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转)

11年前 [08-04 11:22 周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制定了种要求,比如要讲卫生啦、要尊老爱幼、要努力上进等等,可是在孩子的眼里,有时候父母要求他们做到的父母反而做不 到。郑渊洁曾经说过,想要孩子听父母的话,父母就应该做表率,哪怕装也要装十八年。作为孩子最直接的行为影响者,父母们心中作何感想呢?

  1.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

   许多父母问我们:“我们为他付出那么多,他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小学的时候表现那么好,为什么上中学后越来越糟糕?”我们的回答是,问题就在你们的 家庭里,根子就在你们的人格素养里。闻听此言父母都面面相觑,他们说:“听不懂。我们人格好好的,我们没有做坏事。”这里所指的人格是指父母的人格素养是 儿女成长的钙质支撑,内在的是心灵源泉所在的蓄养,外在的是为人处世的状态。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这一结论宣讲一年多了,至今无人来争锋,也无争鸣的声音,但是父母都难以接受这样的真相。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的成长紊乱发展到性命攸关,人们不会发现这恰好就是问题所在。

   2000年,我们16岁的女儿在高二的课堂上突然昏倒在地,校医紧急施救,苏醒过来的孩子像一个被遗弃在喧闹街市的幼儿,惊恐无助泪流满面。此后的8个 星期都是处于混沌状态,像幼儿一样在家闹腾,被医生诊断为“重度失忆性抑郁症”。马上就要进高三了,我们求助于药物抑制女儿的症状。

  但是,结果更加紊乱,孩子服药之后的状态让人担忧,在偶尔忘记服药的时候,强烈的依赖性表现让我们对药物的毒性心存恐惧。最终,我们放弃了药物治疗,引领孩子走上了一条自然康复的道路。我们不再提读书,不再提高考毕业,而是带领孩子玩。

  孩子在休学23个月之后,重新回到学校,用两年半的时间读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只比同学晚半年毕业。而且她在休学的两年里,阅读了近百部经典社科作品,欣赏了近千部经典影视大片,写了5本小说,挣钱维持自己在上海的生活,而且成为同龄人的“小叶老师”。

  曾经,亲友看我们纵容孩子的非正常状态,认为我们是全面妥协,会耽误了孩子。实际上,我们表面上的步步妥协,本质上是在被动地矫正自己的观念。

   虽然我们自己这样做了,但在接待许多儿女成长紊乱的父母时,我们却不敢把自己家里的“单方”拿出来做实验,因为父母都是抱着热望而来,他们希望我们能直 接和他们的孩子通话,直接说服已经厌学辍学休学的孩子。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也确实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和孩子直接对话,但是效果很差,孩子敷衍我们,甚至话没 有说完就挂了电话。就在和孩子们不愉快的对话中,我们捕捉到许多信息印证了是父母的素质需要提高。

  于是,我们再次重新反思,以不误导 成长为原则,从呵护少年安全健康成长的基本出发,尝试着对父母的素质提出矫正意见。进行虽然艰难,但是也获得了少数父母的认真配合,效果很不错。从 2005年到2006年,我们引领40多名厌学休学少年重新返回校园,这让我们确认,不是孩子的错,少年的成长没有错误,只有挫折。相应的结论就是这句: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庭。

  2.问题就在父母的人格素养里

  也许,我们都没有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的人格基础来自何方?以人字为例,一撇一捺与父母关联,儿女的人格取向,取决于父亲的人格取向和母亲的人格取向的支撑结构。所以,儿女的行为模式总是离不开父母。

  其实,父母的素质问题是非常明显的,从他们叙述孩子的成长,面临的困难,提出的要求的观点和语言中,人格缺损甚至人格障碍的表现非常明显。

  重庆的一对郎才女貌的夫妻,丈夫学历高职务也高,缺点是个头不高,妻子面容姣好身材苗条,缺点是好高骛远脾气暴躁。他们相爱的时候以为,将来儿女会遗传父亲的智慧,母亲的外形,结果因为丈夫的遗传基因过于有力量,一儿一女都是父亲的再版。

   妻子依仗自己的外貌优势,到处受人赞扬,而丈夫的外貌成为她人生一大遗憾,也就非常地瞧不起他。她在家里动不动做河东狮子,嫌弃贬抑丈夫的同时,也不断 强化儿子的身高遗传缺陷,让儿子比父亲更加自卑。后来,我们对这个家庭的协调采用了两句话:有一种高度叫人格,有一种美丽在心灵。父亲豁然开朗,母亲也不 得不心领神会,儿子的自卑就逐步淡化了。

  很多父母发出“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吧!”“来自天津的SOS!”“我们跪下来求您了!”这让 我们非常的不舒服。不是软弱就是矫情,分明看到孩子的紊乱根子就在父母大呼小叫的浅薄和精明里。有的父母通过邮件和我们交流,信的抬头没有称呼,信的结尾 没有敬语也无落款。连自己都隐身,我们怎么给他以指点。这说明父母连人际关系的基本礼貌素质都没有。我们的援助是真诚的,求助也应该是符合礼貌原则的。

  家庭于人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空间,是支撑人生的庇护所,是修复心灵的港湾。在家庭里,法律道德的制约是有限的,而审美的力量在这里当家。人格的审美力量就非常的重要。

  3.清算人格障碍修补人格缺损

   自以为是往往和喋喋不休甚至歇斯底里纠结在一起,父母当中,只要有一个自以为是,那么这个家庭必定招致灾难。在2006年我们重点辅导的25个休学少年 中,有87.5%的母亲不健康,这些母亲就是典型的自以为是。她们当中,有职位不低的公务员,有资产不菲的企业家,还有知名主持人。

  总结起来,父母人格素养缺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人格障碍;第二,人格缺损。最普遍的人格障碍行为就是自以为是。

   一位从省会下乡到山村的知青,娶了当地的“小芳”。后来他顺应政策回城,想尽办法把“小芳”带进了县城,并且生育了一个女儿。由于父亲总认为自己是妻子 的恩人,所以极端刚愎自用,“小芳”成了他的出气筒。女儿逐渐成长起来,17岁那年遭遇成长紊乱。父亲天天歇斯底里埋怨妻子没有把孩子照顾好,妻子天天以 泪洗面。为了离开这个充满火药味的家,女儿选择了离家出走,遇到歹徒劫持,被送到洗头房卖淫。女儿的紊乱是被父亲的喋喋不休逼迫的,而女儿的轻易出走是因 为母亲受不了丈夫的时候,总是回娘家一住几天。

  人格缺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人格泡沫。尤其是郎才女貌外加一个小神童的家庭比较普遍,过于理想化浪漫完美主义者表现突出。他们的缺损是过于想当然。

   有一对教授夫妇,他们的儿子从小英俊,总是被学校选出来献花、朗诵,学习成绩也一直优秀,自然被一对骄子父母放置在象牙塔里宝贝着,专门为接受赞扬满足 自己的虚荣而存在。可是他在17岁的时候同样出现了成长紊乱,他对自己的男性特征发生了极大的恐慌。被毫无养育经验只会把儿子当宝的父母送到心理诊疗机 构,恰好遇到了一位庸医,那医生做过常规测试后,宽释孩子:“没有什么大问题,青春期来了,身体里起了一些化学变化而已。”一个“化学变化”把孩子吓得魂 飞魄散,他不知道自己还会有什么变化,是不是会变化成“异形”,因此情况越来越糟糕,直到无法继续正常生活。科学家肯定:“没有泥土装点的成长是有缺陷的 生命。”但是,父母们都浪漫地要把自己的孩子种在云彩上。

  自以为是和完美主义是导致少年成长紊乱的两支潜流。需要我们每个父母认真清算耐心修补。

  4.小心话语强权腐蚀孩子的人格

  我们提出“只有问题家庭”,是希望每个家庭都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家庭氛围是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恰好是取决于最低的木板。最低的木板总是漏走家庭的优势资源。与“木桶效应”相呼应的还有话语强权。

   一个家庭,精神力量的消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话语权,另外一个是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而话语权是这两种力量的决定因素,因为家庭的话语权甚至是话 语强权,往往被负面素质操控。他或者她总是会以无法控制的方式推广自以为是的观点。即使是孩子从正面人格素养那里得到了人格力量的支撑,往往又会被无处不 在的自以为是的教导扰乱。最终的结果只会紊乱。

  于是,另外一种结果出来了,正面人格素养与负面人格素质以话语权为表面潜移默化为底面,展开拉锯战,家庭氛围不再被正常气息左右。拉的对象就是孩子,断裂产生,导致成长的精神虐待,紊乱产生。

  负面素质会扰乱孩子的成长,造成他们的精神紊乱,最终在个性气质甚至人格品质方面都留下后患。

  紊乱是成长的大害。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紊乱,会导致家庭氛围的紊乱和家庭关系的恶化,泥石流一般席卷正面素养的蓄养。

  在这里,要提醒的是,所谓正面人格素养和负面素质不是指学历事业社会地位的优势和劣势,而是指个性人格修养的个人精神品质。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