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一万句的孤独

11年前 [06-21 16:56 周五]
     看完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又看了话剧《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厚重、深沉的情感在小说中表达得酣畅淋漓:人和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由此,我们忽然发现,中国人为什么活的这么累。

     精神的痛苦不只是知识分子才有,茫茫众生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孤独与无奈。无法沟通的孤独感和无所归依的漂泊感正是中国式的典型孤独。

      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与神对话,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与人对话。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这一辈子能跟你说得着的人有几个?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一个“说得着、说不着”比“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概念还要朴实,还要接地气。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说到底,人无论如何都要活得明白,生活不过是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到底说还是不说?

     说得着的人,一句顶一万句。

      回到家庭,回到社会最小的细胞体,回到父母与孩子,谁更孤独?

     孩子孤独和累?

      是的,孩子是孤独的和累的。所以,孩子努力制造着声响和热闹,于是,哭喊、叛逆、离家出走,甚至,杀人或者自杀就是他们摆脱孤独和累的途径。

      父母更孤独和累?

      答案是肯定的!一些父母生活在自己为孩子编制的美梦中,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根据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全力以赴地努力“教育”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孤独的,因为,这些付出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孩子不领情,不道谢。他们和孩子说不着,他们只能自说自话,因此,这样的父母是孤独的,身累,但是,更累的是心!

      这就是一万句的孤独。因为,父母和孩子说不着!

      如果父母和孩子能说得着,那么,一句顶一万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