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庭教育 温暖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初探
鸡泽县教育体育局 闫晓琳
家庭是生命的起源,是幼小生命保障安全,感受阳光、享受爱与被爱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第一位启蒙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到年华老去,无不渗透着父母教育的影子。童年时期是个体道德社会化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家庭是“人性的育养所”,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家庭在培养孩子基本生活习性、灌输社会行为规范、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奠定生活方向、培养个人生活信仰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孩子在,父母游,这是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的现象。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所以,我想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细致地探讨。
一、什么是留守儿童
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有不同见解,有的按父母离家时间长短划分,有的按父母单方面还是双方面出外划分,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是一群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的孩子。
二、关注留守儿童紧迫性
据全国妇联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的人数约为58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000万。目前,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但留守儿童却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等等问题。并且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高达5800多万儿童群体,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留守儿童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少年智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由于长期的家庭温暖不足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导致留守儿童情感失衡,不能正常健康成长,轻者逃学打架,重者违法乱纪,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面对这些由教育而引发的严重问题。一些专家指出,留守儿童的一些人很可能成为毁掉的一代,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所以说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受到关注。
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其中家庭教育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不当
1、暴力监护方式
一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于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尊重的爱,依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心情不好就用恐吓、惩罚、命令等方法,动辄打骂子女,以粗暴的方式方法将想法和观念强加给孩子,丝毫不顾忌子女的自尊心。给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造成极大障碍,及其容易引起孩子叛逆、懦弱或反抗暴力心理。造成很多孩子有家不爱回,有事不和家里说,有的沉迷于网络,更有甚者离家出走,给孩子的安全和社会的治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溺爱监护方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但过多过分的爱就是溺爱。溺爱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有些隔代监护或者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觉得亏欠,就极力在爱上补偿孩子,把子女“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限度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其结果形成子女自我中心意识、任性、叛逆、不能与周围的人协调相处、虚荣心极度膨胀。对爷爷奶奶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也开始不切实际,一但无法满足就会发脾气、耍性子,有甚者甚至监护人大打出手。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对任何人任何事的满足觉得理所应当,永远学不会感恩。
3、放任型监护
有部分家庭由于男方或女方在外打工而导致家庭婚姻破裂夫妻双方都觉得孩子是累赘,不愿抚养孩子,不愿教育孩子,让其放任自流。这些留守儿童极易走上犯罪的边缘。还有一些留守儿童由隔代父母监管,隔代父母由于精力有限和对孩子的疼爱,也会让孩子放任自流,还有的监护人认为只要给孩子物质生活管好了也就尽到责任了,其他的就顺其自然。这些放任自流的监护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子女形成情绪不稳、惹是生非、用怪异行为招惹他人注意,或态度冷漠,缺乏责任心。
4、不一致的监护方式
良好的教育,要求达到一个教育合力,同样一个好的家庭教育也需要家庭成员之间达到一个和谐、一致要求的教育。只有家庭成员的教育要求一致,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特征真是产生道德判断的时期,矛盾的教育,只会让子女无所适从,教育影响相互抵消。现实生活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影响不一致,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类型。
(1)父母教育矛盾型,有的留守监护人在教育留守儿童同时,言行不一致。比如说,有的监护人教育子女要孝敬老人,反过来却打骂孽待自己的老人。一面教育孩子要做个诚实的人,另一面自己却满嘴谎言,给孩子的道德认知造成了几大迷惑。有的监护人告诉儿童要多学习,自己却说“我大字不识一个,学习有什么用”。
(2)严“父”慈“母”型。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严父慈母”恰当的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是对留守儿童教育有益的,但是有的隔代监护的爷爷奶奶却过分严厉和过分慈爱的教养却使教育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会学会在两个人面前伪装成两个不同性格。
(3)期望矛盾型。即监护人与隔代教育的矛盾。很多留守父母把孩子寄托给年长的父母,这些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们时间充裕,生活阅历丰富这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帮助,但是,由于时代局限和眼界的局限往往产生不和时代的要求,期望值也产生了矛盾。再有老人往往产生溺爱与留守儿童父母在教育问题上往往产生分歧,这就给留守子女的教育带来很大弊端。
(二)、教育观念淡薄
父母教育角色的淡出,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农村出外务工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懂的家庭教育,认为家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的地方,至于教育问题,那是学校的事,所以把孩子带不带在身边都一样。很多人嫌外出带着孩子麻烦,就把孩子留给双方的父母或者自认为还算稳妥的人照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家长不注重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不注重孩子的成长困难,只是按月打钱给孩子。认为这就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代理监护人,他们对孩子教育是随机而又随意的,没有确定的观念指导,也没有具体的理论支持。更加不注重方法和技巧,这样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了父母这样两个重要角色,再加上代理监护人缺少家庭教育常识,必然会带来很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有的监护人,因为碍于面子,怕孩子去父母那告状,呈现出不敢管的状态,使还没有是非辨别能力年龄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该有的“向导”,致使部分留守儿童走向歧途。
(三)、文化程度不足
留守儿童家长中高文化水平懂教育的家长非常少,家长及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仅参差不齐,而且偏低。正是教育程度状况决定他们的生存形态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与观念。监护人文化程度的不足,是造成很多留守儿童产生自身成长方面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监护类型不稳定
单亲监护、隔代监护、自我或同辈监护、亲朋监护和流动监护等监护类型决定了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也注定了监护教养方式监护的复杂性,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方式、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教育方法。留守儿童自身的一些问题因为这种环境的不稳定,而无法全部被纠正,反之,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导致学习下降,性情改变甚至走上犯罪的边缘。
(五)、儿童自我意志干扰
哲学上说,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也不能一味的只强调监护人或者代监护人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本身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独立性和约束力也体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他们体谅父母,自尊心强,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色。但是,也有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不体谅父母在外边打工的辛苦,在学校学习态度不端正,逃学、旷课、不写作业;在社会上漠视社会行为规范,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有的还沉溺于网吧、游戏厅、甚至赌博场所;在家庭中,不尊重监护人,甚至存在打骂监护人的情况。
教育学方面,研究者们普遍认同,留守儿童系列问题产生的的根本原因是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家庭功能弱化以及教养方式的不当而造成的,但留守儿童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更是个社会问题,它并不单单立足于家庭,很多方面是学校、社会共同造成的。这就在解决上要求一个合力,共同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开设留守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教育素养
切实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家中的子女的保护、维权、教育等问题,关键在于留守家长及其监护人的教育素质,让他们更加懂得什么是家庭教育,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关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一是倡导建设学习型家庭,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家长学习;二是举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习,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通过举办讲座、亲子关系互动等形式,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家长及监护人对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的认识,改善不良的亲子关系,优化亲子教育方式方法。
(二)、家长提早做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安排
首先,留守儿童家长应该尽力安排,使夫妻双方能留一方照顾孩子。如若不能,要认真选择监护人,综合考虑包括监护人的文化素质,生活精力、经济条件等等各个方面因素。其次家长要多与学校教师、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动态,更要与孩子紧密联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填补情感缺失。再次利用寒暑假时间把子女接到身边,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做到“人离情感不分离”。监护人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电视频道、书籍或者是主动参加由当地相关机构组织的学习培训班选择良好的教育方式,让留守儿童不要在打骂声中长大不要在父母的忽视或禁锢中长大,让他们在一个充满关爱自由的空间更健康地成长。
(三)、发挥教育主体优势,尝试家庭式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及城镇一体化的必然趋势,让每个孩子都留在打工父身边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家庭的温暖是每个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留守儿童的这部分情感必然是缺失的,这就需要有这样一个机构能够弥补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必然给学校教育产生更多的负担,学校不光要担任其固有的教育职能,而且也应该填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感情空白。学校应该更好的利用其教学资源和优势承担起更多的监护和培养留守儿童的责任。教师应该多与留守儿童交流,及时转换角色,担当情感上心理上的临时家长。学校也该多利用寄宿制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中管理。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增进同学互助的机会,用同学间真挚的友谊来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亲情缺失。
(四)、明确教育监护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建立教育部门与学校、学校与监护人、学校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的监护机制建构以学校和政府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建立学校老师、家境较好的同学社会爱心人士及爱心机构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帮扶网络,实现多维立体的常态化管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稳定性,决定学校要高度重视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档案,定人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把留守儿童分组分配给固定教师,做到有问题有人管,有责任有人担。各学校发挥优秀教师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结对帮护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各方面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儿童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其健康成长。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以对家庭功能缺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补偿。
(五)、学校增设相关课程,弥补留守亲情缺位的心理伤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一个人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才能是个完美健康的人。留守儿童在接受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身心情感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尤其在对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更要给予更多关注。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学生心理的课程,在人生关键时刻给以重要的引导。任课教师更要细心关注自己学生显性和隐性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健康和谐的成长。
(六)、开展家教咨询,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
家庭教育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社会教育机构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助作用。要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和辅导,以弥补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局限性。发挥各城乡村屯退休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等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对所处地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由于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扶持,尤其是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公共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作为媒体来说不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夸张渲染,应该多放在对各级政府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爱和措施落实的监督宣传上,以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要加大对留守儿童中正面典型的宣传,用榜样来引导监护人对孩子的科学教育,引导孩子自觉成才。
(七)、社会各机构应该发挥各自的监管职能。
社会各部门,包括“公”、“检”、“法、”妇联”、”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应该发挥自己的职能,开设相关的讲座,指导监护人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科学育儿知识等教育保护好孩子,并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和社区对监护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家教理念、知识的传授。充分发挥妇联等机构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牵头、协调作用,有效利用居民社区的人才优势,发挥所长,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理论和知识的学习。联合大中专学生、青年教师等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发挥骨干作用与留守儿童结对互帮。
(八)、完善就学体制,让“留守儿童”随父母一起“流动”
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张世平说: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保护和亲情上缺失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让孩子和父母共同生活。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和制度完善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来保障这些孩子能够与家长在一起,从政府方面来看,最关键的是要加快推进就学保障的立法、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因为这既包括国家进一步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权利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劳务输入输出。“解铃还需系铃人”,也许,只有父母才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源头。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留守儿童”变成“流动儿童”时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这就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来共同解决。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并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过程,而是需要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每个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全民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但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整个社会的关爱。只有让留守儿童得到健全、积极地的人生教育,才能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