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我给孩子的无形生存空间是什么(笔记1)

11年前 [07-13 12:13 周六]

父母能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但不善于沟通,能否敞开胸怀让孩子理解我们家长?

亲子关系是极其重要的;接纳孩子是真爱的表现;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分寸;等待孩子成长需要耐心;换位思考是教育的法宝;学会辩证看待事物两面;正向的教育是正确方向,情绪在教育中需要重视。要智慧借鉴和尊重个性,理顺理念与方法的关系。

需要提升的主要有:学会对问题进行原因查找,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学会平时检查教育观念和方法,反思自己,改变心态,纠正错误;帮助孩子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会用正确、恰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长期以来,父母们以为家庭教育就是教育孩子,怎么管教孩子,管住孩子,怎么给孩子下指令,怎么让孩子听话,出了问题怎么对付等等。其实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误区,就是家长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了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教育孩子,并不是只有“教育”二字,还有“关系”两个字。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并不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彼此关系。要改变观念:关系大于教育先于教育;亲密的亲子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得多。有时候,孩子不听我们的,不是看我们说的话,而是看我们的肢体语言,从成人的说话口气,表情神态,一举一动中,孩子读到的信息会比听到的说话内容要更多,他们也会体会我们与他们的互动方式。(家长平时要养成平和,亲切,欣赏,接纳,尊重的个人修养)。这样好的关系会使孩子信任我们但不依赖我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平等的对话不压制,尊重的人格不控制,表达的自由,家里没有什么禁忌,能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个人的意见,哪怕做错事了,孩子也知道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关系好的家庭里是很轻松的,孩子跟爸爸妈妈像朋友,也特别信任父母。而如果关系不好,这样的家庭在无形中营造着一个不利于表达情感的氛围,不利于良好沟通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里,孩子有什么话也不敢说,孩子在外面出了问题孩子也不让家长知道。(家长要耐心等待,修心养性,做好自己,父母好的一面,就会被孩子认同,会在无形中模仿我们。没有防护和敌对,没有隔离,孩子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也容易和父母整合,渐渐地,孩子会把跟父母的互动模式带进和他人的互动模式当中。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孩子和父母关系亲密而温馨,让孩子感到安全,孩子也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减少孩子在人际关交往中会出现的很多问题或不能适应社会。孩子有了安全感,就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他们能够将人和事分开,就事论事。别人提个意见,他们会理性地对待,看到是不是的确自己的行为引起了矛盾,而不会把它看作对自己整个人生价值的否认。缺乏安全感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会感到所有的不同意见都是在攻击他个人、在否认他的价值,所以他们会表现得不能容忍他人的意见,这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手段。(选自《接纳孩子》)

教育专家李子勋说:“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把改善关系放第一,我们该怎样改善关系?

改善关系,并不是去讨好孩子,也不是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也不要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我们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我们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和老板在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在内心里是在期待着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

不要做一个永远正确的家长,那是非常可怕的,那是专制型、控制型的的教育方式。忽视了教育的有效性,忽略了亲子关系的温暖与激励作用。从小到大,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都是“正确”有效的吗?当我们说教的时候,孩子是否听进去了?还是把头扭到一边,或者以沉默抗拒?甚至把门关起来?所以,要使教育有效,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教育孩子,而是先营造好温暖氛围,富有情感的亲子关系。

要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关门现象”:孩子一回家就把门关上,也不跟你交流。你多问一句他嫌你烦。关门,其实是孩子的一个表情,表达的是“别理我,我不愿意跟你说话”。“我不想听你说,别再唠叨。”因此,孩子成了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虽天天见面,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关门?因为在家庭的对话中,家长往往不是父母,而成了道德的评判者、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永远正确的建议者,这使家庭对话充满说服、威胁、控制与建议,其实它们都是沟通的绊脚石,阻碍了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反应是对他们感受的不接纳,他们只好闭嘴、或为自己辩护、或充满愤怒。事实上,孩子在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时,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教育家,而是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

【举例】

一个孩子3岁时,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妈妈怎么说服都没用。一天孩子又在幼儿园门口哭着不愿进,妈妈也烦了,干脆蹲下来听孩子说话,孩子说幼儿园这不好那不好,说完之后,做了个让她非常惊讶的举动:孩子把眼泪一抹,书包一背,跟妈妈说:“再见,妈妈,我要进去了。”其实孩子已经有了足够的理性,她所需要的只是倾听与接纳。

不要企图非得说服孩子。片面地追求“大道理”,教育要追求“有效性”,一般来说,父母是否善于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是否善于与孩子沟通,是否能够敞开胸怀让孩子理解我们家长,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亲子之间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不是说服,而是沟通。

 

【事例】“我不对你说是因为我不信任你”

点评:与孩子关系好的底线是什么?底线就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的时候能够对你说,敢于对你说。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合格父母?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儿,孩子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这就是合格父母的标准。郑渊洁说:孩子出了问题,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说?不是不愿意说,而是不敢说。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维护亲密的亲子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孩子说你要学会不加评判的听)

透视孩子的无形生存空间

当家长们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彼此双方就会形成对对方固定的印象和看法。在他们之间,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双方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按自己对对方的印象和看法来预测对方的行为反应,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我们把这种现象表述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即“亲子关系”。 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那么孩子的教育就一定会出问题。在与孩子的关系上,家长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如果这个关系出了问题,家长应该负全部责任。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起着核心的制约作用,构成了孩子无形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就象一条看不见的绳索,规范或束缚着孩子的行为。如果这个空间是正常的,那么孩子会健康成长;如果这个空间狭窄扭曲,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一定会受到阻碍。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相互信任、理解、关爱、支持,那么孩子的行为表现正常,他的外在表现为对人有礼貌,听家长老师的话,学习自觉、好学上进、体贴关爱他人等等。如果家长与孩子相互猜忌、缺乏信任、相互敌视、关系冷漠、彼此误解、相互奴役,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一定扭曲,外在表现可能是不听话、看电视没完没了、上课说话、对家长的批评指正有逆反心理、与老师顶撞、上网吧或经常与同学打架等等。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看得见它的存在。

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孩子不信任家长,不相信家长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好,那么孩子就无法正确理解家长话中的正面意义,这时家长说的尽管都是真理,可是孩子根本就不会按你说的去理解。

参考资料:

青年期的亲子关系(12~20岁):重新省悟亲子关系之依附结构,改变依附表征,是能扩展爱他人能力的最佳阶段。

亲子感悟: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孩子是跟随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学习,而学习不是家长的指令。

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