情绪,不断补充愉悦情绪能量的结果。
家庭教育中如何给孩子补充情绪能量呢?
家长对孩子关注而不盯住。关注是从心底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有了异常,及时引导。比如孩子这一段时间制订了计划,实施很认真,学习也很努力,考试却考砸了。此时孩子的心理是:付出这么多努力却考成这样,我是学不好了。家长应及时对孩子制定的计划和学习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帮助孩子分析没有考好的原因,鼓励孩子积极准备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时孩子的学习情绪能量及时得到补充,就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果没有及时关注,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盯住是不时的看着孩子,往往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被束缚的感觉,总觉得自己没有自由而心理压抑,这是不利于孩子学习的,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经常与孩子沟通而不是说服。沟通的双方是平等对话,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在协商平和的氛围中取得双赢。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使彼此都有所得。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能力,提升了孩子的自信。这样会双方情绪能量都得到补充,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而说服则是一强一弱,在对话中地位是不平等的。无论哪一方被说服,在情绪上都会有挫败感。比如家长经常以自己是过来人自居,以居高临下的态势来说服孩子。这本身就使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无形中产生不满的情绪,加上孩子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所以很难被说服。此时家长剩下的只有恼怒,埋怨孩子不听话,家长的情绪不佳而受到了伤害。如果孩子被说服,虽然信服家长,但孩子的自信会下降从而损失了很多情绪能量。
让孩子找玩伴交朋友。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和自己的玩伴与朋友的相处中达成的。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不但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会从朋友身上补充有益的情绪能量,从而使孩子精神振奋,昂扬进取。我的女儿原来学习动力源自我们的说教,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她的学习没有什么目标,没有说过自己的志向。在一次的同学聚会上,看到那些上大学的同学,特别是一位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学在大学不但专业课学得很好,而且把她所学的知识说得头头是道,很健谈,女儿的内心受到了震动。回来后与我的谈话中表示,自己今后要作一个有学问而受人尊重的人。这一段女儿学习很自觉,也很勤奋。女儿的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暂且不说,就她的这个志向使我们很欣慰。我认为她是受到同学影响,使自己的情绪能量得到补充,从而立下这个志向,在志向的驱动下才有了这样的学习劲头。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以便及时补充情绪能量,使孩子健康成长,不断走向成功,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 (董进宇的话)。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