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做个效能教师TET

11年前 [06-13 15:58 周四]

这是我前几日在学校做的观点报告,当时,引起很大反响。存此为念。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想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会来参加班主任、德育方面的观点报告。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接触了一些我们爱山各个年级的家长,他们让我重新思考关于教师专业性这个问题。老师们,这是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书房一隅的照片。(有这么多的育儿书籍,我刚看见这照片的时候,也着实一惊。后来也了解到这些家长,还定期召开亲子读书会,交流育儿经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现在我们面对的家长群和以往不同了。尤其是80后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们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探索当中。他们看过的书,实践过的经验,探究过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都远远超过了我们老师。面对这样一群家长,我们教师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是否也会感受到压力?学校和教师很可能已经不再是教育孩子的权威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可能随时会受到家长的质疑。家长会越来越平等地跟我们去探讨教育的话题。而我们教师在这些方面,往往缺乏专业性,会处于被动地位。

第二个原因:因为我接触到了一本誉为“全球最权威的父母培训圣经”的书—《父母效能训练手册PET》。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Dr. Thomas Gordon)于1962年创建。这是一套简单实用的,针对父母的训练课程。P.E.T.父母效能训练是全球现代家庭教育的经典,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锤炼,风靡全球,已确立了全球父母教育第一品牌的位置。它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版本,现有全球50多个国家的年轻父母已阅读过,人数达数亿之众。但它直到2009年才被引入我们中国。那么,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也已有千千万万的父母因此受益。

面对这样一个父母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水平的现实,我们教师加强学习是必须的。其中,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是首当其冲的。因为很可能会在一次不成功的沟通中,我们就会失去学生和家长对我们好感和认可。所以,我今天选择的话题就是《做个效能教师TET》。这里的“效能”主要指向有效的沟通,“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英文简称PET,那么,“教师”就简称TET。但我目前学习的是PETTET的版本,在国内还没能找到。但我想它们的核心理念是一样的。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也不是那么神秘,也许你本身就是位天生的PET高手,只是没有发现而已。它最为核心的技巧主要有三,即“积极倾听”“我—信息”“没有输家”。我读完这本书,觉得这完全可以运用在所有的人际沟通当中,由此,我想到了教师与学生以之间的沟通。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非常全面地展开。所以,我就打算把我读书的体会结合我最近的一些零碎的思考呈现给大家,以抛砖引玉:

一、积极倾听

首先,我说一下“积极倾听”。

在我们学习这个技巧之前,先不妨审视一下平常我们跟孩子交流的方式。根据PET里梳理,父母对孩子的口头回应方式大约有12个类型。(呈现)我觉得老师也不例外。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例:

沟通片段1

同同:冉冉不跟我一起玩。无论我怎么做,他都说不想做。

老师:那你为什么不提议做他想做的事?你必须学会跟朋友相处。(建议、说教)

同同:我不想!

老师:那你找别的人玩吧,我看你太自我了!(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归类)

同同:他才自我!我不是!

沟通案例2

同同:冉冉不跟我一起玩。无论我怎么做,他都说不想做。

老师:你对冉冉有点儿生气。(积极倾听)

同同:是的,我再也不想跟他一起玩了。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老师:你非常生气,以至于你觉得再也不想见到他了。(积极倾听)

同同:没错,但是如果他不做我的朋友了,我就再也找不到其他人一起玩了。

老师:你讨厌自己一个人玩。

同同:是的。我猜我不得不试着和他相处……

大家一对比,我们可能已经发现了:积极倾听”的核心其实是为孩子开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释放情绪和定义问题。在这里,我没有时间举更多的例子,很多实践表明,通常,等孩子释放了情绪后,会自己继续下去,最终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

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积极倾听”能帮助孩子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能促进老师与孩子之间温暖的关系;能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会使孩子更愿意倾听老师的想法和主意。“积极倾听”“把球留在孩子的场地”,是使孩子变得更有自我方向感、自我责任感、更加独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我—信息”

下面,我说说第二个核心技巧—我—信息。

当问题的归属,主要是孩子的时候,用“积极倾听”来帮助孩子梳理情绪,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还是比较可取的。但是,我们的确还需要一些方法来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尤其是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归属于父母或者老师的时候。

那么,什么是“我—信息”呢?先让我们看一组平常我们跟孩子交流时,很可能送出的信息:

1.命令、指示、指挥

*请马上安静下来。

*把这些桌椅排整齐。

*赶快把这些作业完成。

2.警告、训诫、威胁

*如果你还不专心听,我请你站起来听课。

*如果你依然不完成作业,那么我会请你父母来解决问题。

3.劝告、布道、说教

*老师说话时,请不要打断。

*你真不应该那样做

*不是你的东西不可以去碰

4.建议、提出意见或解决方案

*你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呢?

*如果我是你,我是不会那么干的。

*你看见地上的废纸,就不会弯腰捡起来吗?

那么,这种送出信息的方式,表示:事情是由你来定调子,由你来控制。大人把孩子排除在外。还有甚者,我们大人还会经常传递“拒绝信息”,比如:

1.评判、批评、责备

*你应该更懂事。

*你很没礼貌。

2.解释、诊断、心理分析

*你只是想要多获得一些关注。

*你想把我激怒。

*你只是想探探老师的心理底线。

……

那么这些信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坏孩子,长期以往,孩子的自尊就被慢慢破坏。水滴石穿,这些日常信息会逐渐地、令人无法察觉地对孩子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那么,“我—信息”又有什么不同呢?当孩子出现了问题,而问题的归属不单单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我—信息”。“我—信息”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

1.          对不可接受的行为的一个描述。

2.          父母(老师)的感受。

3.          这个行为对父母(老师)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行为+感受+影响。

比如:当你又在做小动作的时候,老师感到很着急,因为老师不得不停下讲课来提醒你,这样就影响了其他同学。

你没有跟老师打招呼就离开队伍了,老师很担心,因为我不知道你去了哪里,是不是安全。

这样的交流是不是比“你—信息”“拒绝信息”更加有效呢?大家不妨可以对比一下:

*你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真是屡教不改!

*你没有跟老师打招呼就擅自离开,完全没有集体观念!

可能老师们也已经发现了,这样传递信息,是向孩子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作为父母、老师,也是凡人。我们也有需求、喜好和希望。那么当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传递“我—信息”的时候,我想亲子或者师生关系不会被破坏,反而更有利于情感的交融和问题的解决。

三、没有输家

最后,我说说“没有输家”。这在PET中,是一个属于解决亲子冲突的全新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知道父母一般都有“权威性”,在和孩子的沟通中,绝大多数的父母都认为自己应该是胜利者。其实,老师也是一样的心理。所以,“没有输家”是一个对我们成人具有挑战性的理念。

“没有输家”要求我们放下大人的权威性,和孩子一起协商解决问题。那么实践证明,如果大人能那么做,在跟孩子沟通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好处可以罗列为:孩子有动力去执行解决的方案,因为这个方案他们自己也参与制定了;有更多机会找到一个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培养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对大人的敌意大大减少,而赢得了更多的爱;我们提出的要求更少需要强制执行;也能消除我们对权利的需求和依赖等等……

只要我们能从内心尊重孩子,那么“没有输家”的技巧也并不是那么难以实现。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一学生拖欠了很多作业。老师找他谈话。

学生:我没有完成作业。

老师:你也觉得挺着急吧。

学生: 是的。

老师:如果你继续这样拖欠作业,老师也跟着你着急呀,你不按时完成作业会严重影响你的学习成绩的。

学生……

老师:你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目前的状态呢?

学生:我补上去。

老师:你也希望改变目前的状况。那好,老师觉得你一下子全补起来时有困难的,你有好主意吗?

学生:我每天补一点。

老师:你或许可以制定一个小小的计划……

 

老师们或许已经发现了,在上面这个交流中,老师采用了“积极倾听”“我—信息”,也渗透出了“没有输家”的理念。这些看起来不怎么复杂,但是其实沟通是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形成技巧的。我说这是一种技巧,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而且,PET也说了: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积极倾听”,并且必须送出明确的“我—信息”。没有学习过这些技巧,也很少能成功使用“没有输家”的方法。

今天呢,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效能沟通的一些学习和理解。我还想抛出这样两个观点:1.作为老师,或者说成人,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儿童观,要把儿童当作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他们。只有先树立这个观点,我们才有改变自己的最佳动力。2.之前我也说过了,这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这“积极倾听”、“我—信息”、“没有输家”的技术,也同样适合我们与同事、与父母、与爱人、与朋友等各种沟通。诚邀各位感兴趣的老师跟我一起学习,一起探索。谢谢!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