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环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它品质或特点的印象。
2.刻板效应:用老眼光看人所造成的影响。
3.成见效应:平素积累起来的对某人某事的看法直接影响往后的评价的心理现象。
4.首因效应:由初次见面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
5.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20章) 《圣经》马太福音章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底。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科学家罗卜特.默特把故事中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现实生活中“马太效应”无处不在。
6.爆米花效应:一遇温度气压变化,就成倍地膨胀起来(对自己估计过高)
7.近因效应:指在人与人交往中,往往最后的一句话决定了整句话的调子。
8.进门槛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9.讨好效应:用拍马讨好,打小报告,赢得对方对自己的良好印象或牟取对方对自己的信任。
10.接种效应:威廉.麦克格里和同事在研究态度变化是否会出自人们过去对某个问题的体验时,用医学术语来描述的。又称“免疫效应”
11.禁果效应:来源于《圣经》,即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 。(法国巴蒙蒂埃)
12.暗示效应:心理学中,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
13.睡眠者效应:管理学中,威信不太高的管理者所提出的观点在当时影响并不大,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影响在不再提及这个管理者时反而逐步变大。
14.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且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度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马克吐温)
15.德西效应:在某种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时,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这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的。
16.镜象效应:观察者在镜子里只能看见他自己,而不能站在全方位的观察点上(狐假虎威)
17.罗森塔尔效应:管理者的期待和热爱而产生的效应。产生这种效应有四个心理机制:气氛;反馈;输入;鼓励。
18.对比效应:长相一般的同伴会使你的长相添色。但是,别忘记:东施其实很漂亮:)
19.坐向效应:考虑一下饭桌上的次序,即可明白。马虎不得?
20.角度效应:研究表明,物体的各种各种线条向人输送信息时所产生的效应不一样。偏离沿垂线100时效应最大,偏离 450 时效应接近于零, 800时 效应为负值,它们产生效应的绝对值,也只有偏离100时效应的五分之一。正因为这个原因,画家在构图时,总是十分注意图形的分界线,棱角和曲线拐弯处,尤 其是对那些倾斜100左右的曲线如眉、眼、面庞等用笔十分讲究。《庄子.天运》中的“东施效顰,丑上加丑”就是角度效应。
21.群体效应:又叫共同行动者效应,主要表现为社会“助长效应”和“社会干扰效应”。社会助长效应指有 人在场或许多人在一起做,可以促进个人活动(学习或工作)效率,出现增量或增质的现象。与此相反的是社会干扰效应,出现减量或减质的现象。前者犹如一只 “增效器”。后者也似一只“减效器”。
22.易感效应:由于先前的学习已经改变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当再一次遇到这个学习材料时,他就会更容易觉察材料中所包 含的潜在意义。这种现象称为易感效应。它常被同化理论用来解释早复习对新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的影响,同化理论认为,当新获得的意义还比较清晰和完整地保持在 认知结构中时,再一次接触这个已学过的材料,已经获得的认识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这种易感效应。因此,较早地进行复习,学习者易于觉察更精细的意义和微小的 差别。
23.月曜效应:由于周未休息,扰乱了员工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工作秩序,工作意志下降,注意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效 果,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这种效应在每天的早上和下午上班中也常会出现,在五一、国庆长假过后的那段时间也甚为显著。按理休息之后应该精神倍加,效率提 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按照月曜效应规律发生。有人把它也称为月曜病。
24.连带效应:它是由前后顺序的连带关系造成的、前一件事情的评价常常会影响到后一问题的评价。
25.免疫效应:当学习的材料发生了显著的遗忘后再进行复习时,学习者因发现了遗忘的内容,故能激起复习的动机,他不再把复习看 成是多余的事,就在复习加强了努力和注意;在这样的复习中,学习者还能发现造成遗忘的原因,如新获得的知识模糊不清,未充分分化,不稳固等,于是就在复习 时想方设法加强薄弱的部分。因此,把它称为遗忘的免疫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早晚复习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的现象。
26.停滞效应:心理学家丹尼斯和纳亚连在育婴堂儿童剥夺研究中得出,育婴堂儿童比正常受教育的儿童在学习上有一种停滞 的趋势。这种趋势是由于剥夺环境而缺少学习机会造成的,不是学习潜能的发展停滞,这种现象被称为停滞效应。为矫正一个特定儿童的生活条件所必需做的事,是 可以让他处于富于学习机会的环境。可见,能否提供一个丰富多采的学习环境和他自己的学习机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7.酝酿效应:它是在对程序编码时与定势有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时,如 若干脆把该问题搁置于一边而改做其它事,时隔几小时.几天,甚至长时间之后再来解决它,问题答案常可能较快地找到。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据现代认知心理学 的解释是,原初的定势不合适,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消除,个体便能够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问题。
28.锐化效应:在社会知觉中,波斯托曼作了有趣的实验,事先对人们所重视的价值作了调查,接着把与这种价值有关的单词 在银幕上用瞬时显示器进行提示。当测定各人的认知阈限时发现,以前认为价值越大的单词,认知阈限就越低。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对其知觉是有促进作用的。像 这种由主体方面的内在条件而促进知觉的作用,就叫做知觉的锐化效应。
29.等待效应: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称等待效应。在管理中,优秀管理者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员工产生一种对新任务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员工的工作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
30.意义性效应:它是EPAM能证实的五种现象之一。EPAM是费根鲍姆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一个“初级知觉和记忆 程序”,简称EPAM程序。EPAM认为,学习材料的意义影响学习所需的时间。将有意义的组块联系起来所用的时间,是将无意义音节联系起来所用时间的 1/3,这种现象称之为意义性效应。可见,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有意义的组块,这样可以产生意义性效应,减少学习时间。
31.照明效应:在宣传活动中,照明在听众感知宣传者讲清中的作用并不是最次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它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这种由照明引起的宣传效果,称为照明效应。其实质是视觉感知能加强或削弱音响刺激的影响。
32.重叠效应:在一前一后的记忆活动中、识记的东西是相类似的,对于保存来说是不利的。这是因为重复出现内容相同的东西时,相同性质的东西由于互相抑制,互相干涉而发生了遗忘的结果。柯勒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重叠效应”。也有人把它用解释遗忘的机制。
33.范畴效应: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在对记忆信息抽取过程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了选择性搜寻现象。他们发现,如果记忆字表由 属于不同范畴的字词所组成,则系列搜索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即仅把搜寻的范围限于与探测词有关的某一类中,这种现象称为范畴效应。它表明抽取过程中可能存在 分组、分类等对搜寻过程有巨大影响的因素。
34.造型效应:是班杜拉在研究攻击行为学习时提出的。他认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获得把这作为模型的许多新 的行为就是造型。这种造型不仅是亲眼观察实际的模型行为,而且通过电影、电视小说等间接观察时也将产生,班杜拉等人的研究征实了这点。因此,他说电视等宣 传工具的暴力场面有促进观众、读者的攻击倾向。但感情净化理论认为,看到暴力场面不但不会产生攻击的倾向,反而会使观察者心情舒畅,以至于清除攻击动机。
35.命名效应:当记忆多义的图形时,如果对图形进行命名,那么在再现图形时就会按照它的命名方向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称为命名效应。
36.延迟奖赏效应:为了产生最大的效应,奖赏必须及时。如果延迟奖赏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反应消退的趋势。这种由于延 迟奖赏而影响其效果的奇妙现象,称为延迟奖赏效应。它给管理的启示是:对于较年轻的,较不成熟和智力较低的员工,必须使其行为后果和行动作极为密切的联 系,以便使他们成为工作中实际控制的手段或工作中起支持动机影响的作用。对于年纪较大、较成熟和较聪明的被试者,奖赏虽然相隔较远,但仍然有效。
37.心厌效应:如果员工长期继续从事于同一种性质的工作,就比较容易产生厌恶的态度。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勒温称之为心厌效应。这种效应不必停止工作,而可以变换一下工作。
38.成败效应:是指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和失败效应,是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的。他的研究是,学习材料为几套难度不等的问 题,由学生们自由地选择解决。他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了一类中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而挑较为复杂的艰难的问题,藉以探索新 的解决方法,而感到兴趣更浓。这就显示学生的兴趣,不仅是来自容易的工作获得成功,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感到内心的愉 快与愿望的满足。这就是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在另一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经过极大的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感到失望灰 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
39.练习效应:随着被试对一个任务或给定的一系列任务中的某些任务具有日益增多的经验而产生的变化,被称为练习效应。这种效应 可以是正的,其中被试者的成绩变得好一些,好比一种技能发展了;这种效应也可能是负的,其中的成绩变得差一些,好比陷入了厌倦或疲劳。这种练习效应,不管 是正的,还是负的,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0.模仿效应:它与直接模仿不同。直接模仿是指员工受到榜样的影响,就可能即时地或者在环境条件有利的情况下相当精确地复制榜 样行为。也就是说,员工多半会做出他观察到的榜样的动作。模仿效应是指员工多半会做出跟榜样所做的动作同类的动作。也就是说,它适用于跟所观察到的活动同 属一个大类、但实际上又在所有特点上有所不同的那些活动。
41.反模仿效应:它与直接反模仿不一样。直接反模仿是指员工多半不会做出他观察到的榜样的动作;反模仿效应是指员工多半不会做出跟榜样所做的动作同类的其他动作。
42.驼峰效应:这种说法出自滑雪运动,尽管真正的目的是要轻松愉快地顺着山坡往下滑行,但必须先登上山顶。只有爬上滑 雪坡,才有可能往下滑行。它也包括这样一种情况:为了最终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必要先往相反的方向走一段。德波诺把这两种情况引入到思维教学中来,说明 思维教学中也存在着试种驼峰效应。
43.边缘效应: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态系统中,但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比奇提 出的。他发现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物地理群落交界处,往往结构复杂,出现不同生物的种类,种群密度变化较大,某些物种特别活跃,生产力也相应提高,他将这 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44.马蝇效应:利用身上的马蝇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45.破窗效应: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
46.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州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颜色,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47.青蛙效应: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度,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100度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48.美人效应:罗马一家自助餐厅的老板想出一个赚小费的妙计。他请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坐在柜台边收钱,以便使男客们神魂颠倒,慷慨解囊。谁知那位姑娘上班后没过几天,就对老板说: “我想,我不如以前漂亮了。 ”老板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所有的男客都在柜台边反复地数找给他们的零钱。”
49.鲶鱼效应: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很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用不了多久就会死掉。为延长它的活命期,当地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在有限的空间里快速游动,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鲶鱼效应。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的就越快。
50.晕轮效应: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通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51.木桶效应: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
52.布里丹效应:选择的困惑。
转载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